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366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多个呈上下两排设置的端子、屏蔽片,上排端子包括从左至右交替分布的信号端子对和接地端子,下排端子包括从左至右交替分布的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对,各信号端子对包括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各端子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延伸段,各端子的延伸段后端朝下弯折形成弯折段,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弯折段末端连接有排成一排的焊接段,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分别有位于左侧的两个信号端子对,每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焊接段相靠拢且紧邻,每个信号端子对的两个焊接段与相邻信号端子对的两个焊接段之间通过一接地端子的焊接段隔开;该电连接器能极大降低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1、近些年,随着高清数字显示屏高速发展,dp2.1迅速兴起,具有8k分辨率(7680×4320像素)的显示高清视频越来越广,再加上usb、pci-e信号传输的要求,原先的dp1.4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能力已经明显不足。

2、如图1-5为传统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多个端子2和金属外壳4,多个端子2分为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金属外壳4包覆在绝缘本体1外,上排端子的接触部分布在绝缘本体1的对接部的顶面,下排端子的接触部分布在绝缘本体1的对接部的底面,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之间有屏蔽片3,屏蔽片3、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与绝缘本体1一体成型。上排端子包括从左至右交替分布的信号端子对s和接地端子g。下排端子包括从左至右交替分布的接地端子g和信号端子对s。各信号端子对s包括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分别有位于左侧的两个信号端子对s和两个接地端子g,各信号端子对s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焊接脚被一个接地端子g的焊接脚分开,导致每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间距很小,近端串扰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极大的降低近端串扰。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4、一绝缘本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接部;

5、多个端子,呈上下两排设置,上排端子包括从左至右交替分布的信号端子对和接地端子,下排端子包括从左至右交替分布的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对,各信号端子对包括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各端子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延伸段,各延伸段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对接部,各端子的延伸段后端朝下弯折形成弯折段,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弯折段末端连接有排成一排的焊接段,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分别有位于左侧的两个信号端子对,每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焊接段相靠拢且紧邻,每个信号端子对的两个焊接段与相邻信号端子对的两个焊接段之间通过一接地端子的焊接段隔开;

6、一屏蔽片,位于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分别有位于左侧的两个接地端子,四个信号端子对的焊接段和四个接地端子的焊接段交替分布,上排端子位于左侧第一个信号端子对的两个焊接段位于下排端子第一个接地端子的焊接段左侧或右侧。

8、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的两个弯折段均包括竖直的上段、竖向斜折段和竖直的下段,两个竖向斜折段同向左侧或右侧偏折且相互平行,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弯折段尾段左侧或右侧是给两个下段让位的缺口,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弯折段尾段右侧或左侧是位于两个下段右侧或左侧的缩窄部,接地端子的焊接部自缩窄部的末端向后弯折形成。

9、进一步地,所述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对的弯折段均包括竖向弯折段一、横向弯折段和竖向弯折段二,竖向弯折段一的上端与延伸段的后端相连,横向弯折段的前端与竖向弯折段一的下端相连,横向弯折段的后端与竖向弯折段二的上端相连,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横向弯折段的后端左侧或右侧为所述缺口,竖向弯折段二是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横向弯折段的后端右侧或左侧所连接的缩窄部。

10、进一步地,所述下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的两个横向弯折段包括前弯折段、横向斜折段和后弯折段,两个横向斜折段同向左侧或向右偏折且相互平行,下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的两个竖向弯折段二与两个后弯折段的后端一一对应连接,上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弯折段尾段左侧或右侧是给两个竖向弯折段二让位的缺口,上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弯折段尾段右侧或左侧是位于两个竖向弯折段二右侧的缩窄部。

11、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位于左侧的第一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弯折段是尺寸不一致的不对称结构。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的两个弯折段均包括竖直的上段、竖向斜折段和竖直的下段,两个竖向斜折段同向左侧或右侧偏折且相互平行,上排端子位于左侧的第一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的上段、下段的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分别大于第二信号端子的上段、下段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13、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端子位于左侧的第一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的竖向斜折段的宽度大于第二信号端子的竖向斜折段的宽度。

14、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片具有一主体片、自主体片向后延伸的延伸片,延伸片的后端朝下弯折形成折弯片,主体片位于上排端子的延伸段前段的接触部和下排端子的延伸段前段的接触部之间,主体片上开有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镂空部,各镂空部涵盖一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主体片上在镂空部的前侧开设有固定孔一,延伸片位于上排端子的延伸段后段和下排端子的延伸段后段之间,延伸片的左右两侧朝外延伸有长度不同的固定臂,延伸片在镂空部的后侧开设有固定孔二,折弯片位于上排端子的弯折段和下排端子的弯折段之间。

15、进一步地,各所述镂空部的前后至少一边中部连接有与所涵盖的接地端子的接触部相接触的抵接部,多个镂空部包括从左至右分布并且均是左右对称镂空结构的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和第三镂空部,位于左侧的第一个镂空部位于上排端子左侧第一个信号端子对的下方并且完全涵盖该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各第二镂空部分别完全涵盖一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各第三镂空部的两侧外分别分布一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第三镂空部沿前后方向的镂空长度依次减小,所述第二镂空部的数量大于第三镂空部的数量,第三镂空部的数量大于第一镂空部的数量,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第三镂空部的前侧边基本平齐,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的后侧边基本平齐。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改变焊接脚的位置,让信号端子对的焊接段相靠拢且紧邻走在一起,增加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差分信号耦合,同时接地端子的焊接段隔在每个信号端子对的两个焊接段与相邻信号端子对的两个焊接段之间,而且还使相邻的信号端子对之间的距离增加,可以极大降低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串扰(近端串扰);通过将上排端子位于左侧的第一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弯折段设计为尺寸不一致的不对称结构,可以加快第一信号端子的信号传输速度,降低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时序偏差(skew),同时极大改善scd12/21差分共模转换信号,满足协会规范(spec)要求,提升高频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分别有位于左侧的两个接地端子,四个信号端子对的焊接段和四个接地端子的焊接段交替分布,上排端子位于左侧第一个信号端子对的两个焊接段位于下排端子第一个接地端子的焊接段左侧或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的两个弯折段均包括竖直的上段、竖向斜折段和竖直的下段,两个竖向斜折段同向左侧或右侧偏折且相互平行,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弯折段尾段左侧或右侧是给两个下段让位的缺口,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弯折段尾段右侧或左侧是位于两个下段右侧或左侧的缩窄部,接地端子的焊接部自缩窄部的末端向后弯折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对的弯折段均包括竖向弯折段一、横向弯折段和竖向弯折段二,竖向弯折段一的上端与延伸段的后端相连,横向弯折段的前端与竖向弯折段一的下端相连,横向弯折段的后端与竖向弯折段二的上端相连,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横向弯折段的后端左侧或右侧为所述缺口,竖向弯折段二是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横向弯折段的后端右侧或左侧所连接的缩窄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的两个横向弯折段包括前弯折段、横向斜折段和后弯折段,两个横向斜折段同向左侧或向右偏折且相互平行,下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的两个竖向弯折段二与两个后弯折段的后端一一对应连接,上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弯折段尾段左侧或右侧是给两个竖向弯折段二让位的缺口,上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弯折段尾段右侧或左侧是位于两个竖向弯折段二右侧的缩窄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位于左侧的第一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弯折段是尺寸不一致的不对称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的两个弯折段均包括竖直的上段、竖向斜折段和竖直的下段,两个竖向斜折段同向左侧或右侧偏折且相互平行,上排端子位于左侧的第一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的上段、下段的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分别大于第二信号端子的上段、下段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位于左侧的第一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的竖向斜折段的宽度大于第二信号端子的竖向斜折段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具有一主体片、自主体片向后延伸的延伸片,延伸片的后端朝下弯折形成折弯片,主体片位于上排端子的延伸段前段的接触部和下排端子的延伸段前段的接触部之间,主体片上开有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镂空部,各镂空部涵盖一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主体片上在镂空部的前侧开设有固定孔一,延伸片位于上排端子的延伸段后段和下排端子的延伸段后段之间,延伸片的左右两侧朝外延伸有长度不同的固定臂,延伸片在镂空部的后侧开设有固定孔二,折弯片位于上排端子的弯折段和下排端子的弯折段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镂空部的前后至少一边中部连接有与所涵盖的接地端子的接触部相接触的抵接部,多个镂空部包括从左至右分布并且均是左右对称镂空结构的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和第三镂空部,位于左侧的第一个镂空部位于上排端子左侧第一个信号端子对的下方并且完全涵盖该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各第二镂空部分别完全涵盖一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各第三镂空部的两侧外分别分布一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第三镂空部沿前后方向的镂空长度依次减小,所述第二镂空部的数量大于第三镂空部的数量,第三镂空部的数量大于第一镂空部的数量,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第三镂空部的前侧边基本平齐,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的后侧边基本平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分别有位于左侧的两个接地端子,四个信号端子对的焊接段和四个接地端子的焊接段交替分布,上排端子位于左侧第一个信号端子对的两个焊接段位于下排端子第一个接地端子的焊接段左侧或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的两个弯折段均包括竖直的上段、竖向斜折段和竖直的下段,两个竖向斜折段同向左侧或右侧偏折且相互平行,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弯折段尾段左侧或右侧是给两个下段让位的缺口,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弯折段尾段右侧或左侧是位于两个下段右侧或左侧的缩窄部,接地端子的焊接部自缩窄部的末端向后弯折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对的弯折段均包括竖向弯折段一、横向弯折段和竖向弯折段二,竖向弯折段一的上端与延伸段的后端相连,横向弯折段的前端与竖向弯折段一的下端相连,横向弯折段的后端与竖向弯折段二的上端相连,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横向弯折段的后端左侧或右侧为所述缺口,竖向弯折段二是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横向弯折段的后端右侧或左侧所连接的缩窄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的两个横向弯折段包括前弯折段、横向斜折段和后弯折段,两个横向斜折段同向左侧或向右偏折且相互平行,下排端子的信号端子对的两个竖向弯折段二与两个后弯折段的后端一一对应连接,上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弯折段尾段左侧或右侧是给两个竖向弯折段二让位的缺口,上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弯折段尾段右侧或左侧是位于两个竖向弯折段二右侧的缩窄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位于左侧的第一个信号端子对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弯折段是尺寸不一致的不对称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龙强林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兴万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