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906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包括依次层叠的外表层、第一过渡层、加强芯层、第二过渡层和粘接层;外表层的主要原料包括聚丙烯均聚物、茂金属催化聚丙烯、含乙烯段无规共聚物、助剂和茂金属聚乙烯;粘接层的主要原料包括茂金属催化聚丙烯、含乙烯段无规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助剂和茂金属聚乙烯;加强芯层的主要原料包括聚丙烯均聚物、含乙烯段无规共聚物、无机填料、助剂和茂金属聚乙烯;第一过渡层和第二过渡层的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中的一种和多种。背板膜的层间结合力和结构稳定性好,阻隔性能、热收缩率和硬挺性均良好,适于高温高湿环境应用且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太阳能电池背板膜的需求量。太阳能电池背板膜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件背面的最外层,并用于保护组件不受户外环境的影响。太阳能电池背板作为光伏组件的重要封装材料,其阻水性、阻氧性直接影响组件运行安全性、耐久性和发电效率。

2、现有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通过基体和分设于基体两表面的氟膜制得,其中,以pet层作为基体,发挥绝缘和支撑作用,通过涂抹聚氨酯层粘结剂的方式进行粘接基体和氟膜,但是粘接过程中,需要烘干固化处理,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粘合剂层较薄,粘合强度和耐候性差,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层间分离和脱落的现象,使太阳能电池组件因失去保护而报废,且加工过程中,粘合剂溶剂挥发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背板膜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背板膜的层间结合力和结构稳定性好,阻隔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外表层、第一过渡层、加强芯层、第二过渡层和粘接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层和第二过渡层为A层和/或B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所述外表层的主要原料包括聚丙烯均聚物45~55份、茂金属催化聚丙烯23~30份、含乙烯段无规共聚物8~15份、助剂4~6份和茂金属聚乙烯13~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所述A层的主要原料包括聚丙烯均聚物45~55份、含乙烯段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外表层、第一过渡层、加强芯层、第二过渡层和粘接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层和第二过渡层为a层和/或b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所述外表层的主要原料包括聚丙烯均聚物45~55份、茂金属催化聚丙烯23~30份、含乙烯段无规共聚物8~15份、助剂4~6份和茂金属聚乙烯13~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所述a层的主要原料包括聚丙烯均聚物45~55份、含乙烯段无规共聚物8~15份、无机填料13~20份、助剂3~5份和茂金属聚乙烯13~2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均聚物的熔融指数为3~4g/10min,茂金属催化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6~7.5g/10min,含乙烯段无规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4~5.5g/10min,茂金属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3.5~4.5g/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常兴张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韩亚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