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类育苗用的液态饵料投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9697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贝类育苗用的液态饵料投喂系统,属于海洋贝类苗种繁育和智慧农业领域,所述的系统包括支架系统、饵料管、微藻培育池、潜水泵、电磁阀、贝类培育池、电磁阀控制器和终端控制系统,所述支架系统设置在贝类培育池上方,用于固定饵料管,饵料管固定在支架系统上,饵料管从微藻培育池连通到各个贝类培育池的上方,饵料管上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控制器和终端控制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相连接。该方法通过覆盖全车间的支架系统,利用电磁阀开闭时间设置实现饵料投喂的无人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具有省时省力、投喂量均匀、投喂时间精准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海洋贝类苗种繁育和智慧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贝类育苗用的液态饵料投喂系统


技术介绍

1、贝类养殖业是我国海洋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贝类养殖产量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65%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扇贝养殖为代表的海洋双壳贝类养殖浪潮推动了贝类苗种繁育产业的兴起,同时对双壳贝类苗种繁育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内主要双壳贝类养殖所需苗种量的90%以上仍通过传统人工育苗方式获得,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较高。在此背景下,如何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提高育苗生产效率和管理的精准度,是育苗企业良性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水产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2、贝类苗种繁育过程中的饵料为金藻、硅藻等浮游植物。同鱼类、虾类等的固体饵料不同,贝类苗种饵料为液态饵料,投喂时技术指标包括投喂时间、投喂频率和每次投喂时长等。投喂频率常因技术人员的管理习惯,设置为每隔3小时、4小时或6小时投喂一次;投喂时长则每培养池数十秒至数分钟不等。在此过程中,操作工人的任务主要为计时和移动饵料管,技术难度低,但费时费力,且需夜间人工操作,偶发生因工人操作失误造成的饵料投喂过多或不足。此外,由于新型苗种培育车间规模较大、培育池数量较多,当苗种摄食量增大时,常当次饵料投喂刚结束、第二轮饵料投喂即开始的情况。因此与鱼类、虾类的养殖相比,贝类苗种繁育中饵料投喂工作量大、劳动力浪费。因此,亟需开发贝类育苗用的机械化、自动化投喂系统,为苗种繁育、生产健康苗种提供重要保证。

3、目前,贝类苗种繁育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尤其饵料投喂仍采用30年前沿用至今的人为操作,无法满足大规模、科技型、智能水产企业贝类苗种生产需求。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新型机械化、自动化饵料投喂系统和使用方法亟待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贝类育苗用的液态饵料投喂系统,解决了目前贝类苗种繁育产业中饵料的精准投喂问题。

2、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贝类育苗用的液态饵料投喂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支架系统、饵料管、微藻培育池、潜水泵、电磁阀、贝类培育池、电磁阀控制器和终端控制系统,所述支架系统设置在贝类培育池上方,用于固定饵料管,饵料管固定在支架系统上,饵料管包括主饵料管和饵料支管,主饵料管从微藻培育池连通到各个贝类培育池的上方,电磁阀用于控制潜水泵和饵料管的开启或关闭,电磁阀控制器和终端控制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相连接,用于控制电磁阀。

4、进一步,所述支架系统架设在贝类培育池上方1m~1.5m处。

5、进一步,饵料管通向每个贝类培育池上方的饵料支管上安装有支管电磁阀,终端控制系统能够通过电磁阀控制器控制每一个支管电磁阀的开关。

6、进一步,所述电磁阀控制器位于贝类苗种繁育车间外的干燥环境,通过有线方式连接饵料车间潜水泵电磁阀和贝类苗种繁育车间的控制饵料管的支管电磁阀。

7、进一步,在所述支架系统的下方安装有滑轮和轨道。

8、进一步,所述的饵料管包括主饵料管和饵料支管,饵料支管下端连接喷头。

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贝类育苗用的饵料投喂装置形成了覆盖全车间的钢筋龙骨结构,通过设置电磁阀的开闭时间能够实现饵料投喂的无人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具有省时省力、投喂量均匀、投喂时间精准的特点;主龙骨下的滑轮结构能够协助日常重物,如代用饵料、附着基等的搬运,省时省力。本技术适用于常规贝类苗种培育和生产管理,利用所设置的钢筋龙骨结构,通过适当改造,可与充氧、换水等其他日常操作相结合,逐步实现贝类苗种培育的机械化、自动化管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贝类育苗用的液态饵料投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支架系统、饵料管、微藻培育池(2)、潜水泵(3)、电磁阀、贝类培育池(13)、电磁阀控制器(5)和终端控制系统(6),所述支架系统设置在贝类培育池(13)上方,用于固定饵料管,饵料管固定在支架系统上,饵料管包括主饵料管(101)和饵料支管(102),主饵料管(101)从微藻培育池(2)连通并贯通贝类培育车间,与各个贝类培育池(13)上方的饵料支管(102)相连,饵料支管(102)上安装有支管电磁阀(42),电磁阀控制器(5)和终端控制系统(6)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育苗用的液态饵料投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系统架设在贝类培育池(13)上方1m~1.5m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育苗用的液态饵料投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控制器(5)位于贝类苗种繁育车间外的干燥环境,通过有线方式连接饵料车间潜水泵(3)的潜水泵电磁阀(41)和贝类苗种繁育车间的控制饵料支管的支管电磁阀(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育苗用的液态饵料投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系统的下方安装有滑轮(9)和轨道(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育苗用的液态饵料投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支管(102)下端连接喷头(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贝类育苗用的液态饵料投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支架系统、饵料管、微藻培育池(2)、潜水泵(3)、电磁阀、贝类培育池(13)、电磁阀控制器(5)和终端控制系统(6),所述支架系统设置在贝类培育池(13)上方,用于固定饵料管,饵料管固定在支架系统上,饵料管包括主饵料管(101)和饵料支管(102),主饵料管(101)从微藻培育池(2)连通并贯通贝类培育车间,与各个贝类培育池(13)上方的饵料支管(102)相连,饵料支管(102)上安装有支管电磁阀(42),电磁阀控制器(5)和终端控制系统(6)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育苗用的液态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培振刘志鸿吴彪孙秀俊周丽青李转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