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9723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6
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装置,驱动电路包括充电单元、驱动单元、预充单元以及第一储能单元。其中,充电单元连接数据线以及第一扫描信号线;驱动单元连接在第一电压源与驱动电极之间;预充单元与充电单元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节点,预充单元与驱动单元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二节点;第一储能单元连接在第一电压源与第二节点之间,其中,预充单元还连接第二扫描信号线,第二扫描信号线为当前行的上一行的扫描信号线,第二扫描信号线用于在预充电阶段对预充单元进行充电,以提高第一节点在预充电阶段的电位,且在充电阶段,数据线输出数据电压以及预充单元共同为第一储能单元充电,从而提高对第一储能单元的充电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驱动电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装置


技术介绍

1、微流控装置是一种依靠液体润湿效应的变化对液滴进行移动的装置,可以完成液滴的移动、融合、劈裂等状态转换,以便分析不同成分或融合后的成分的光学、化学、物理性能。

2、在微流控平台的搭建中,其液滴控制载台是该平台的核心部件。常规的微流控装置是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通道和微泵阀结构,实现对流体的操纵,这种方式结构复杂且加工繁琐,无法对液滴进行精确稳定的操控,液滴操控的失败率高且操控效率低。

3、相关技术中,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用于对微流控有源矩阵中的驱动电极进行驱动,从而实现对液滴的操控,然而,现有的驱动电路,充电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装置,该驱动电路能够解决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用于对微流控装置中的驱动电极进行驱动,包括:充电单元,连接数据线以及第一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单元导通或者截止,且在所述充电单元导通状态下,输出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驱动单元,连接在第一电压源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预充单元,连接在所述充电单元以及所述驱动单元之间,且所述预充单元与所述充电单元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节点,所述预充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二节点;第一储能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源与第二节点之间;其中,所述预充单元还连接第二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为当前行的上一行的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用于在预充电阶段对所述预充单元进行充电,以提高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预充电阶段的电位,且在充电阶段,所述数据线输出的数据电压以及所述预充单元共同为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充电,从而提高对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充电速率。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充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和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第二储能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源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三扫描信号线;其中,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线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在所述充电阶段截止,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在预充电阶段导通,且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状态下,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晶体管对所述第二储能单元进行充电。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线接收同一扫描信号。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驱动电极还连接在第三节点,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复位单元,连接所述第三节点,且所述复位单元用于所述数据线在充电阶段通过所述充电单元为所述第三节点输出低电位状态下,维持所述第三节点上的电位。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连接在所述第三节点和第二电压源之间,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四扫描信号线,所述第四扫描信号线用于在所述数据线为所述第三节点输出低电位状态下,控制所述第三晶体管导通,以使所述第二电压源通过导通的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第三节点连通。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连接在所述第三节点和第二电压源之间;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和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源;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在第四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在第五节点;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源,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端均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节点,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节点。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储能单元,所述第三储能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源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用于在数据驱动阶段维持所述驱动电极上的电位。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单元包括第八晶体管和第九晶体管,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数据线,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控制端均连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极;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十晶体管,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源,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节点。

10、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微流控装置,包括:驱动电极;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且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三节点。

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三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预充电阶段,利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对所述预充单元进行充电,以提高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预充电阶段的电位;在充电阶段,利用所述数据线输出的数据电压以及所述预充单元共同为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充电,从而提高对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充电速率;在数据驱动阶段,利用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维持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以使所述第一电压源通过导通的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驱动电极工作。

12、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包括充电单元、驱动单元、预充单元以及第一储能单元。其中,预充单元连接第二扫描信号线,第二扫描信号线为当前行的上一行的扫描信号线,第二扫描信号线用于在预充电阶段对预充单元进行充电,以提高第一节点(预充单元与充电单元之间的连接点)在预充电阶段的电位,且在充电阶段,数据线输出数据电压以及预充单元共同为第一储能单元充电,从而提高对第一储能单元的充电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电路,用于对微流控装置中的驱动电极进行驱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单元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线接收同一扫描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驱动电极还连接在第三节点,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9.一种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路,用于对微流控装置中的驱动电极进行驱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单元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线接收同一扫描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驱动电极还连接在第三节点,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天李泽尧崔见玉朱先飞袁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