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0064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百分重量的各原料:多杀菌素微胶囊,以多杀菌素计2%;黄豆饼粉15‑20%;淀粉20‑30%;阿巴斯甜0.5‑1.0%;奶粉10‑15%;产碱菌剂0.3‑0.5%;增稠剂1.5‑3.0%;保湿剂1.0‑1.5%;引诱剂1.0‑1.5%;乳化剂1.0‑3.0%;水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蟑螂食药后的15‑20天内,能够使得蟑螂尸体、粪便中的信息素引诱剂失效,避免继续吸引/引诱远处蟑螂而导致蟑螂难以除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蟑螂杀虫剂,具体涉及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的灭蟑药主要包括杀蟑饵块、杀蟑气雾剂、杀蟑颗粒剂、杀蟑糊精、杀蟑饵剂等,其中,杀蟑饵剂中的具有全窝端效果的杀蟑胶饵,因使用方便,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然而,该类杀蟑胶饵虽然实现了有效灭蟑,但是由于蟑螂的窝巢常设于狭窄的缝隙中或地板下,因此,杀蟑后往往看不到蟑螂尸体,无法对蟑螂尸体及其粪便进行有效的清理,而蟑螂尸体及粪便中由于存在有能够分泌信息素引诱剂的微生物,因此,即使蟑螂被灭杀后,蟑螂巢穴内仍旧能够持续的释放信息素引诱剂,会导致更远处的蟑螂被吸引引诱,而蟑螂经过几代传递连锁灭蟑后,蟑螂尸体及粪便中存在的杀蟑成分已然很少,已经不足以再杀灭蟑螂,而此时,更远处的蟑螂被吸引前来后,无疑会导致蟑螂的死灰复燃,难以除尽。

2、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按期使信息素引诱剂失效的杀蟑胶饵,其在灭杀蟑螂后,能够在预期的时间内使蟑螂尸体、粪便中的信息素引诱剂失效,避免其继续吸引/引诱远处蟑螂而导致蟑螂难以除尽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多杀菌素杀蟑胶饵及其制备方法,其在蟑螂食药后的15-20天内,能够使得蟑螂尸体、粪便中的信息素引诱剂失效,避免继续吸引/引诱远处蟑螂而导致蟑螂难以除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包括如下百分重量的各原料:

4、

5、

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产碱菌剂所采用的产碱菌包括粪产碱杆菌、产碱假单胞菌、黏乳产碱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产碱假单胞菌。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产碱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步骤a、吸附剂的前处理:将吸附剂于105摄氏度烘干至恒重后,备用;

9、步骤b、营养物和菌液的配置:

10、按营养物质与吸附剂质量比1∶1.5-2.5称取营养物质,然后用水溶解后,高温灭菌,得营养液;然后将产碱菌悬浮于营养液中,得产碱菌菌液;所述产碱菌菌液的od600为0.8-1.2;

11、步骤c、吸附:首先按料液体积比1∶3-5将吸附剂加入到新鲜配置的产碱菌菌液中,搅拌20min,取出,喷雾干燥,得吸附有营养物质和产碱菌的吸附剂;

12、步骤d、油封:首先,准备熔点40-48摄氏度的食用油,将其加热至50-55摄氏度,搅拌熔化后,向其中加入吸附有营养物质和产碱菌的吸附剂,搅拌20-40min,过滤,得产碱菌剂;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营养物质由牛肉膏、蛋白胨、可溶性淀粉和柠檬酸盐按质量比1∶1.8-2.2∶1.8-2.2∶0.2-0.4复配而成。

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食用油采用牛油,或者添加有3-8%不饱和脂肪酸的猪油,或者添加有8-12%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饱和脂肪酸包括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月桂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附剂选自硅藻土、滑石粉、天然沸石粉、蒙脱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滑石粉和天然沸石粉。

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增稠剂包括明胶、瓜尔胶、阿拉伯树胶、黄原胶、大豆蛋白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1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保湿剂包括玻尿酸、甘油、聚乙二醇、凡士林中的一种或几种;

1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peg硬脂酸酯、棕榈酸单甘酯、月桂酸单甘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引诱剂采用蟑螂和蟑螂粪便提取物。

21、一种所述的多杀菌素杀蟑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2、首先,将乳化剂、增稠剂、保湿剂加入到水中,加热溶解后,降温至50-55摄氏度,加入产碱菌剂和多杀菌素微胶囊,搅拌10-20min分散均匀后,降至室温,加入黄豆饼粉、淀粉、阿巴斯甜、奶粉和引诱剂,继续搅拌20-40min,即可。

2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碱菌剂临用前制备,并趁热加入到水中。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5、1、本专利技术在杀蟑胶饵中添加产碱菌剂,利用产碱菌剂生长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碱性物质与蟑螂分泌的信息素引诱剂进行反应,促使信息素引诱剂的失活,从而避免蟑螂尸体及粪便因无法清理,而持续吸引/引诱远处蟑螂而导致的蟑螂难以除尽的问题。

26、2、由于蟑螂尸体及粪便中信息素引诱剂的存在,蟑螂中毒死亡后,其尸体和粪便会吸引附近蟑螂食用,从而导致全窝端的现象发生,而本专利技术产碱菌的添加,促使信息素引诱剂失活后,也会影响其他蟑螂对蟑螂尸体及粪便的食用,从而影响杀蟑胶饵的杀蟑效果,而为了解决该问题,避免产碱菌在巢穴内蟑螂未灭杀干净之前使信息素引诱剂失效,本专利技术将产碱菌剂采用不易消化吸收的吸附剂进行吸附,从而推迟了产碱菌发挥作用的时间,从而为杀蟑胶饵灭杀蟑螂、实现蟑螂全窝端留出了时间,避免了产碱菌发挥作用过早而导致的无法引诱近处蟑螂食用蟑螂尸体及粪便从而影响杀蟑胶饵杀蟑效果的问题。

27、3、由于产碱菌遇到水后,易激活从而进入生长繁殖状态,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不易消化吸收的吸附剂吸附产碱菌后,又采用熔点为40-48摄氏度的食用油进行油封,并在制备胶饵的过程中添加乳化剂,从而使得产碱菌剂形成水包油结构,不仅提高了其在水中的分散性,其油封层的设置还避免了生产及使用过程中胶饵中的水分进入吸附剂而导致的杀蟑胶饵在被蟑螂食用前即激活产碱菌,使其生长繁殖导致杀蟑胶饵中的信息素引诱剂失效从而影响杀蟑效果的问题。而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油封试剂为食用油,其被蟑螂食用后,可在蟑螂肠道被降解、从而破除油封,使得产碱菌能够利用粪便及肠道、以及环境中的水分生长繁殖并代谢出使信息素引诱剂失活的间隙物质。

28、4、本专利技术将营养物质与产碱菌一同被吸附剂吸附,从而为产碱菌的生长繁殖提供养料,其中,柠檬酸盐的添加,能够促使产碱菌产生碱性物质,提高产碱菌碱性物质的代谢量。

29、5、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吸附剂的类型、营养物质以及产碱菌的用量、产碱菌剂的添加了等进行筛选优化,并通过油封工序等方案,将蟑螂尸体及粪便中信息素引诱剂的失效时间控制在蟑螂首次食用杀蟑胶饵后的15-20天,为杀蟑胶饵全窝端型的灭蟑流出了充足的时间,从而避免了因信息素引诱剂失效而导致的灭蟑效果下降的问题。

30、6、本专利技术采用多杀菌素微胶囊进行杀蟑胶饵的制备,避免了多杀菌素直接暴露于水溶液或高水含量的胶饵中导致多杀菌素降解,药效下降的问题。

31、综上,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灭蟑效果,还能够在灭蟑后促使蟑螂尸体及粪便中的信息素引诱剂在15-20天后失效,解决了因蟑螂尸体及粪便无法清理导致的其继续吸引/引诱远处蟑螂导致的蟑螂难以除尽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百分重量的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其特征在于,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杀菌素杀蟑饵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百分重量的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杀菌素杀蟑饵剂,其特征在于,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峰刘丽虹高士成曹龙飞郭翠英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兴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