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及气体吸附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及气体吸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277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及气体吸附工艺,包括吸附器本体、第一封头与第二封头;吸附器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与出气口,下部设置有出料口与进气口,进料口靠近第二封头,出料口靠近第一封头;吸附器本体内部设置有吸附剂传输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电机、驱动轴、驱动链轮、第一链条、第一从动链轮、从动轴,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从动链轮、第二链条、第三从动链轮,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通过链条连杆相连,链条连杆上设置有传输网带,传输网带用于铺设吸附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卧式吸附器,可实现自动化装载与卸料,大大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净化,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及气体吸附工艺


技术介绍

1、卧式吸附器作为一种常用的吸附设备,广泛应用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有机废气进入吸附器后,有机物被吸附剂吸附,排出的废气可直接达标排放,吸附饱和的吸附剂需定期更换,以保证对有机废气的净化效果。然而目前常用的吸附器从结构形式上均需依靠人工进入吸附器罐内部以铁锹推,铲的方式卸料,现有的吸附器仍然存在一些缺点:

2、1、现有的卸料方式危险系数大,吸附剂吸附了有毒有害气体,工人作业时有中毒风险;

3、2、罐内空间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影响生产效率;

4、3、吸附器内通风不畅,毒物等有害因素不易扩散,而且在工作过程中,有害有毒的残留物可能逐渐散发,有毒或可燃物增加,氧气减少使危险性增加;

5、4、碳罐内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作业过程扬尘多,作业环境恶劣,对于大尺寸大容量的吸附器,人工作业时间长,危险系数更大;

6、4、卸料时罐内发生事故抢救困难。

7、因此,设计一种可自动卸料的吸附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及气体吸附工艺。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包括吸附器本体、第一封头与第二封头;

4、所述吸附器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与出气口,所述吸附器本体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与进气口,所述进料口靠近所述第二封头,所述出料口靠近所述第一封头;

5、所述吸附器本体内部设置有吸附剂传输机构,所述吸附剂传输机构沿所述吸附器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

6、所述吸附剂传输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电机、驱动轴、驱动链轮、第一链条、第一从动链轮、从动轴,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从动链轮、第二链条、第三从动链轮,所述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通过链条连杆相连,所述链条连杆上设置有传输网带,所述传输网带用于铺设吸附剂。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可实现吸附剂物料在吸附器内的自动装载、传输、气体吸附与卸料,无需人工参与,特别是无需人工进入吸附器内部进行卸料,避免了有毒有害气体的吸入以及其他安全隐患,提高了作业安全。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作出如下改进:

10、进一步,所述第二从动链轮套设于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驱动链轮的一端,所述第三从动链轮套设于所述从动轴远离所述第一从动链轮的一端。

11、进一步,所述吸附器本体的内部上壁还设置有可伸缩刮板,所述可伸缩刮板可接触或远离所述传输网带。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设置可伸缩刮板,以实现对铺设于传输网带上的吸附剂物料进行刮平,以保证吸附剂物料铺设的均匀性。

13、进一步,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涨紧机构。

14、进一步,所述涨紧机构包括涨紧轴承与涨紧螺纹。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根据链条的不同松紧程度,通过调整涨紧螺纹调整张紧力,以确保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安全和可靠性。

16、进一步,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的上部均设置有链条上导轨,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的下部均设置有链条下导轨。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设置链条上导轨与链条下导轨,用于支撑和导向链条,减少链条磨擦,降低噪音,增强链条使用寿命。

18、进一步,所述传输网带的上方设置有封边板。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防止吸附剂物料扬起而落入吸附器内壁。

20、进一步,所述吸附剂在所述传输网带上的铺设厚度为0.5-0.6米。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此为吸附剂物料在传输网带上铺设的最佳厚度,若厚度过小,则吸附效果不佳,若厚度过大,则气体穿透阻力增加且会导致吸附剂物料的浪费,将铺设厚度设定为0.5-0.6米,吸附效率最高,既能满足吸附时间要求,又能降低气体的穿透阻力。

2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采用上述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进行气体吸附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3、(1)吸附剂装载: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及传输网带作均匀运动,吸附剂通过进料口加入至吸附器本体内部并均匀铺设在传输网带上,关闭驱动电机;

24、(2)气体吸附净化:打开进气口,待净化的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至吸附器本体内部,气体在吸附器本体内部向上运动,经吸附剂吸附净化后继续向上移动并经出气口排出;

25、(3)吸附剂卸料:当需要更换吸附剂时,打开出料口,启动驱动电机,吸附剂由传输网带带动至出料口处,吸附剂在自重作用下经出料口掉落;

26、(4)重复以上步骤,实现连续自动装料、吸附、卸料。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8、本专利技术的卧式吸附器,吸附剂物料的装载由固定式支撑结构升级为传动式,且装载、卸料部分为独立控制系统,不影响整个设备工艺运行;可实现自动化装载与卸料,大大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安全系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器本体、第一封头与第二封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动链轮套设于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驱动链轮的一端,所述第三从动链轮套设于所述从动轴远离所述第一从动链轮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器本体的内部上壁还设置有可伸缩刮板,所述可伸缩刮板可接触或远离所述传输网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涨紧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机构包括涨紧轴承与涨紧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的上部均设置有链条上导轨,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的下部均设置有链条下导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网带的上方设置有封边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在所述传输网带上的铺设厚度为0.5-0.6米。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进行气体吸附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器本体、第一封头与第二封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动链轮套设于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驱动链轮的一端,所述第三从动链轮套设于所述从动轴远离所述第一从动链轮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器本体的内部上壁还设置有可伸缩刮板,所述可伸缩刮板可接触或远离所述传输网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卸料卧式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涨紧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卸料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会柳延日张耀英郝晋伟吴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