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咬合桩及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咬合桩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8427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咬合桩及施工方法,涉及咬合桩施工技术领域。该咬合桩包括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第二桩体设置于两个第一桩体之间,两个第一桩体面向第二桩体的一侧具有第一缺口部,第二桩体包括混凝土结构和设置于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笼,钢筋笼包括主体、限位筋和控制筋。主体呈柱状结构,限位筋转动连接于主体,限位筋设置有两个韧性部,韧性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抵靠段和限位段,抵靠段连接于限位筋,两个抵靠段逐渐弯曲分离,抵靠段用于抵靠于第一缺口部的内壁面,限位段朝远离主体一侧弯曲,限位段的端部抵靠于第一缺口部的内壁面。控制筋沿主体的轴向可移动地连接于主体,控制筋凸出于主体的底部,控制筋用于推动限位筋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咬合桩施工,具体为一种咬合桩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咬合桩是基坑排桩围护体的一种形式,钢筋混凝土桩与素混凝土桩切割咬合,桩与桩之间排列构成相互之间互相咬合的桩墙,桩与桩之间可一定程度上传递剪力,在挡土的同时,可以有效地起到止水的作用,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场地狭窄的地区使用。

2、钢筋混凝土桩和素混凝土桩的咬合程度是影响咬合桩强度的重要因素,假若钢筋混凝土桩和素混凝土桩未正常咬合,形成的咬合桩的结构强度会大大降低。专利技术人发现,在施工时,钢筋笼是否正确放置于桩孔之中会对钢筋混凝土桩的成型造成影响,钢筋笼放置于桩孔时,假若钢筋笼发生偏移,后续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桩便可能无法和素混凝土桩正常咬合,使得咬合桩的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咬合桩及施工方法,该咬合桩能够提高相互咬合的两种桩体之间的咬合效果,提高咬合桩的强度。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咬合桩,包括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第二桩体设置于两个第一桩体之间,两个第一桩体面向第二桩体的一侧具有第一缺口部,第二桩体包括混凝土结构和设置于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笼,钢筋笼包括主体、限位筋和控制筋。主体呈柱状结构,限位筋转动连接于主体,限位筋的转动轴心垂直于主体的轴心线,限位筋远离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韧性部,两个韧性部所在的平面垂直于主体的轴心线,韧性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抵靠段和限位段,抵靠段连接于限位筋,两个抵靠段由靠近限位筋的一侧至远离限位筋的一侧逐渐弯曲分离,抵靠段用于抵靠于第一缺口部的内壁面,限位段朝远离主体一侧弯曲,限位段的端部抵靠于第一缺口部的内壁面。控制筋沿主体的轴向可移动地连接于主体,控制筋凸出于主体的底部,控制筋抵靠于限位筋,以推动限位筋旋转。

3、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设置有套筒,套筒的轴心沿主体的轴心线延伸,控制筋穿设于套筒。

4、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筋与主体连接的一端弯曲形成环状结构,主体的横筋穿设于环状结构。

5、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包括多个主筋,按圆周间隔设置,形成柱状结构,多个横筋,沿柱状结构的轴向间隔设置,主筋通过连接件连接横筋,连接件包括锥壳体,锥壳体呈不完全锥台状薄壁结构,锥壳体的大径侧朝上,小径侧朝下,套设于主筋的周壁外,锥壳体的大径侧设置有承载部,横筋连接于承载部。

6、在一些实施例中,锥壳体设置有第二缺口部,沿锥壳体的轴向,第二缺口部延伸至锥壳体的边缘,沿垂直于锥壳体轴向的方向,第二缺口部包括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一壁和第二壁通过第一弯折部连接,第一弯折部呈朝锥壳体外弯折的弯折结构。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壁和第四壁,第三壁包括位于第一弯折结构内侧的第一面,第四壁包括位于第一弯折结构内侧的第二面,第一面设置有凸出部,第二面设置凹部,凸出部和凹部被配置为当第三壁和第四壁合拢时,凸出部卡设入凹部。

8、在一些实施例中,锥壳体设置有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呈朝锥壳体外弯折的弯折结构,第二弯折部沿锥壳体的轴向延伸,第二弯折部靠近锥壳体小径侧的一侧抵靠于主筋的周壁面。

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锥壳体的径向,承载部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承载部设置有多个限位柱,多个限位柱交错设置于第一侧和第二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置有挡板。

11、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咬合桩施工方法,使用上述实施例的咬合桩,包括如下步骤:

12、浇筑两个第一桩体;

13、在两个第一桩体之间施工形成桩孔,将钢筋笼放入桩孔,浇筑第二桩体。

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当限位筋旋转时,两个韧性部转入第一缺口部之中,韧性部的抵靠段在第一缺口部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产生的弹性回复力使得主体能够处于两个第一缺口部之间,降低了主体发生偏移的风险。韧性部的限位段的端头抵靠于第一缺口部的内壁面,增加了韧性部和第一缺口部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韧性部对主体的定位效果。

16、2、限位筋在钢筋笼放入桩孔之中后通过控制筋驱动旋转,使得限位筋不会对钢筋笼放入桩孔形成阻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咬合桩,包括第一桩体(1)和第二桩体,所述第二桩体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桩体(1)之间,两个所述第一桩体(1)面向所述第二桩体的一侧具有第一缺口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体包括混凝土结构和设置于所述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设置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的轴心沿所述主体(3)的轴心线延伸,所述控制筋(9)穿设于所述套筒(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4)与所述主体(3)连接的一端弯曲形成环状结构,所述主体(3)的横筋(8)穿设于所述环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包括多个主筋(7),按圆周间隔设置,形成所述柱状结构,多个横筋(8),沿所述柱状结构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主筋(7)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横筋(8),所述连接件包括锥壳体(11),所述锥壳体(11)呈不完全锥台状薄壁结构,所述锥壳体(11)的大径侧朝上,小径侧朝下,套设于所述主筋(7)的周壁外,所述锥壳体(11)的大径侧设置有承载部(13),所述横筋(8)连接于所述承载部(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咬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壳体(11)设置有第二缺口部(19),沿所述锥壳体(11)的轴向,所述第二缺口部(19)延伸至所述锥壳体(11)的边缘,沿垂直于所述锥壳体(11)轴向的方向,所述第二缺口部(19)包括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通过第一弯折部(16)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16)呈朝所述锥壳体(11)外弯折的弯折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咬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1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壁(17)和第四壁(18),所述第三壁(17)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结构内侧的第一面(20),所述第四壁(18)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结构内侧的第二面(21),所述第一面(20)设置有凸出部(23),所述第二面(21)设置凹部(22),所述凸出部(23)和所述凹部(22)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三壁(17)和所述第四壁(18)合拢时,所述凸出部(23)卡设入所述凹部(2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咬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壳体(11)设置有第二弯折部(12),所述第二弯折部(12)呈朝所述锥壳体(11)外弯折的弯折结构,所述第二弯折部(12)沿所述锥壳体(11)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弯折部(12)靠近所述锥壳体(11)小径侧的一侧抵靠于所述主筋(7)的周壁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咬合桩,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锥壳体(11)的径向,所述承载部(13)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承载部(13)设置有多个限位柱(15),多个所述限位柱(15)交错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咬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别设置有挡板(14)。

10.一种咬合桩施工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咬合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咬合桩,包括第一桩体(1)和第二桩体,所述第二桩体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桩体(1)之间,两个所述第一桩体(1)面向所述第二桩体的一侧具有第一缺口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体包括混凝土结构和设置于所述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设置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的轴心沿所述主体(3)的轴心线延伸,所述控制筋(9)穿设于所述套筒(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4)与所述主体(3)连接的一端弯曲形成环状结构,所述主体(3)的横筋(8)穿设于所述环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包括多个主筋(7),按圆周间隔设置,形成所述柱状结构,多个横筋(8),沿所述柱状结构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主筋(7)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横筋(8),所述连接件包括锥壳体(11),所述锥壳体(11)呈不完全锥台状薄壁结构,所述锥壳体(11)的大径侧朝上,小径侧朝下,套设于所述主筋(7)的周壁外,所述锥壳体(11)的大径侧设置有承载部(13),所述横筋(8)连接于所述承载部(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咬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壳体(11)设置有第二缺口部(19),沿所述锥壳体(11)的轴向,所述第二缺口部(19)延伸至所述锥壳体(11)的边缘,沿垂直于所述锥壳体(11)轴向的方向,所述第二缺口部(19)包括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尚珩何晓彤崔凯郑立宁胡启军李琼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