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414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包括设置于背板、振动降低机构和驱动衬套,其中振动降低机构包括可变形体和转子接触部,测试时,转子接触部用于抵住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且可变形体设置于背板与转子接触部之间,当背板振动时,通过可变形体的形变可以吸收背板的振动,从而减少背板与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之间的振动传递,以便减少对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测试的影响;进风端的进风通道包括增压段和稳压段,其中增压段用于增大气流压力以便更好地驱动涡轮转动,稳压段用于在气流压力达到要求后使气流以该压力稳定运动,以便气流在离开稳压段并作用于涡轮时更加稳定,规避气流的折返混叠,从而减少涡轮部分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具体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


技术介绍

1、涡轮增压器转子作为增压器的核心部件,在高速旋转中,转子的不平衡会引起较大的振动和噪声,直接导致浮动轴承、止推轴承甚至密封零件的磨损,降低了增压器的使用寿命,也为安全驾驶埋下了隐患。

2、高速动平衡测试是一种测试涡轮增压器转子不平衡量的测试方法,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涡轮增压器转子进行修正,从而减少涡轮增压器转子在实际使用中的振动,减少振动磨损;测试时,需要用到高速动平衡测试设备以及测试工装,其中高速动平衡测试设备用于固定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以及制造气流,测试工装用于将气流均匀作用于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一端的涡轮,以驱动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的转动;但现有的测试工装缺乏效果较好的减振结构,一方面,当测试工装有气流输入时,其本身会产生振动,这些振动会在测试工装与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接触时影响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另一方面,涡轮部分受到气流折返混叠影响也会产生振动,在两方面振动的影响下,使得高速动平衡测试设备的测试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测试工装本身振动对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影响、涡轮部分振动较少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包括背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一侧的振动降低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另一侧的驱动衬套;所述振动降低机构包括可变形体以及转子接触部;所述转子接触部用于抵住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以便维持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的测试位置,所述可变形体设置于所述背板与转子接触部之间,以减少所述背板的振动传递至转子接触部;所述驱动衬套包括进风端;所述进风端包括沿着周向贯穿设置的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包括设置于与外侧的增压段以及与所述增压段相通且设置于内侧的稳压段。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包括设置于背板、振动降低机构和驱动衬套,其中振动降低机构包括可变形体和转子接触部,测试时,转子接触部用于抵住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且可变形体设置于背板与转子接触部之间,当背板振动时,通过可变形体的形变可以吸收背板的振动,从而减少背板与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之间的振动传递,以便减少对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测试的影响;进风端的进风通道包括增压段和稳压段,其中增压段用于增大气流压力以便更好地驱动涡轮转动,稳压段用于在气流压力达到要求后使气流以该压力稳定运动,以便气流在离开稳压段并作用于涡轮时更加稳定,规避气流的折返混叠,从而减少涡轮部分的振动。

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中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本体一侧的可变形体限位结构;所述可变形体的一侧抵住或固定连接于所述可变形体限位结构;所述可变形体的另一侧抵住或固定连接于转子接触部,以便维持所述转子接触部的位置。

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中所述可变形体为圆环状;所述可变形体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背板本体一侧且沿着所述背板本体周向设置的限位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背板本体一侧的限位盖板;所述限位环包括限位内侧面,所述限位盖板包括限位斜面;所述可变形体的外侧与所述限位内侧面和限位斜面相抵。

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中所述转子接触部包括弧形凹槽,以及沿着所述弧形凹槽周向设置的转子周向凸环和转子轴向凸环。

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中所述可变形体的截面为圆形,并包括第一象限区、第二象限区、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

8、所述弧形凹槽包括第四象限槽段、设置于所述第四象限槽段一侧的第一象限延伸槽段,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象限槽段另一侧的第三象限伸槽段;

9、所述可变形体通过挤压第四象限槽段和第三象限伸槽段来维持所述转子接触部的位置;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与所述转子轴向凸环接触时,通过第四象限槽段和第一象限延伸槽段来挤压所述可变形体。

1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中所述驱动衬套进一步包括可变形环;所述可变形环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环体和变形环体;所述进风端包括设置于靠近所述背板一端面的固定槽;所述固定环体卡接于所述固定槽中,所述变形环体与所述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相抵,以便通过变形减少所述进风端传递至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的振动。

1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中所述进风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靠近所述背板一端面安装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的弹性圈;所述弹性圈与所述背板相抵。

1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中所述增压段的截面积沿着所述进风通道从外向内逐渐减小;所述稳压段的截面积沿着所述进风通道从外向内保持不变。

1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中所述进风通道的数量大于涡轮叶片的数量。

1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中所述背板本体包括第一通道,所述转子接触部包括第二通道,所述驱动衬套包括贯穿设置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相互联通且同轴设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设置于所述背板(1)一侧的振动降低机构(2)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1)另一侧的驱动衬套(3);所述振动降低机构(2)包括可变形体(21)以及转子接触部(22);所述转子接触部(22)用于抵住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以便维持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的测试位置,所述可变形体(21)设置于所述背板(1)与转子接触部(22)之间,以减少所述背板(1)的振动传递至转子接触部(22);所述驱动衬套(3)包括进风端(31);所述进风端(31)包括沿着周向贯穿设置的进风通道(311);所述进风通道(311)包括设置于与外侧的增压段(3111)以及与所述增压段(3111)相通且设置于内侧的稳压段(3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包括背板本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本体(11)一侧的可变形体限位结构(12);所述可变形体(21)的一侧抵住或固定连接于所述可变形体限位结构(12);所述可变形体(21)的另一侧抵住或固定连接于转子接触部(22),以便维持所述转子接触部(22)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体(21)为圆环状;所述可变形体限位结构(12)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背板本体(11)一侧且沿着所述背板本体(11)周向设置的限位环(12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背板本体(11)一侧的限位盖板(122);所述限位环(121)包括限位内侧面(1211),所述限位盖板(122)包括限位斜面(1221);所述可变形体(21)的外侧与所述限位内侧面(1211)和限位斜面(1221)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接触部(22)包括弧形凹槽(221),以及沿着所述弧形凹槽(221)周向设置的转子周向凸环(222)和转子轴向凸环(2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体(21)的截面为圆形,并包括第一象限区(211)、第二象限区(212)、第三象限区(213)和第四象限区(2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衬套(3)进一步包括可变形环(32);所述可变形环(32)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环体(321)和变形环体(322);所述进风端(31)包括设置于靠近所述背板(1)一端面的固定槽(312);所述固定环体(321)卡接于所述固定槽(312)中,所述变形环体(322)与所述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相抵,以便通过变形减少所述进风端(31)传递至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的振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31)进一步包括设置于靠近所述背板(1)一端面安装槽(313),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槽(313)中的弹性圈(314);所述弹性圈(314)与所述背板(1)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段(3111)的截面积沿着所述进风通道(311)从外向内逐渐减小;所述稳压段(3112)的截面积沿着所述进风通道(311)从外向内保持不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311)的数量大于涡轮叶片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本体(11)包括第一通道(111),所述转子接触部(22)包括第二通道(224),所述驱动衬套(3)包括贯穿设置的第三通道(33);所述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224)与第三通道(33)相互联通且同轴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设置于所述背板(1)一侧的振动降低机构(2)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1)另一侧的驱动衬套(3);所述振动降低机构(2)包括可变形体(21)以及转子接触部(22);所述转子接触部(22)用于抵住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以便维持待测涡轮增压器转子的测试位置,所述可变形体(21)设置于所述背板(1)与转子接触部(22)之间,以减少所述背板(1)的振动传递至转子接触部(22);所述驱动衬套(3)包括进风端(31);所述进风端(31)包括沿着周向贯穿设置的进风通道(311);所述进风通道(311)包括设置于与外侧的增压段(3111)以及与所述增压段(3111)相通且设置于内侧的稳压段(3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包括背板本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本体(11)一侧的可变形体限位结构(12);所述可变形体(21)的一侧抵住或固定连接于所述可变形体限位结构(12);所述可变形体(21)的另一侧抵住或固定连接于转子接触部(22),以便维持所述转子接触部(22)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体(21)为圆环状;所述可变形体限位结构(12)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背板本体(11)一侧且沿着所述背板本体(11)周向设置的限位环(12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背板本体(11)一侧的限位盖板(122);所述限位环(121)包括限位内侧面(1211),所述限位盖板(122)包括限位斜面(1221);所述可变形体(21)的外侧与所述限位内侧面(1211)和限位斜面(1221)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接触部(22)包括弧形凹槽(221),以及沿着所述弧形凹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蕊许明灏傅鹭鸣李云强徐浩杰黄淇翀徐伟吕金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丰沃增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