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9798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岩土工程领域。包括呈倒梯形层叠设置的若干个管材组,每个管材组包括若干根并排设置的管状材料,管状材料之间的空隙填充回填土,管材组之间设置土工格栅,最上层土工格栅上铺设碎石调平层。施工方法包括:划分减载区和非减载区、分别进行回填,非减载区回填土石混合填料,减载区用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回填;其中减载区回填步骤为:铺设碎石、铺设管状材料、碎石填充、铺设土工格栅、铺设碎石调平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管状材料替代回填土,减载效果明显,造价成本低,结构强度高,最大程度实现减载并提高填料强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领域,涉及以一种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高填方、滑坡治理、陡坡路堤及软土地基填筑等工程,降低填方荷载对控制沉降、提高稳定性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在减载措施方面,有采用铺设稻草等轻质柔性材料的方式,也有“中松侧实”、“先填后挖”等施工工艺,还有采用泡沫轻质混凝土等轻型材料进行填筑的方式,以上措施在工程减载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2、其中在填筑材料方面,目前多采用泡沫轻质混凝土代替普通填土进行填筑,由于泡沫轻质混凝土的容重比普通填土小,从而达到减轻填土荷载目的。但泡沫轻质混凝土的造价较高,且存在减载效果有限、结构强度低等缺点。

3、针对泡沫轻质混凝土,本方法提出了一种成本低、减载效果佳、结构强度高的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最大程度实现减载并提高填料强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成本低、减载效果佳、结构强度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管材组,所述管材组包括若干根并排设置的管状材料;相邻的所述管状材料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回填土;所述管状材料上方铺设有调平层。

4、可选的,所述管材组层叠设置有至少两层,层叠设置的相邻所述管材组之间设置有土工格栅。

5、可选的,每个所述管材组中的管状材料根数均小于或等于位于其上方的管材组中的管状材料根数。p>

6、可选的,其中两层所述管材组呈倒梯形设置。

7、可选的,相邻所述管材组中的管状材料交错布置。

8、可选的,所述减载填方处理结构的周围设置有土石混合填料。

9、可选的,所述调平层为碎石调平层。

10、可选的,所述管状材料为钢筋混凝土。

11、一种减载填方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12、s1,划分减载区和非减载区;

13、s2,非减载区内用土石混合填料进行回填,减载区内用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减载填方处理结构进行回填。

14、可选的,所述步骤s2中进行减载区回填时,包括以下步骤:

15、s21,在减载区内铺设碎石土;

16、s22,在碎石土上铺设一层管状材料,相邻管状材料之间的空隙采用碎石填充;

17、s23,在该层管状材料上方铺设土工格栅,将管状材料和碎石压实;

18、s24,重复s22~s23步骤若干次,直到到达控制标高;

19、s25,在最上层的土工格栅上铺设碎石层进行调平至与所述非减载区标高一致。

20、可选的,在所述步骤s23中,所述控制标高为最上层土工格栅与管状材料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管状材料的截面高度。

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2、(1)管状材料的内部中空,在相同体积下,管状材料的重量相较于泡沫轻质混凝土和回填土更低,减载效果更佳。

23、(2)本方案的管状材料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相较于换填时常用的泡沫轻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更高,可使回填区上部承受更大荷载。

24、(3)在造价成本方面,泡沫轻质混凝土的造价高,而管状材料在可在工厂内预制,造价低,更具优势。

25、(4)管状材料内部中空,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可替代涵洞起到排水作用,省去涵洞成本。

26、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管材组,所述管材组包括若干根并排设置的管状材料(1);相邻的所述管状材料(1)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回填土(2);所述管状材料(1)上方铺设有调平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组层叠设置有至少两层,层叠设置的相邻所述管材组之间设置有土工格栅(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管材组中的管状材料(1)根数均小于或等于位于其上方的管材组中的管状材料(1)根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两层所述管材组呈倒梯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管材组中的管状材料(1)交错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层(4)为碎石调平层(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材料(1)为钢筋混凝土。

8.一种减载填方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载填方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进行减载区回填时,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载填方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4中,所述控制标高为最上层土工格栅(3)与管状材料(1)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管状材料(1)的截面高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管材组,所述管材组包括若干根并排设置的管状材料(1);相邻的所述管状材料(1)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回填土(2);所述管状材料(1)上方铺设有调平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组层叠设置有至少两层,层叠设置的相邻所述管材组之间设置有土工格栅(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管材组中的管状材料(1)根数均小于或等于位于其上方的管材组中的管状材料(1)根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载填方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两层所述管材组呈倒梯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云邱治强胡壮申勇军江磊吴光曦王强胡冰清陈如意肖余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