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9065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和系统。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包括:当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建立连接之后,所述物联网实时将采集到的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所述工业可视化平台根据业务需求将所述工业数据信息映射到可视化元素上,生成可视化模型;实时接收用户发送的可视化指令,根据所述可视化指令对可视化模型进行对应展示。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方法步骤对应的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和系统,属于工业数据可视化展示。


技术介绍

1、传统的可视化分析通常采用二维图表、三维图形等方式进行展示,但在工业中,由于数据量大、维度高、复杂度高,需要更高维度的可视化方式来展示数据。并存在以下问题:

2、(1)复杂性高:传统的可视化方式难以处理多维度、多变量、非线性等复杂数据关系,难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洞察;

3、(2)数据量大:数据量过大会导致图形缩放、交互等方面的性能下降;

4、(3)可定制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包括:

3、当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建立连接之后,所述物联网实时将采集到的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

4、所述工业可视化平台根据业务需求将所述工业数据信息映射到可视化元素上,生成可视化模型;

5、实时接收用户发送的可视化指令,根据所述可视化指令对可视化模型进行对应展示。

6、进一步地,当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建立连接之后,所述物联网实时将采集到的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包括:

7、所述物联网实时监测是否与所述工业可视化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8、当所述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建立连接之后,实时采集侧所需的工业数据信息

9、所述物联网将采集到的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

10、进一步地,所述物联网将采集到的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包括:

11、所述物联网实时采集工业数据信息;

12、当所述物联网采集到工业数据信息之后,对所述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之间的网络状态参数进行调取,获取当前网络波动系数;

13、将所述网络波动系数与预设的系数参考数值进行比较;

14、当所述网络波动系数超过所述系数参考数值时,则所述物联网将所述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

15、所述工业可视化平台在侧进行数据异常值处理;

16、当所述网络波动系数不超过所述系数参考数值时,则在物联网侧对所述工业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异常处理,并将完成数据异常处理的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

17、进一步地,对所述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之间的网络状态参数进行调取,获取当前网络波动系数,包括:

18、提取历史通信连接状态下的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之间的网络带宽的波动参数数据;

19、利用所述网络带宽的波动参数数据获取带宽波动因子;其中,所述带宽波动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20、

21、其中,b表示带宽波动因子;n表示历史通信记录所包含的单位时间的个数,并且,单位时间为1s;bi表示第i个单位时间对应的通信带宽;bf表示预设的最大允许的带宽浮动幅度;bmax表示最大带宽变化幅度值;

22、提取历史通信连接状态下的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之间的网络网速的波动参数数据;

23、利用所述网络网速的波动参数数据获取网速波动因子;其中,所述网速波动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24、

25、其中,v表示网速波动因子;vi表示第i个单位时间对应的实际网速;vf表示预设的最大允许的网速浮动幅度;tf表示网速波动幅度超过最大允许的网速浮动幅度并且,波动后的网速低于实现通信的最低网速的总时长;t表示历史通信的总时长;

26、利用所述带宽波动因子和网速波动因子当前网络波动系数,其中,所述当前网络波动系数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27、

28、其中,i表示网络波动系数;v表示网速波动因子;b表示带宽波动因子。

29、进一步地,所述工业可视化平台根据业务需求将所述工业数据信息映射到可视化元素上,生成可视化模型,包括:

30、所述工业可视化平台实时接收工业数据信息;

31、将所述工业数据信息进行数据类型划分,生成多种类型的工业数据信息;

32、根据所述工业数据信息的类型与可视化元素的对应关系针对每种工业数据信息的类型调取其对应的可视化元素;

33、根据业务需求将所述工业数据信息映射到可视化元素上,生成可视化模型。例如,温度数据可以映射为颜色变化,流量数据可以映射为线条流动等;

34、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系统,,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系统包括:

35、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当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建立连接之后,所述物联网实时将采集到的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

36、映射模块,用于所述工业可视化平台根据业务需求将所述工业数据信息映射到可视化元素上,生成可视化模型;

37、展示模块,用于实时接收用户发送的可视化指令,根据所述可视化指令对可视化模型进行对应展示。

38、进一步地,信息发送模块,包括:

39、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所述物联网实时监测是否与所述工业可视化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40、数据信息采集模块,用于当所述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建立连接之后,实时采集侧所需的工业数据信息;

41、工业数据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物联网将采集到的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

42、进一步地,所述工业数据信息发送模块包括:

43、物联网采集控制模块,用于所述物联网实时采集工业数据信息;

44、网络波动系数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物联网采集到工业数据信息之后,对所述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之间的网络状态参数进行调取,获取当前网络波动系数;

45、参数数据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网络波动系数与预设的系数参考数值进行比较;

46、第一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网络波动系数超过所述系数参考数值时,则所述物联网将所述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

47、第一异常处理模块,用于所述工业可视化平台在侧进行数据异常值处理;

48、第二异常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网络波动系数不超过所述系数参考数值时,则在物联网侧对所述工业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异常处理,并将完成数据异常处理的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

49、进一步地,所述网络波动系数获取模块包括:

50、历史信息提取模块,用于提取历史通信连接状态下的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之间的网络带宽的波动参数数据;

51、因子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网络带宽的波动参数数据获取带宽波动因子;其中,所述带宽波动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52、

53、其中,b表示带宽波动因子;n表示历史通信记录所包含的单位时间的个数,并且,单位时间为1s;bi表示第i个单位时间对应的通信带宽;b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建立连接之后,所述物联网实时将采集到的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将采集到的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之间的网络状态参数进行调取,获取当前网络波动系数,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可视化平台根据业务需求将所述工业数据信息映射到可视化元素上,生成可视化模型,包括:

6.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系统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信息发送模块,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数据信息发送模块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波动系数获取模块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模块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建立连接之后,所述物联网实时将采集到的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将采集到的工业数据信息发送至工业可视化平台,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物联网与工业可视化平台之间的网络状态参数进行调取,获取当前网络波动系数,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可视化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雨晴余丹马海洋邢智涣孙中杰
申请(专利权)人:慧之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