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977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包括装配式建筑屋屋顶,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内部和所述开设有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的内部均固定有通风筒,两个所述通风筒相通,所述固定台的顶部位于所述通风筒的外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搜放置槽的内部设有固定板,设置水槽、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漏管和通风筒,假如无动力通风器轴承损坏失去旋转功能,雨水从叶片的缝隙中流入无动力通风器的内部,这样雨水低落在第一挡水板上,第一挡水板上的雨水滑落带第二挡水板上,接着雨水从第二挡水板流入水槽内,再从水槽流入漏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结构,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现今的楼房的楼顶上,往往都会有一个不停转动的圆形金属帽,它的官方名称为无动力通风器,它不需要通电也不需要放煤油烧,只需要有空气对流的现象发生,它就会自己旋转,无动力通风器在旋转的过程当中,它可以把房屋内的空气慢慢的置换,达到空气流通的效果,不仅如此,这种无动力通风器的设计十分巧妙,它的内部是由镂空紧挨的叶片组成,可以很好的防止雨水的进入,但是无动力通风器轴承损坏失去旋转功能,无动力风帽随风旋转是防雨倒灌的必要条件,停止旋转就会有有雨水进入,这样就会导致雨水进入房屋内,损坏房屋的内部墙体。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及施工方法,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及施工方法,包括装配式建筑屋屋顶,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内部和所述开设有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的内部均固定有通风筒,两个所述通风筒相通,所述固定台的顶部位于所述通风筒的外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搜放置槽的内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固定孔和膨胀螺丝固定在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有无动力通风器,上方所述通风筒的内侧壁设有固定有多个第一挡水板,上方所述通风筒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一挡水板的下方固定有多个第二挡水板,多个所述第一挡水板之间和所述所述第二挡水板之间均固定有连接块,上方所述通风筒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二挡水板的下方固定有水槽,所述固定台的内部固定有两个漏管,两个所述漏管的相对侧均与上方所述通风筒相连通。

5、优选的,两个所述漏管的相对侧的高度大于两个所述漏管的相背侧的高度。

6、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水板呈中部高两端低式结构,所述第二挡水板呈中部低两端高式结构。

7、优选的,所述漏管、所述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和所述水槽的材质均为pvc材料。

8、优选的,所述水槽与所述通风筒接触地方的缝隙和所述漏管与所述通风筒接触地方的缝隙均用玻璃胶抹上。

9、优选的,所述固定台为圆柱形结构。

10、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s1、在进行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进行建造时,在内部放置所述通风筒,等屋顶成型之后,将所述通风筒固定住,这样不需要屋顶成型后再开设通风孔,不会损害屋顶的组织结构;

12、s2、等屋顶与墙体对接安装好后,取另外一个所述通风筒,并在通风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所述水槽、所述第一挡水板和所述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和所述第二挡水板向瓦片一样交错放置并固定,所述水槽固定完毕,在所述水槽与所述通风筒接触地方的缝隙用玻璃胶抹上,接着将两个所述漏管插在所述通风筒内并用玻璃胶固定住;

13、s3、将安装好的通风筒放置在屋顶的顶部,用水泥和砖头围绕通风筒进行搭砌所述固定台,所述固定台搭砌到顶部时,在上方放置一个中空圆形泡沫板,然后围绕中空圆形泡沫板进行搭砌,等水泥干燥之后将中空圆形泡沫板取下,形成所述放置槽,接着用电钻在放置槽内开设所述固定孔;

14、s4、将与所述无动力通风器连接的所述固定板放进所述放置槽内,然后用所述膨胀螺丝进行固定住。

15、(三)有益效果

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及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水槽、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漏管和通风筒,假如无动力通风器轴承损坏失去旋转功能,雨水从叶片的缝隙中流入无动力通风器的内部,这样雨水低落在第一挡水板上,第一挡水板上的雨水滑落带第二挡水板上,接着雨水从第二挡水板流入水槽内,再从水槽流入漏管,从而流到屋顶上,不会流入房屋的内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包括装配式建筑屋屋顶(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9)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台(8),所述固定台(8)的内部和所述开设有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9)的内部均固定有通风筒(13),两个所述通风筒(13)相通,所述固定台(8)的顶部位于所述通风筒(13)的外侧开设有放置槽(12),所述放置槽(12)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1),所搜放置槽(12)的内部设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通过所述固定孔(11)和膨胀螺丝(1)固定在所述放置槽(12)的内部,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有无动力通风器(10),上方所述通风筒(13)的内侧壁设有固定有多个第一挡水板(4),上方所述通风筒(13)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一挡水板(4)的下方固定有多个第二挡水板(5),多个所述第一挡水板(4)之间和所述所述第二挡水板(5)之间均固定有连接块(6),上方所述通风筒(13)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二挡水板(5)的下方固定有水槽(3),所述固定台(8)的内部固定有两个漏管(7),两个所述漏管(7)的相对侧均与上方所述通风筒(1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漏管(7)的相对侧的高度大于两个所述漏管(7)的相背侧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4)呈中部高两端低式结构,所述第二挡水板(5)呈中部低两端高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管(7)、所述第一挡水板(4)、所述第二挡水板(5)和所述水槽(3)的材质均为PVC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3)与所述通风筒(13)接触地方的缝隙和所述漏管(7)与所述通风筒(13)接触地方的缝隙均用玻璃胶抹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8)为圆柱形结构。

7.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包括装配式建筑屋屋顶(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9)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台(8),所述固定台(8)的内部和所述开设有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9)的内部均固定有通风筒(13),两个所述通风筒(13)相通,所述固定台(8)的顶部位于所述通风筒(13)的外侧开设有放置槽(12),所述放置槽(12)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1),所搜放置槽(12)的内部设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通过所述固定孔(11)和膨胀螺丝(1)固定在所述放置槽(12)的内部,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有无动力通风器(10),上方所述通风筒(13)的内侧壁设有固定有多个第一挡水板(4),上方所述通风筒(13)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一挡水板(4)的下方固定有多个第二挡水板(5),多个所述第一挡水板(4)之间和所述所述第二挡水板(5)之间均固定有连接块(6),上方所述通风筒(13)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二挡水板(5)的下方固定有水槽(3),所述固定台(8)的内部固定有两个漏管(7),两个所述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炯初张宏周王小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和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