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种温湿保护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683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蚕种温湿保护室,包括保护室,所述保护室内部顶侧固定连接有八个连接杆,八个所述连接杆呈两两一组设置,每一组所述连接杆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收纳筒,所述收纳筒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第二滑槽围绕着套筒进行开设,所述套筒靠近第二滑槽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二滑槽相互贯通,所述第三滑槽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围绕着套筒进行开设,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相互贯通,所述第一滑槽靠近第一滑槽顶侧一侧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与第二滑槽底侧、第一滑槽顶侧相互贯通,所述第一滑槽表面设有用于转动套筒的转动机构。本技术通过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设置,可以使喷头进行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蚕种保护室,尤其涉及一种蚕种温湿保护室


技术介绍

1、蚕种温湿保护室是一种用于养殖蚕种的特殊环境控制设施,它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确保蚕种的生长和繁殖。蚕种温湿保护室通常采用先进的技术,例如温度调节系统、湿度调节系统、通风系统等,以创造最佳的蚕种生长环境。这种设施可帮助农民在不同季节中控制温湿度变化,保证蚕种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蚕种温湿保护室在养殖蚕种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然而,现有的一些蚕种温湿保护室在进行加湿时,大多数是通过一个点向四周自然进行散发,因为是自然散发的原因,所以导致保护室内的湿度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整体进行提升,而且还经常会出现湿度不均匀的现象,导致蚕种因湿度过高或过低出现生病的现象,因此,需要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蚕种温湿保护室。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蚕种温湿保护室,包括保护室,所述保护室内部顶侧固定连接有八个连接杆,八个所述连接杆呈两两一组设置,每一组所述连接杆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收纳筒,所述收纳筒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底部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与收纳筒相互配合,所述收纳筒顶部设有用于添加收纳筒的添加机构,所述套筒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围绕着套筒进行开设,所述套筒靠近第二滑槽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二滑槽相互贯通,所述第三滑槽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围绕着套筒进行开设,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相互贯通,所述第一滑槽靠近第一滑槽顶侧一侧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与第二滑槽底侧、第一滑槽顶侧相互贯通,所述第一滑槽表面设有用于转动套筒的转动机构,通过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设置,可以使喷头进行旋转。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添加机构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安装于收纳筒顶部,所述进水管另一端安装于收纳筒内部表面,所述进水管靠近连接杆一侧表面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收纳筒内部设有用于启动喷头的启动机构,通过进水管的设置,可以将水注入收纳筒内部。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启动机构包括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安装于保护室顶部,所述液压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滑动于收纳筒内部,通过挤压板的设置,可以使喷头进行雾化加湿。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于液压杆一侧,所述连接柱远离液压杆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底部一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滑动于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第四滑槽内部,所述限位柱远离液压杆一侧表面设有用于复位限位柱的复位机构,通过限位柱的设置,可以使套筒进行旋转。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复位机构包括限位盘,所述限位盘固定连接于限位柱一侧,所述限位柱靠近限位盘一侧表面套设有拉簧,所述拉簧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盘一侧,所述拉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臂一侧,通过拉簧的设置,可以使限位柱进行复位。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9、1.通过喷头的设置,可以使加湿面更大,在液压杆的底部安装有挤压板,而挤压板则是呈活塞滑动于收纳筒内部的,从而当液压杆带动挤压板进行上移时,可以通过进水管将水抽入收纳筒内部,当抽入完成之后,再通过液压杆带动挤压板向下进行挤压,使其从喷头处雾化喷出,以起到加湿的效果。

10、2.通过限位柱的设置,可以使喷头加湿效果更好,在液压杆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柱,而限位柱是安装于第一滑槽顶侧的,因为第一滑槽的造型设置,所以当限位柱跟随液压杆进行下移时,可以通过第一滑槽带动套筒进行旋转,从而使其带动喷头进行旋转,而旋转的喷头在进行加湿时,可以使范围更加广泛,而且也更加均匀,以使保护室内的湿度能够更好的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蚕种温湿保护室,包括保护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室(1)内部顶侧固定连接有八个连接杆(301),八个所述连接杆(301)呈两两一组设置,每一组所述连接杆(301)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收纳筒(3),所述收纳筒(3)表面套设有套筒(304),所述套筒(304)底部固定连接有喷头(305),所述喷头(305)与收纳筒(3)相互配合,所述收纳筒(3)顶部设有用于添加收纳筒(3)的添加机构,所述套筒(304)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307),所述第二滑槽(307)围绕着套筒(304)进行开设,所述套筒(304)靠近第二滑槽(307)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308),所述第三滑槽(308)与第二滑槽(307)相互贯通,所述第三滑槽(308)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306),所述第一滑槽(306)围绕着套筒(304)进行开设,所述第三滑槽(308)与第一滑槽(306)相互贯通,所述第一滑槽(306)靠近第一滑槽(306)顶侧一侧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与第二滑槽(307)底侧、第一滑槽(306)顶侧相互贯通,所述第一滑槽(306)表面设有用于转动套筒(304)的转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蚕种温湿保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机构包括进水管(302),所述进水管(302)安装于收纳筒(3)顶部,所述进水管(302)另一端安装于收纳筒(3)内部表面,所述进水管(302)靠近连接杆(301)一侧表面安装有单向阀(303),所述收纳筒(3)内部设有用于启动喷头(305)的启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蚕种温湿保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机构包括液压杆(2),所述液压杆(2)安装于保护室(1)顶部,所述液压杆(2)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201),所述挤压板(201)滑动于收纳筒(3)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蚕种温湿保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连接柱(202),所述连接柱(202)固定连接于液压杆(2)一侧,所述连接柱(202)远离液压杆(2)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臂(203),所述支撑臂(203)底部一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柱(2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蚕种温湿保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204)滑动于第一滑槽(306)、第二滑槽(307)、第三滑槽(308)、第四滑槽内部,所述限位柱(204)远离液压杆(2)一侧表面设有用于复位限位柱(204)的复位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蚕种温湿保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限位盘(206),所述限位盘(206)固定连接于限位柱(204)一侧,所述限位柱(204)靠近限位盘(206)一侧表面套设有拉簧(205),所述拉簧(205)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盘(206)一侧,所述拉簧(20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臂(203)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蚕种温湿保护室,包括保护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室(1)内部顶侧固定连接有八个连接杆(301),八个所述连接杆(301)呈两两一组设置,每一组所述连接杆(301)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收纳筒(3),所述收纳筒(3)表面套设有套筒(304),所述套筒(304)底部固定连接有喷头(305),所述喷头(305)与收纳筒(3)相互配合,所述收纳筒(3)顶部设有用于添加收纳筒(3)的添加机构,所述套筒(304)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307),所述第二滑槽(307)围绕着套筒(304)进行开设,所述套筒(304)靠近第二滑槽(307)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308),所述第三滑槽(308)与第二滑槽(307)相互贯通,所述第三滑槽(308)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306),所述第一滑槽(306)围绕着套筒(304)进行开设,所述第三滑槽(308)与第一滑槽(306)相互贯通,所述第一滑槽(306)靠近第一滑槽(306)顶侧一侧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与第二滑槽(307)底侧、第一滑槽(306)顶侧相互贯通,所述第一滑槽(306)表面设有用于转动套筒(304)的转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蚕种温湿保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机构包括进水管(302),所述进水管(302)安装于收纳筒(3)顶部,所述进水管(302)另一端安装于收纳筒(3)内部表面,所述进水管(302)靠近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根荣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永仁县赛丽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