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8446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模组包括:背板,包括本体和侧板,侧板连接于本体的边沿,侧板设置有贯通的定位孔;背光模块,包括膜层组件,膜层组件与本体相对设置,膜层组件的外侧边沿设置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卡设于定位孔内;中框,围设于背板的外围,中框设置有贯通的避让孔,避让孔与定位孔正对设置。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提升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和信赖性,还有利于缩小显示模组的边框,提升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显示技术飞速发展,不同尺寸类别显示器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显示屏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传统商超市场、家居货柜等货架通常采用纸质标签来展示商品信息,箱柜外观边框的样式单一,不利于市场商品资源池的拓展。

2、相关术中的大长宽比的显示模组,例如尺寸为47.1寸的条屏模组,在信赖性试验中存在漏光现象,且在采用超窄边框设计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膜材褶皱、爆灯、机械变形等不良现象,无法在实际中应用于箱柜外观边框显示商品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背板,包括本体和侧板,侧板连接于本体的边沿,侧板设置有贯通的定位孔;背光模块,包括膜层组件,膜层组件与本体相对设置,膜层组件的外侧边沿设置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卡设于定位孔内;中框,围设于背板的外围,中框设置有贯通的避让孔,避让孔与定位孔正对设置。

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中框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遮光胶带,且遮光胶带遮挡避让孔的至少部分。

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遮光胶带具有与避让孔的至少部分正对设置的可活动区域,可活动区域在与定位凸台抵接的情况下可活动。

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定位孔和定位凸台分别为在背板的周向上对应设置的多个,定位孔和定位凸台之间具有预设间隙;其中,第一定位孔和对应的第一定位凸台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隙,第二定位孔和对应的第二定位凸台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隙,第一预设间隙小于第二预设间隙。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背板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侧板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避让孔与两个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定位孔对应设置。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背板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侧板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在第二侧板的延伸方向上居中设置,第二侧板远离膜层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胶带,固定胶带粘接于第一定位孔内的第一定位凸台的外侧表面以及第二侧板远离膜层组件的外侧表面。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背光模块还包括背光源和导光板,背光源设置于背板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板,导光板在背板的宽度方向上与背光源相对设置,膜层组件与导光板正对设置,膜层组件包括第一扩散膜层和第二扩散膜层,第二扩散膜层位于第一扩散膜层的远离导光板的一侧;其中,第一扩散膜层具有遮光区域,遮光区域的至少部分延伸至背光源远离背板的本体的一侧。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背光源包括沿背板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在第一扩散膜层上的光线投射区域均位于遮光区域内;其中,发光单元与膜层组件对应的显示区域边缘的间距与相邻发光单元的间距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5。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背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和线束连接器,多个发光单元沿背板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于背板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板,线束连接器位于发光模块的两个端部之间;其中,背板的本体设有接线孔,线束连接器穿设于接线孔。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包括在背板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背板设置有与第一发光模块的线束连接器对应的第一接线孔和与第二发光模块的线束连接器对应的第二接线孔;其中,第一发光模块与第一接线孔远离第二接线孔一侧的内侧边缘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发光模块与第一接线孔的邻近第二接线孔一侧的内侧边缘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和/或,第二发光模块与第二接线孔的远离第一接线孔一侧的内侧边缘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二发光模块与第二接线孔邻近第一接线孔一侧的内侧边缘的距离为第四距离,第三距离小于第四距离。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显示模组还包括:前框,包括外包围框和前侧边框,外包围框围设于中框的外围,前侧边框连接于外包围框的远离背板的一侧;显示面板,与膜层组件相对设置且位于膜层组件的远离背板的一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柔性线路板,柔性线路板设置于膜层组件的一侧,柔性线路板具有弯折区域且两端分别与阵列基板和背板电连接;其中,阵列基板的边缘与外包围框的内壁的间距与弯折区域对应的弧高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3mm。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体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为环状且邻近本体的外侧边沿设置,第二加强筋为至少一个且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加强筋围设于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的外围。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显示模组还包括:盖板,设于背板的远离膜层组件的一侧,盖板包括朝向背板的方向凸起的至少一个定位凸部,定位凸部抵接于背板的外侧表面并通过紧固件与背板固定连接。

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显示模组还包括:前框,设于膜层组件的远离背板的一侧,前框包括位于背板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板外侧的第一边框,第一边框的边缘设有卡接部,卡接部和第一边框的边缘的连接处设有避位孔;其中,盖板还包括与卡接部外侧壁的至少部分搭接的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的边缘设有卡勾,卡勾位于避位孔内并与卡接部的边缘形成卡接配合。

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避位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边沿和第二内侧边沿,卡勾在第一内侧边沿和第二内侧边沿之间居中设置。

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盖板还包括与第一折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的端部与背板的外侧表面间隔设置,且第二折弯部的端部与背板的外侧表面的间距大于第二折弯部的形变量。

1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上述任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

19、根据本申请的技术,通过在中框上设置与背板的定位孔位置对应的避让孔,在显示模组的工作环境温度升高导致膜层组件发生膨胀的情况下,膜层组件的定位凸台可以由定位孔延伸至避让孔内,从而为膜层组件预留了膨胀间隙,避免了中框对膨胀后的膜层组件产生干涉,进而避免膜层组件在中框的干涉下产生褶皱的现象发生,由此,提升了膜层组件的平展性,从而提升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和信赖性。并且,通过在背板以及中框分别开设定位孔和避让孔的方式形成膨胀间隙,能够充分利用背板和中框的厚度空间,无需增加背板或者中框的尺寸预留其他间隙供膜层组件膨胀,从而有利于缩小显示模组的边框尺寸,进而提升显示效果。

20、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遮光胶带,且所述遮光胶带遮挡所述避让孔的至少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具有与所述避让孔的至少部分正对设置的可活动区域,所述可活动区域在与所述定位凸台抵接的情况下可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凸台分别为在所述背板的周向上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定位孔和对应的定位凸台之间具有预设间隙;其中,第一定位孔和对应的第一定位凸台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隙,第二定位孔和对应的第二定位凸台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隙,且所述第一预设间隙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侧板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避让孔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定位孔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侧板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延伸方向上居中设置,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膜层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胶带,所述固定胶带粘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的第一定位凸台的外侧表面以及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膜层组件的外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背光源和导光板,所述背光源设置于所述背板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板,所述导光板在所述背板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背光源相对设置,所述膜层组件与所述导光板正对设置,所述膜层组件包括第一扩散膜层和第二扩散膜层,所述第二扩散膜层位于所述第一扩散膜层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扩散膜层上的光线投射区域均位于所述遮光区域内;其中,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膜层组件对应的显示区域边缘的间距与相邻发光单元的间距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和线束连接器,多个所述发光单元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于所述背板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板,所述线束连接器位于所述发光模块的两个端部之间;其中,所述背板的本体设有接线孔,所述线束连接器穿设于所述接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包括在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所述背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的线束连接器对应的第一接线孔和与所述第二发光模块的线束连接器对应的第二接线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为环状且邻近所述本体的外侧边沿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为至少一个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加强筋围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外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边沿和第二内侧边沿,所述卡勾在所述第一内侧边沿和所述第二内侧边沿之间居中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的端部与所述背板的外侧表面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折弯部的端部与所述背板的外侧表面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形变量。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遮光胶带,且所述遮光胶带遮挡所述避让孔的至少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具有与所述避让孔的至少部分正对设置的可活动区域,所述可活动区域在与所述定位凸台抵接的情况下可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凸台分别为在所述背板的周向上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定位孔和对应的定位凸台之间具有预设间隙;其中,第一定位孔和对应的第一定位凸台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隙,第二定位孔和对应的第二定位凸台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隙,且所述第一预设间隙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侧板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避让孔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定位孔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侧板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延伸方向上居中设置,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膜层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胶带,所述固定胶带粘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的第一定位凸台的外侧表面以及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膜层组件的外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背光源和导光板,所述背光源设置于所述背板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板,所述导光板在所述背板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背光源相对设置,所述膜层组件与所述导光板正对设置,所述膜层组件包括第一扩散膜层和第二扩散膜层,所述第二扩散膜层位于所述第一扩散膜层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扩散膜层上的光线投射区域均位于所述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雪飞王伯长耿仕新李会艳刘淼张宇王璐璐周义凯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