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977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包括装配式建筑屋屋顶,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内部和所述开设有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的内部均固定有通风筒,两个所述通风筒相通,所述固定台的顶部位于所述通风筒的外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搜放置槽的内部设有固定板,设置水槽、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漏管和通风筒,假如无动力通风器轴承损坏失去旋转功能,雨水从叶片的缝隙中流入无动力通风器的内部,这样雨水低落在第一挡水板上,第一挡水板上的雨水滑落带第二挡水板上,接着雨水从第二挡水板流入水槽内,再从水槽流入漏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结构,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现今的楼房的楼顶上,往往都会有一个不停转动的圆形金属帽,它的官方名称为无动力通风器,它不需要通电也不需要放煤油烧,只需要有空气对流的现象发生,它就会自己旋转,无动力通风器在旋转的过程当中,它可以把房屋内的空气慢慢的置换,达到空气流通的效果,不仅如此,这种无动力通风器的设计十分巧妙,它的内部是由镂空紧挨的叶片组成,可以很好的防止雨水的进入,但是无动力通风器轴承损坏失去旋转功能,无动力风帽随风旋转是防雨倒灌的必要条件,停止旋转就会有有雨水进入,这样就会导致雨水进入房屋内,损坏房屋的内部墙体。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及施工方法,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及施工方法,包括装配式建筑屋屋顶,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的顶部固定有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包括装配式建筑屋屋顶(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9)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台(8),所述固定台(8)的内部和所述开设有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9)的内部均固定有通风筒(13),两个所述通风筒(13)相通,所述固定台(8)的顶部位于所述通风筒(13)的外侧开设有放置槽(12),所述放置槽(12)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1),所搜放置槽(12)的内部设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通过所述固定孔(11)和膨胀螺丝(1)固定在所述放置槽(12)的内部,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有无动力通风器(10),上方所述通风筒(13)的内侧壁设有固定有多个第一挡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屋排风构造,包括装配式建筑屋屋顶(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9)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台(8),所述固定台(8)的内部和所述开设有所述装配式建筑屋屋顶(9)的内部均固定有通风筒(13),两个所述通风筒(13)相通,所述固定台(8)的顶部位于所述通风筒(13)的外侧开设有放置槽(12),所述放置槽(12)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1),所搜放置槽(12)的内部设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通过所述固定孔(11)和膨胀螺丝(1)固定在所述放置槽(12)的内部,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有无动力通风器(10),上方所述通风筒(13)的内侧壁设有固定有多个第一挡水板(4),上方所述通风筒(13)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一挡水板(4)的下方固定有多个第二挡水板(5),多个所述第一挡水板(4)之间和所述所述第二挡水板(5)之间均固定有连接块(6),上方所述通风筒(13)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二挡水板(5)的下方固定有水槽(3),所述固定台(8)的内部固定有两个漏管(7),两个所述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炯初张宏周王小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和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