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8946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8
本申请涉及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地下室的技术领域,其室体结构,包括楼顶板和底板;支护结构,支护结构与楼顶板之间设置有将二者相固定的第一连接组件,支护结构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将二者相固定的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钢筋,第一连接钢筋设置在楼顶板内,楼顶板内设置有将第一连接钢筋插入支护结构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钢筋,第二连接钢筋设置在底板内,底板内设置有将第二连接钢筋插入支护结构的第二驱动组件,本申请具有降低安全隐患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地下室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在地下室施工时需要进行基坑开挖作业,基坑坑边设置有一圈地下连续墙,并采取坑内与坑外相结合的支护方式来保证基坑施工的正常进行。

2、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地下连续墙与地下室的结构整体性难以保证,基坑内的支护结构与地下室结构连接稳定性差,导致无法很好的承受周侧土体的侧向压力,存在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安全隐患,本申请提供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包括:

4、室体结构,包括楼顶板和底板;

5、支护结构,支护结构与楼顶板之间设置有将二者相固定的第一连接组件,支护结构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将二者相固定的第二连接组件;

6、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钢筋,第一连接钢筋设置在楼顶板内,楼顶板内设置有将第一连接钢筋插入支护结构的第一驱动组件;

7、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钢筋,第二连接钢筋设置在底板内,底板内设置有将第二连接钢筋插入支护结构的第二驱动组件。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楼顶板施工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将第一连接钢筋插入支护结构内,增强楼顶板与支护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底板施工过程中,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将第二连接钢筋插入支护结构内,增强底板与支护结构的连接稳定性。通过以上结构,增强楼顶板和支护结构、底板和支护结构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对周侧土体的承受能力,实现了降低安全隐患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包括连接框和止水带,连接框周侧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连接槽,止水带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槽适配的连接带,连接框周侧的侧壁贯穿开设有注浆孔。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止水带阻碍水穿过支护结构流入地下室内,提高支护结构的防水能力,从而提高地下室的使用年限;将连接带插入连接槽内,然后再通过注浆孔向连接框内注浆,从而将止水带固定,防水结构的安装方式简单,提高施工效率。

11、可选的,所述连接框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槽相连通的通槽,通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座,连接带内贯穿开设有供限位座穿过的固定槽,连接框内设置有对限位座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带穿过连接槽后,将限位座穿过固定槽,再通过固定组件将限位座进行固定,由此通过连接带将止水带与连接框相固定,从而减少注浆时止水带的移动,提高了防水结构的施工质量。

13、可选的,所述连接框在连接槽处的内壁开设有与限位座插接适配的插槽,连接框在插槽处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

14、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限位槽内,固定组件包括限位杆和复位弹簧,限位杆与限位槽内滑动适配,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杆和连接框相固定,限位杆的一侧开设有倾斜面,限位座内开设有与限位杆插接适配的插孔。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座穿过固定槽后,当限位座插入插槽时,限位座通过倾斜面挤压限位杆,限位杆受到挤压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当限位杆与插孔对齐时,复位弹簧释放弹力将限位杆插入插孔内,由此通过插孔和插杆的插接适配将限位座固定在连接框内,进而通过连接带将止水带与连接框相固定。

16、可选的,所述楼顶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空腔,楼顶板周侧的侧壁开设有将第一空腔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一连接钢筋设置在第一通孔,楼顶板在第一空腔处的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一通孔连通;

17、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滑槽内,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座,第一移动座与第一连接钢筋相连接,第一移动座与第一滑槽滑动适配,第一移动座的两侧均球铰接有第一滚珠,楼顶板在第一滑槽处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滚珠滚动适配的第一滚槽。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空腔注浆时,混凝土浆通过第一移动座将第一连接钢筋插入支护结构内,从而提高支护结构与楼顶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一移动座运动过程中,第一滚珠沿第一滚槽滚动,将滑动摩擦替换成滚动摩擦,降低了第一移动座移动时的摩擦力,从而使第一移动座运动顺畅。

1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的一端和第一移动座转动连接,楼顶板在第一通孔处的内壁固设有第一旋转块,第一连接钢筋的外壁螺旋开设有与第一旋转块滑动适配的第一旋转槽。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移动座运动时使第一连接钢筋在第一通孔内滑动,从而通过第一旋转块沿第一旋转槽滑动使第一连接钢筋在第一通孔内转动,由此实现了第一连接钢筋转动前进的效果;第一旋转块设置在第一旋转槽内,从而使第一连接钢筋不易于脱离第一通孔。

21、可选的,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空腔,底板周侧的侧壁开设有将第二空腔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二连接钢筋设置在第二通孔,底板在第二空腔处的内壁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与第二通孔连通;

2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滑槽内,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移动座,第二移动座与第二连接钢筋相连接,第二移动座与第二滑槽滑动适配,第二移动座的两侧均球铰接有第二滚珠,底板在第二滑槽处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滚珠滚动适配的第二滚槽。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二空腔注浆时,混凝土浆通过第二移动座将第二连接钢筋插入支护结构内,从而提高支护结构与底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二移动座运动过程中,第二滚珠沿第二滚槽滚动,将滑动摩擦替换成滚动摩擦,降低了第二移动座移动时的摩擦力,从而使第二移动座运动顺畅。

24、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钢筋的一端和第二移动座转动连接,底板在第二通孔处的内壁固设有第二旋转块,第二连接钢筋的外壁螺旋开设有与第二旋转块滑动适配的第二旋转槽。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移动座运动时使第二连接钢筋在第二通孔内滑动,从而通过第二旋转块沿第二旋转槽滑动使第二连接钢筋在第二通孔内转动,由此实现了第二连接钢筋转动前进的效果;第二旋转块设置在第二旋转槽内,从而使第二连接钢筋不易于脱离第二通孔。

2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7、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8、s1、支护结构施工,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将防水结构嵌入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再通过注浆口向连接框内注浆;

29、s2、底板施工,向第二空腔内注浆,直至将第二空腔注满,此时第二连接钢筋将支护结构与底板相连接;

30、s3、支撑结构施工,通过格构柱对楼顶板进行支撑;

31、s4、楼顶板施工,向第一空腔内注浆,直至将第一空腔注满,此时第一连接钢筋将支护结构与楼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3)包括地下连续墙(31)和内衬墙(32),地下连续墙(31)和内衬墙(32)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包括连接框(6)和止水带(7),连接框(6)周侧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连接槽(61),止水带(7)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槽(61)适配的连接带(71),连接框(6)周侧的侧壁贯穿开设有注浆孔(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6)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槽(61)相连通的通槽(63),通槽(63)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座(64),连接带(71)内贯穿开设有供限位座(64)穿过的固定槽(711),连接框(6)内设置有对限位座(64)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6)在连接槽(61)处的内壁开设有与限位座(64)插接适配的插槽(65),连接框(6)在插槽(65)处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6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顶板(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空腔(12),楼顶板(1)周侧的侧壁开设有将第一空腔(12)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3),第一连接钢筋(11)设置在第一通孔(13),楼顶板(1)在第一空腔(12)处的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14),第一滑槽(14)与第一通孔(1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钢筋(11)的一端和第一移动座(41)转动连接,楼顶板(1)在第一通孔(13)处的内壁固设有第一旋转块(16),第一连接钢筋(11)的外壁螺旋开设有与第一旋转块(16)滑动适配的第一旋转槽(1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空腔(22),底板(2)周侧的侧壁开设有将第二空腔(22)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通孔(23),第二连接钢筋(21)设置在第二通孔(23),底板(2)在第二空腔(22)处的内壁开设有第二滑槽(24),第二滑槽(24)与第二通孔(2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钢筋(21)的一端和第二移动座(51)转动连接,底板(2)在第二通孔(23)处的内壁固设有第二旋转块(26),第二连接钢筋(21)的外壁螺旋开设有与第二旋转块(26)滑动适配的第二旋转槽(211)。

9.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对地下连续墙(31)和内衬墙(32)进行凿毛处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3)包括地下连续墙(31)和内衬墙(32),地下连续墙(31)和内衬墙(32)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包括连接框(6)和止水带(7),连接框(6)周侧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连接槽(61),止水带(7)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槽(61)适配的连接带(71),连接框(6)周侧的侧壁贯穿开设有注浆孔(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6)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槽(61)相连通的通槽(63),通槽(63)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座(64),连接带(71)内贯穿开设有供限位座(64)穿过的固定槽(711),连接框(6)内设置有对限位座(64)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6)在连接槽(61)处的内壁开设有与限位座(64)插接适配的插槽(65),连接框(6)在插槽(65)处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6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顶板(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空腔(12),楼顶板(1)周侧的侧壁开设有将第一空腔(12)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3),第一连接钢筋(11)设置在第一通孔(13),楼顶板(1)在第一空腔(12)处的内壁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双清于凤龙胡玉联王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