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8330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和坐垫,在所述底座和坐垫之间容置有转框,转框的内部容置有滚子,滚子同时与顶部坐垫及底部底座抵接,坐垫通过滚子能够相对于底座旋转;在护理床上使用,不会增大所处医疗区域的占用空间,不影响医疗区域内他人行走空间;使用简单方便,不需专业培训即可现场教授使用;坐垫与患者皮肤柔性接触,患者坐于坐垫上相对底座旋转实现患者上半身及双下肢整体功能性位移从而辅助患者上下床动作,不会对患者本身构成伤害风险,不会对患者造成疼痛感和不适感;可以实现患者在上下床过程中的辅助转动功能,同时配合患者主动尽早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术后患者辅助工具的,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1、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3-6天一般即可以进行上下床及站立等康复锻炼动作,防止关节粘连的同时减少肌肉萎缩,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

2、现有技术中针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患者的康复锻炼过程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3、1)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由于人工髋关节假体活动度的限制,术后患肢在内收内旋、过度外展、屈曲大于90°的情况下均容易发生关节假体脱位,需要再次复位或者翻修手术,造成患者痛苦。髋关节置换术后提倡患者早下床早活动早锻炼,尽快恢复正常行走功能,而患者在下地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上下床,这就需要或左或右移动患肢才能完成下床动作,而且角度不好把控,容易造成患肢内收内旋或者过度外展,所以患者在上下床的过程中如果体位移动不当极易发生关节假体的脱位;

4、2)现有技术中缺少专用于辅助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现上下床过程中转动过程的医疗器械。

5、因此,亟需提供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坐垫,在所述底座和坐垫之间容置有转框,所述转框的内部容置有滚子,所述滚子同时与顶部坐垫及底部底座抵接,所述坐垫通过滚子能够相对于底座旋转。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包括底盘,在所述底盘的顶部凸出设置有外框和内框,外框和内框之间形成有容置转框的空间,在所述内框的内部还凸出设置有底座定位部。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框设置为完整环状,所述内框设置为分体环状。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框与底座定位部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坐垫包括垫框,在所述垫框的两侧固定有握把,在所述垫框的顶部填充有垫体,在所述垫框的底部凸出设置有与底座定位部转动配合的坐垫定位部。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坐垫定位部设置为外套于底座定位部的套筒状结构,且所述坐垫定位部的轴向伸出尺寸小于所述底座定位部的轴向伸出尺寸。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框包括呈环状的框体,在所述框体的内部开设有滚子容置孔。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滚子容置孔在所述框体的内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间隔开设有6个。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框体的顶部和底部对应滚子容置孔的位置分别凸出设置有滚子上延伸部和滚子下延伸部。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滚子选用球体,且设置于对应的滚子容置孔内部。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技术提供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可以实现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在上下床过程中的辅助转动功能,同时配合患者主动尽早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15、2)本技术提供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坐垫与患者皮肤柔性接触,患者坐于坐垫上相对底座旋转实现患者上半身及双下肢整体功能性位移从而辅助患者上下床动作,不会对患者本身构成伤害风险,不会对患者造成疼痛感和不适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坐垫(2),在所述底座(1)和坐垫(2)之间容置有转框(3),所述转框(3)的内部容置有滚子(4),所述滚子(4)同时与顶部坐垫(2)及底部底座(1)抵接,所述坐垫(2)通过滚子(4)能够相对于底座(1)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底盘(11),在所述底盘(11)的顶部凸出设置有外框(12)和内框(13),外框(12)和内框(13)之间形成有容置转框(3)的空间,在所述内框(13)的内部还凸出设置有底座定位部(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2)设置为完整环状,所述内框(13)设置为分体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13)与底座定位部(14)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2)包括垫框(21),在所述垫框(21)的两侧固定有握把(22),在所述垫框(21)的顶部填充有垫体(23),在所述垫框(21)的底部凸出设置有与底座定位部(14)转动配合的坐垫定位部(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定位部(24)设置为外套于底座定位部(14)的套筒状结构,且所述坐垫定位部(24)的轴向伸出尺寸小于所述底座定位部(14)的轴向伸出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框(3)包括呈环状的框体(31),在所述框体(31)的内部开设有滚子容置孔(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容置孔(32)在所述框体(31)的内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间隔开设有6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31)的顶部和底部对应滚子容置孔(32)的位置分别凸出设置有滚子上延伸部(33)和滚子下延伸部(34)。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4)选用球体,且设置于对应的滚子容置孔(32)内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坐垫(2),在所述底座(1)和坐垫(2)之间容置有转框(3),所述转框(3)的内部容置有滚子(4),所述滚子(4)同时与顶部坐垫(2)及底部底座(1)抵接,所述坐垫(2)通过滚子(4)能够相对于底座(1)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底盘(11),在所述底盘(11)的顶部凸出设置有外框(12)和内框(13),外框(12)和内框(13)之间形成有容置转框(3)的空间,在所述内框(13)的内部还凸出设置有底座定位部(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2)设置为完整环状,所述内框(13)设置为分体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13)与底座定位部(14)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下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2)包括垫框(21),在所述垫框(21)的两侧固定有握把(22),在所述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艳艳汪子涛方腊梅魏修朵吴雪芬刘琴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