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999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0
本技术涉及洗浴废水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包括主体框架、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和强循环清洗系统;主体框架内的空间分割为一个过渡区间和至少一个淋浴间,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毛发过滤系统、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溢流排水箱、热泵系统,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包括一级排水管和进水管,热泵系统包括废水收集水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作为一级余热回收用于回收淋浴废水余热并对进水管中的自来水进行预热,热泵系统作为二级余热回收用于进一步回收淋浴废水余热并将预热后的自来水加热到45℃左右,作为洗浴热水供应浴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洗浴废水回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


技术介绍

1、现有乡村集中浴室通常能够服务范围为5公里内的村庄,能够方便附近村民的洗浴。

2、但是现有乡村的集中浴室在洗浴时产生的洗浴废水直接排放到室外,无余热回收利用措施,造成了洗浴废水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能够对洗浴时产生的洗浴废水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节省能源。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包括洗浴系统,所述洗浴系统包括热水箱和淋浴器,所述热水箱通过热水管向所述淋浴器供给热水,还包括主体框架、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和强循环清洗系统;

4、所述主体框架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主体框架内的空间分割为若干个房间,且包括一个过渡区间和至少一个淋浴间,所述过渡区间设置有主门,每个所述淋浴间均设置有分门和窗口结构,从所述过渡区间能够进入任意一个所述淋浴间,每个所述淋浴间内的地面均设置有下排口;

5、所述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一级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和二级洗浴废水热泵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6、所述一级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设置于房间内地面之下,所述一级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毛发过滤系统、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和溢流排水箱,所述毛发过滤系统设置于所述下排口,所述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包括一级排水管和进水管,所述一级排水管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下排口且处于所述毛发过滤系统之下,所述一级排水管的排水口通入所述溢流排水箱内,所述溢流排水箱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水位不低于所述一级排水管进入所述溢流排水箱的排水口的水位;

7、所述进水管穿设于所述一级排水管,且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水源或供水装置,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分别连接所述淋浴器的冷水管及所述热水箱,所述进水管与所述一级排水管之间具有排水的空间,所述一级排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内的水流方向相反;

8、所述二级洗浴废水热泵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盘管、膨胀阀、蒸发盘管、洗浴废水收集箱、二级水泵、二级排水管,所述冷凝盘管设置于热水箱内,蒸发盘管设置于洗浴废水收集箱内;

9、其中,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盘管、所述膨胀阀、所述蒸发盘管构成热泵系统,将所述洗浴废水收集箱中洗浴废水中的热量提升品质后,储存到热水箱中的水中,且冷凝盘管中工质走向与所述热水箱中水的走向相反,所述蒸发盘管工质走向与所述洗浴废水收集箱中水的走向相反。

10、进一步地,还包括采暖系统,所述采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热风机,每个所述淋浴间内均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热风机。

11、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采用钢结构龙骨,所述钢结构龙骨的内外两侧设置保温板。

12、进一步地,每个房间的地面均铺设架空地板,所述架空地板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地檩层、第一木塑板层、第一防水透气膜层、第一xps板层和架空结构;

13、所述架空结构包括上下两层水泥纤维板、设置于上下两层水泥纤维板之间的支座、及铺设于上层水泥纤维板顶面的防水地胶层,上下两层水泥纤维板之间的空间为架空层,所述架空层布置所述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位于所述过渡区间的架空地板的所述架空层内同时布置所述溢流排水箱。

14、进一步地,所述淋浴间内的所述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呈蛇形盘管状水平布置于所述架空层。

15、进一步地,每个房间的屋面设置顶板结构,所述顶板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吊顶层、顶檩层、第二xps板层、第二防水透气膜层、第二木塑板层和瓦层。

16、进一步地,还包括强循环清洗系统,用于对所述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内的污垢进行强力清洗。

17、进一步地,所述强循环清洗系统包括一级水泵、过滤器和连接管路;

18、所述一级水泵的入口端和出口端通过所述连接管路将所述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首尾相连而形成一个循环管路,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

19、进一步地,所述强循环清洗系统还包括补水定压罐,所述补水定压罐设置于所述一级水泵的入口处。

20、进一步地,所述溢流排水箱的底部还设置有排空管及安装于所述排空管上的排空阀。

21、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2、本申请的集中浴室在房间内地面之下设置了一级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一级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毛发过滤系统、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和溢流排水箱。其中,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包括一级排水管和进水管,进水管穿设于一级排水管,进水管与一级排水管之间具有排水的空间,作为排水通道,用于淋浴废水的流出,一级排水管与进水管内的水流方向相反,构成逆流换热系统;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用于回收淋浴废水余热并同时能够对进水管中的自来水进行预热;二级洗浴废水热泵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盘管、蒸发盘管、压缩机、洗浴废水收集箱、二级水泵。其中冷凝盘管设置于热水箱中,工质走向与水流方向相反;蒸发盘管设置于洗浴废水收集箱中,工质走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二级洗浴废水热泵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用于进一步回收淋浴废水中的余热,将自来水进一步加热后,作为热水供应洗浴。

23、在实际应用中,利用35℃左右的淋浴废水,将自来水进行预热,将自来水温度从15℃左右提升到25℃左右,然后再由二级洗浴废水热泵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进一步加热到40℃,系统cop值可以超过6.0,与电热水器相比可以节能80%以上。同时,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中滞留的洗浴废水中的热量还能够散发到室内以对室内加热,再通过内外两侧的保温层的保温作用,保持室内在一定温度,减少房间采暖能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包括洗浴系统,所述洗浴系统包括热水箱(101)和淋浴器(102),所述热水箱(101)通过热水管(104)向所述淋浴器(102)供给热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体框架(2)、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和强循环清洗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暖系统,所述采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热风机,每个所述淋浴间(201)内均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热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2)采用钢结构龙骨,所述钢结构龙骨的内外两侧设置保温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特征在于,每个房间的地面均铺设架空地板,所述架空地板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地檩层(401)、第一木塑板层(402)、第一防水透气膜层(403)、第一XPS板层(404)和架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浴间(201)内的所述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302)呈蛇形盘管状水平布置于所述架空层(4052)。</p>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特征在于,每个房间的屋面设置顶板结构,所述顶板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吊顶层(501)、顶檩层(502)、第二XPS板层(503)、第二防水透气膜层(504)、第二木塑板层(505)和瓦层(50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强循环清洗系统,用于对所述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302)内的污垢进行强力清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循环清洗系统包括一级水泵(601)、过滤器(602)和连接管路(6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循环清洗系统还包括补水定压罐(604),所述补水定压罐(604)设置于所述一级水泵(601)的入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排水箱(303)的底部还设置有排空管(3032)及安装于所述排空管(3032)上的排空阀(303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包括洗浴系统,所述洗浴系统包括热水箱(101)和淋浴器(102),所述热水箱(101)通过热水管(104)向所述淋浴器(102)供给热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体框架(2)、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和强循环清洗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暖系统,所述采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热风机,每个所述淋浴间(201)内均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热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2)采用钢结构龙骨,所述钢结构龙骨的内外两侧设置保温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特征在于,每个房间的地面均铺设架空地板,所述架空地板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地檩层(401)、第一木塑板层(402)、第一防水透气膜层(403)、第一xps板层(404)和架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级余热回收型集中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浴间(201)内的所述排水余热回收一体化套管(302)呈蛇形盘管状水平布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继云邢博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