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128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散热结构,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槽,散热槽的内部缠绕设置有散热管,散热板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盒,散热盒的内部安装有液冷箱,液冷箱的内部安装有水泵;通过新能源汽车电池产生的热量会被散热管中的冷液带入到进水管内部,然后进水管内部的水会进入到金属散热管中,金属散热管内部的液体散热过后会再通过进水管流入到液冷箱中,从而形成回路,电池的热量不断的被传输到散热盒中进行散热。从而能够降低新能源汽车在高负荷运行导致电池发热而引起了的电池耗电快、寿命下降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散热,具体是一种液冷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1、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当汽车在启动时,电池的功率较大、电感模块、电源模块等原件产生的热量较大,所产生的热量过大且没有及时排除时可能会对电池本身造成负担,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电池散热问题是需要不断的改善和进步的。

2、公开专利中(公开号:cn219575747u)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机构,通过设置若干个相同的散热板,且散热板上开设有通孔,使得散热装置吹出的风可以更好的接触每一个散热板,使得散热板导热效率更高,同时通过设置支撑板,使得降温的风可以在各个夹缝间隔之间进行流通,从而使得降温的风可以环绕在电池主题的四周,使得电池主体在长时间工作时被降温的效率更高。

3、但是,上述结构仅仅依靠风力散热,效果往往不明显;因此,为了提高散热的效率,在风冷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水冷的功能,来增加电池散热的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液冷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槽,散热槽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散热板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盒,散热盒的内部安装有液冷箱,液冷箱的内部安装有水泵,液冷箱的上侧固定且贯通连接有出水管,水泵的输出端与出水管固定且贯通连接,液冷箱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框架,散热框架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安装槽上安装有金属散热管,液冷箱一侧固定且贯通连接有进水管,散热框架一侧安装有散热扇,进水管与金属散热管固定且贯通连接,其中散热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和进水管。

4、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的一侧开设有插接槽,且放置槽与插接槽相贯通,其中放置槽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5、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通过弹簧与散热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的一侧设置有按压板,按压板与放置槽螺栓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盒的一侧盖合有盒盖,其中散热盒与盒盖为可拆卸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框架上开设有通风槽,散热扇与通风槽为配合构件。

9、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散热管呈s状在安装槽内部设置,且金属散热管表面设置有散热涂层。

10、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于出水管和进水管固定且贯通连接,且进水管的两端分别于进水管和金属散热管固定且贯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当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散热时,启动液冷箱内部的水泵,在液冷箱内部液体通过出水管进入到散热管的内部之后,以散热管的形状为基础,在电池的表面形成了低温的空间,从而改低温空间可以对放置槽的内部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持续散热,新能源汽车电池产生的热量会被散热管中的冷液带入到进水管内部,然后进水管内部的水会进入到金属散热管中,金属散热管内部的液体散热过后会再通过进水管流入到液冷箱中,从而形成回路,电池的热量不断的被传输到散热盒中进行散热。从而能够降低新能源汽车在高负荷运行导致电池发热而引起了的电池耗电快、寿命下降的情况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板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盒,所述散热盒的内部安装有液冷箱,所述液冷箱的内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液冷箱的上侧固定且贯通连接有出水管水泵的输出端与出水管固定且贯通连接,所述液冷箱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框架,所述散热框架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安装有金属散热管,所述液冷箱一侧固定且贯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散热框架一侧安装有散热扇,所述进水管与所述金属散热管固定且贯通连接,其中所述散热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和进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的一侧开设有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放置槽与所述插接槽相贯通,其中所述放置槽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弹簧与散热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的一侧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与所述放置槽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盒的一侧盖合有盒盖,其中所述散热盒与所述盒盖为可拆卸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框架上开设有通风槽,所述散热扇与所述通风槽为配合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管呈S状在安装槽内部设置,且所述金属散热管表面设置有散热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固定且贯通连接,且所述进水管的两端分别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金属散热管固定且贯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板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盒,所述散热盒的内部安装有液冷箱,所述液冷箱的内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液冷箱的上侧固定且贯通连接有出水管水泵的输出端与出水管固定且贯通连接,所述液冷箱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框架,所述散热框架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安装有金属散热管,所述液冷箱一侧固定且贯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散热框架一侧安装有散热扇,所述进水管与所述金属散热管固定且贯通连接,其中所述散热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和进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的一侧开设有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放置槽与所述插接槽相贯通,其中所述放置槽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伟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易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