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638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涉及开关电源电路领域,包括电源、电流限制电路、软启动电路及继电器模块;电源与电流限制电路连接,电流限制电路与软启动电路连接,软启动电路与继电器模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绕组电压分到工作电压,减少继电器绕组损耗,发热量变低,也可使继电器温升降低,对电源效率的提高做出贡献;且通过电流限制电路,在电源启动过程中,可以使用电流限制电路或者恒流电路来避免冲击电流,这样可以减少对继电器的依赖;通过软启动电路,可以逐渐增加电流来减少启动时的冲击电流,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对继电器的依赖,避免瞬间大电流造成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源电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能源成本的上升,能源效率已经成为了电源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在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中,电源效率的提高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能减少热量的产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

2、绿色能源发展到当今,对电源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及时很小的损耗,都必须争取。很多电源利用电阻来防浪涌冲击电流,并减少损耗,并继电器是常用做法,且在稍大功率电源基本都用电阻加继电器来防止浪涌冲击,工作时,在继电器绕组端也是有一定功耗,在自然散热中,继电器自身容易超过自身安规温度。尽管继电器的功耗相对较小,但在对能源效率要求极高的应用场合,这部分功耗也不能忽视。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包括电源、电流限制电路、软启动电路及继电器模块;电源与电流限制电路连接,电流限制电路与软启动电路连接,软启动电路与继电器模块连接。

4、进一步的,电流限制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p、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vd1、二极管vd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及三极管vt3;其中,电阻r5的一端依次与三极管vt2的第二端、三极管vt1的第二端、二极管vd2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及软启动电路3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依次与三极管vt1的第一端、二极管vd1的负极、电容c3的另一端及三极管vt3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vd1的正极与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vt1的第三端与三极管vt2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vt2的第三端依次与电阻r6的一端及电阻rp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p的第三端与三极管vt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p的第二端依次与电阻r6的另一端、三极管vt3的第三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及软启动电路3连接;二极管vd1及二极管vd2均设置为稳压二极管;电阻rp设置为滑动电阻。

5、进一步的,软启动电路包括电容c6、电容c7、调节器ic、二极管d3、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及三极管vt4;其中,电容c6的一端与电流限制电路2及调节器ic的第三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依次与电流限制电路2、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vt4的第二端、电容c7的一端及继电器模块4连接,调节器ic的第二端依次与电阻r8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及继电器模块4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依次与三极管vt4的第一端、电阻r9的一端及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依次与电阻r8的另一端、三极管vt4的第三端、电阻r7的另一端及调节器ic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vt4设置为pnp型三极管。

6、进一步的,继电器模块包括电容e1、电容c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3、二极管d1、三极管q1及继电器k1;其中,电容e1的正极与软启动电路3及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依次与电容e1的负极、继电器k1的第三端及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依次与继电器k1的第四端及三极管q1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q1的第一端依次与电容c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dr信号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依次与电容c1的另一端、软启动电路及三极管q1的第三端连接并接地,继电器k1的第二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继电器k1的第一端连接;电容e1设置为极性电容。

7、进一步的,电源1的电压经继电器k1的绕组电阻与电阻r1分压,使绕组电压分到工作电压。

8、进一步的,继电器模块的侧边还包括整流桥br1、电容c2、电容cy1、电容cy2、电容cy3、电容cy4、电容cx1、电容cx2、变压器l3及保险丝f1;其中,整流桥br1的第二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整流桥br1的第四端连接并接地,整流桥br1的第三端与电容cx2的一端、电容cy3的一端及变压器l3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x2的另一端与电容cy1的一端连接,电容cy1的另一端依次与电容cy3的另一端及变压器l3的第四端连接,变压器l3的第三端依次与电容cx1的一端、电容cy2的一端及保险丝f1的一端连接,变压器l3的第一端依次与电容cx1的另一端及电容cy4的一端连接,电容cy4的另一端与电容cy2的另一端连接。

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通过使绕组电压分到工作电压,减少继电器绕组损耗,发热量变低,也可使继电器温升降低,对电源效率的提高做出贡献。且通过电流限制电路,在电源启动过程中,可以使用电流限制电路或者恒流电路来避免冲击电流,这样可以减少对继电器的依赖;通过软启动电路,可以逐渐增加电流来减少启动时的冲击电流,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对继电器的依赖,避免瞬间大电流造成的损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1)、电流限制电路(2)、软启动电路(3)及继电器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限制电路(2)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P、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VD1、二极管VD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及三极管VT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VD1及所述二极管VD2均设置为稳压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P设置为滑动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电路(3)包括电容C6、电容C7、调节器IC、二极管D3、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及三极管VT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VT4设置为PNP型三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模块(4)包括电容E1、电容C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D1、三极管Q1及继电器K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E1设置为极性电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1)的电压经所述继电器K1的绕组电阻与电阻R1分压,使绕组电压分到工作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模块(4)的侧边还包括整流桥BR1、电容C2、电容CY1、电容CY2、电容CY3、电容CY4、电容CX1、电容CX2、变压器L3及保险丝F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1)、电流限制电路(2)、软启动电路(3)及继电器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限制电路(2)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p、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vd1、二极管vd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及三极管vt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vd1及所述二极管vd2均设置为稳压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p设置为滑动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功耗提升效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电路(3)包括电容c6、电容c7、调节器ic、二极管d3、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及三极管vt4;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炎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