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465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净化器,包括罐体、进料通道、第一分离通道和第二分离通道;第一分离通道在罐体内垂向分布,第一分离通道的顶部与进料通道的出口连通且相交,第一分离通道的底部悬空于罐体;第二分离通道设于第一分离通道的周侧,第二分离通道内设有若干用于阻挡杂质上浮的狭缝,狭缝的延展方向与垂向倾斜相交。该净化器利用进料通道、第一、二分离通道逐步将絮体等杂质从原料中分离出来,使絮体等杂质沉降聚集于罐体的底部,而不含杂质的清液则在罐体上不断上升,因而操作人员可以从罐体的顶部回收清液。该净化器占地面积小、作业环境封闭稳定,可以广泛应用于矿井涌水、冶金行业选矿废水、火电冲灰渣废水、再生造纸废水等污水的处理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净化器


技术介绍

1、矿井涌水、选矿废水等往往需要进行悬浮物等杂质处理后才能排放。

2、矿井涌水、选矿废水的传统处理工艺为多级沉降法,这种处理方法需要建立多个沉降池,这些沉降池用于分别进行多级沉降法的多个工序。然而,这种多级沉降法占地面积大,处理时间长,运行与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器,其占地面积小、作业环境封闭稳定,可以循序渐进地沉降矿井涌水、选矿废水等原料中的杂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净化器,包括罐体、进料通道、第一分离通道和第二分离通道;第一分离通道在罐体内垂向分布,第一分离通道的顶部与进料通道的出口连通且相交,第一分离通道的底部悬空于罐体;第二分离通道设于第一分离通道的周侧,第二分离通道内设有若干用于阻挡杂质上浮的狭缝,狭缝的延展方向与垂向倾斜相交。

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分离通道包括一级沉淀区和二级沉淀区;一级沉淀区位于二级沉淀区的下方;一级沉淀区和二级沉淀区内均设有若干逐层相套的筒体,任一筒体的内径自轴端一端向轴向另一端减缩,狭缝由相邻筒体限定而成。

4、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级沉淀区的全部筒体均呈圆台形筒状且锥度相同,一级沉淀区的全部筒体围绕第一分离通道同心分布,任一筒体的小口径端朝上;

5、二级沉淀区的全部筒体均呈圆台形筒状且锥度相同,二级沉淀区的全部筒体围绕第一分离通道同心分布;任一筒体的小口径端朝上。

6、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级沉淀区的全部筒体的上下两端和二级沉淀区的全部筒体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挡条,全部挡条均固定连接于罐体。

7、在一些实施例中,二级沉淀区的筒体的高度大于一级沉淀区的筒体的高度,

8、和/或,

9、二级沉淀区的筒体的密度大于一级沉淀区的筒体的密度,

10、和/或,

11、二级沉淀区的筒体的锥度大于一级沉淀区的筒体的锥度。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离通道包括相连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位于第二管体的上方,第一管体的内径由上向下渐扩,第二管体的内径处处相等且不小于第一管体的最大内径;第二管体的正下方设有挡水板,第二管体的垂向投影处于挡水板的垂向投影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罐体的底部设有杂质收集腔;杂质收集腔呈锥筒状且尖端朝下;第二管体、挡水板和杂质收集腔三者同轴分布且自上而下依次分布。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罐体设有多个监测龙头,全部监测龙头分设于罐体内的不同高度处,任一监测龙头的一端设于罐体内且另一端设于罐体外;进料通道包括原液口和加药口,进料通道和第一分离通道之间设有阀。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罐体的顶部设有清液腔,清液腔位于第二分离通道的上方;全部监测龙头包括监测龙头i、监测龙头ii、监测龙头iii、监测龙头iv和监测龙头v;监测龙头i紧邻第一分离通道的底端,监测龙头ii紧邻一级沉淀区的底端,监测龙头iii设于一级沉淀区和二级沉淀区之间,监测龙头iv紧邻二级沉淀区的顶端,监测龙头v紧邻清液腔的顶端。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罐体的顶部设有维修台、排气口和排水口。

17、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申请所提供的净化器包括罐体、进料通道、第一分离通道和第二分离通道;在该净化器中,第一分离通道在罐体内垂向分布,第一分离通道的顶部与进料通道的出口连通且相交,第一分离通道的底部悬空于罐体;第二分离通道设于第一分离通道的周侧,第二分离通道内设有若干用于阻挡杂质上浮的狭缝,狭缝的延展方向与垂向倾斜相交。

18、本申请所提供的净化器可应用于矿井涌水、冶金行业选矿废水、火电冲灰渣废水、再生造纸废水等污水的处理作业,从污水中分离得到絮体等杂质和不含杂质的清液。

19、使用本申请所提供的净化器净化矿井涌水、冶金行业选矿废水、火电冲灰渣废水、再生造纸废水等污水时,污水可以沿进料通道、第一分离通道和第二分离通道依次流动,污水在第一分离通道旋转下流,实现利用离心力分离较大的絮体,污水在第二分离通道沿狭缝上浮,狭缝可以阻止较小的絮体上浮,使较小的絮体聚集成团会向下沉降。可见,第一分离通道和第二分离通道可以以不同原理循序渐进地对污水进行净化。

20、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净化器对原料进行分离净化后,絮体下落并集中于罐体的底部,清液上升到罐体的顶部,操作人员可以从罐体的底部排出絮体并从罐体的顶部收集清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进料通道(2)、第一分离通道(3)和第二分离通道(4);所述第一分离通道(3)在所述罐体(1)内垂向分布,所述第一分离通道(3)的顶部与所述进料通道(2)的出口连通且相交,所述第一分离通道(3)的底部悬空于所述罐体(1);所述第二分离通道(4)设于所述第一分离通道(3)的周侧,所述第二分离通道(4)内设有若干用于阻挡杂质上浮的狭缝,所述狭缝的延展方向与垂向倾斜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通道(4)包括一级沉淀区(41)和二级沉淀区(42);所述一级沉淀区(41)位于所述二级沉淀区(42)的下方;所述一级沉淀区(41)和所述二级沉淀区(42)内均设有若干逐层相套的筒体,任一所述筒体的内径自轴端一端向轴向另一端减缩,所述狭缝由相邻所述筒体限定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淀区(41)的全部所述筒体的上下两端和所述二级沉淀区(42)的全部所述筒体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挡条(5),全部所述挡条(5)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通道(3)包括相连的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所述第一管体(31)位于所述第二管体(32)的上方,所述第一管体(31)的内径由上向下渐扩,所述第二管体(32)的内径处处相等且不小于所述第一管体(31)的最大内径;所述第二管体(32)的正下方设有挡水板(6),所述第二管体(32)的垂向投影处于所述挡水板(6)的垂向投影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杂质收集腔(11);所述杂质收集腔(11)呈锥筒状且尖端朝下;所述第二管体(32)、所述挡水板(6)和所述杂质收集腔(11)三者同轴分布且自上而下依次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设有多个监测龙头(7),全部所述监测龙头(7)分设于所述罐体(1)内的不同高度处,任一所述监测龙头(7)的一端设于所述罐体(1)内且另一端设于所述罐体(1)外;所述进料通道(2)包括原液口和加药口,所述进料通道(2)和所述第一分离通道(3)之间设有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设有清液腔,所述清液腔位于所述第二分离通道(4)的上方;全部所述监测龙头(7)包括监测龙头I、监测龙头II、监测龙头III、监测龙头IV和监测龙头V;所述监测龙头I紧邻所述第一分离通道(3)的底端,所述监测龙头II紧邻所述一级沉淀区(41)的底端,所述监测龙头III设于所述一级沉淀区(41)和所述二级沉淀区(42)之间,所述监测龙头IV紧邻所述二级沉淀区(42)的顶端,所述监测龙头V紧邻所述清液腔的顶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设有维修台、排气口和排水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进料通道(2)、第一分离通道(3)和第二分离通道(4);所述第一分离通道(3)在所述罐体(1)内垂向分布,所述第一分离通道(3)的顶部与所述进料通道(2)的出口连通且相交,所述第一分离通道(3)的底部悬空于所述罐体(1);所述第二分离通道(4)设于所述第一分离通道(3)的周侧,所述第二分离通道(4)内设有若干用于阻挡杂质上浮的狭缝,所述狭缝的延展方向与垂向倾斜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通道(4)包括一级沉淀区(41)和二级沉淀区(42);所述一级沉淀区(41)位于所述二级沉淀区(42)的下方;所述一级沉淀区(41)和所述二级沉淀区(42)内均设有若干逐层相套的筒体,任一所述筒体的内径自轴端一端向轴向另一端减缩,所述狭缝由相邻所述筒体限定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淀区(41)的全部所述筒体的上下两端和所述二级沉淀区(42)的全部所述筒体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挡条(5),全部所述挡条(5)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通道(3)包括相连的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所述第一管体(31)位于所述第二管体(32)的上方,所述第一管体(31)的内径由上向下渐扩,所述第二管体(32)的内径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子旺吴秀珍程松青祁旦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新时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