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7969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属于幼苗栽培领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呈U型结构,所述机架内侧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机架内表面右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架一,所述托架一右端与机架内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托架一左侧设置有供苗组件,所述供苗组件包括与固定板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电机。可以实现通过设置托料组件,通过弧形板对农作物幼苗进行托举,只有在托板翻转一定角度后,幼苗才能够从固定管内掉落,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苗栽种精度,同时能够避免直接落在托板表面,并从托板与固定管之间的间隙中掉落,进而能够极大地降低农作物幼苗缺种漏种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幼苗栽培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1、农作物是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树木)两大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了愈加重要的作用,在农作物幼苗栽培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农业设备,如播种设备、灌溉设备及栽培设备,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幼苗快速移栽设备(公告号cn116097957a),传动组件通过滑动筒在顶板上滑动的方式带动转动筒转动,转动筒带动活动片转动,进而使活动片快速插入土壤内,本装置通过采用直插式的入土方式,能够通过活动片的运动使活动片插入土壤内,完成幼苗的快速栽培;现有技术中的的幼苗移栽设备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苗栽培质量,但是在进行大批量的幼苗栽培作业时,现有技术中的栽培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人工将单株幼苗进行投放,等该株幼苗栽培结束后才能够将栽培装置移动至下一次栽种位置,而后再放入农作物幼苗进行栽培操作,而在此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栽培装置进行移位,不仅会导致农作物幼苗栽培效率低,同时也会极大地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农作物种植幼苗的位置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控制,在实际栽培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幼苗之间的间距不均匀,而株距过密会影响幼苗的通风与采光,进而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可以实现通过设置托料组件,通过弧形板对农作物幼苗进行托举,只有在托板翻转一定角度后,幼苗才能够从固定管内掉落,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苗栽种精度,同时能够避免直接落在托板表面,并从托板与固定管之间的间隙中掉落,进而能够极大地降低农作物幼苗缺种漏种的几率。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呈u型结构,所述机架内侧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机架内表面右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架一,所述托架一右端与机架内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托架一左侧设置有供苗组件;

4、所述供苗组件包括与固定板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固定板上端外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端固定连接有连轴,所述连轴通过通孔贯穿至固定板上侧,所述连轴上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贯穿旋转座上下两端,所述固定管内侧设置有托料组件;

5、所述托料组件包括与固定管内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中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呈圆环状,所述活动杆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呈扇形结构,所述弧形板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环形阵列分布。

6、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右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固定板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架二,所述托架二右端与机架内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内表面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耳板,两组所述耳板之间对称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前后两端贯穿至耳板外侧,所述转轴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车轮。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管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固定管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接料管,所述旋转座下端外表面与固定板上端外表面转动贴合接触,所述旋转座下端外表面开设有槽口。

8、进一步的,所述槽口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芯轴,所述芯轴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芯轴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呈圆形结构且位于槽口内侧,所述托板上端外表面与固定管下端贴合接触。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管内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下端贯穿至槽口内侧,所述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呈圆环状且与固定管内表面滑动贴合接触,所述滑板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上端与弧形板下端外表面贴合接触。

10、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左侧设置有扦插组件,所述扦插组件包括与机架左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中部固定连接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贯穿至限位板下侧,所述固定板左端外表面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外套管正上方。

11、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管,所述机架左端外表面开设有位移槽,所述位移槽内侧滑动连接有位移板,所述活动管外表面右侧与位移板固定连接,左侧所述转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与位移板下端外表面滑动贴合接触,所述固定管内表面下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12、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管下侧设置有扩张组件,所述扩张组件包括与活动管外表面固定连接的销轴,所述销轴的数量为四组,四组所述销轴对称分布在活动管前后两侧,两组所述销轴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扩张板。

13、进一步的,所述扩张板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扩张板呈半圆锥状,所述扩张板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一,所述活动管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二,所述挡板一、挡板二的数量均为两组且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机架左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的数量为两组且位于挡板一正下方。

14、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一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呈扇形结构,所述气囊外表面远离挡板一一侧与挡板二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管内表面嵌入式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远离活动管一端贯穿至气囊内,所述导管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阀。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6、(1)本方案通过设置托料组件,通过弧形板对农作物幼苗进行托举,只有在托板翻转一定角度后,幼苗才能够从固定管内掉落,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苗栽种精度,同时能够避免直接落在托板表面,并从托板与固定管之间的间隙中掉落,进而能够极大地降低农作物幼苗缺种漏种的几率;

17、(2)本方案通过设置扦插组件,通过活动管上下往复运动带动扩张板将农作物幼苗扦插至土壤中,在保证农作物幼苗栽培深度均匀的同时,也能够使农作物株栽培间距保持大致相等,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栽培的存活率;

18、(3)本方案通过设置扩张组件,扩张板在向外侧扩张时会对两侧土壤进行拨动,从而使农作物幼苗滑落至土壤中,同时通过气囊拉伸能够减缓扩张板的翻转速度,使扩张板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扩张状态,以便于能够有足够时间将幼苗植株从扩张板内完全释放出来,进而完成对农作物幼苗的快速种植;

19、(4)本方案通过设置供苗组件,在对单株农作物幼苗进行逐一供料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托板的位置对托料组件进行控制对农作物幼苗进行释放,从而能够实现农作物幼苗的稳定供料,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幼苗供料精度,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作物幼苗栽培效率;

20、(5)本方案通过设置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能够使栽培装置平稳移动,并带动扦插组件同步运行,便于进行连续的栽培作业,同时托架一与托架二能够对农作物幼苗进行收纳存储,以便能够灵活地对农作物幼苗进行取用,在极大地提高幼苗栽培装置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栽培装置操作过程中的便捷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包括机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呈U型结构,所述机架(11)内侧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机架(11)内表面右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架一(16),所述托架一(16)右端与机架(11)内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托架一(16)侧设置有供苗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右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2),所述固定板(15)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架二(17),所述托架二(17)右端与机架(11)内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1)内表面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耳板(18),两组所述耳板(18)之间对称转动连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前后两端贯穿至耳板(18)外侧,所述转轴(14)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车轮(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25)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固定管(25)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接料管(26),所述旋转座(24)下端外表面与固定板(15)上端外表面转动贴合接触,所述旋转座(24)下端外表面开设有槽口(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27)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芯轴(28),所述芯轴(28)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块(29),所述连接块(29)远离芯轴(28)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291),所述托板(291)呈圆形结构且位于槽口(27)内侧,所述托板(291)上端外表面与固定管(25)下端贴合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25)内表面开设有滑槽(35),所述滑槽(35)下端贯穿至槽口(27)内侧,所述滑槽(35)内侧滑动连接有滑杆(36),所述滑杆(36)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板(32),所述滑板(32)呈圆环状且与固定管(25)内表面滑动贴合接触,所述滑板(32)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撑杆(37),所述撑杆(37)上端与弧形板(34)下端外表面贴合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左侧设置有扦插组件,所述扦插组件包括与机架(11)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限位板(42),所述限位板(42)中部固定连接有外套管(43),所述外套管(43)贯穿至限位板(42)下侧,所述固定板(15)左端外表面开设有缺口(44),所述缺口(44)位于外套管(43)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43)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管(45),所述机架(11)左端外表面开设有位移槽(41),所述位移槽(41)内侧滑动连接有位移板(47),所述活动管(45)外表面右侧与位移板(47)固定连接,左侧所述转轴(14)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杆(46),所述顶杆(46)与位移板(47)下端外表面滑动贴合接触,所述固定管(25)内表面下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管(45)下侧设置有扩张组件,所述扩张组件包括与活动管(45)外表面固定连接的销轴(52),所述销轴(52)的数量为四组,四组所述销轴(52)对称分布在活动管(45)前后两侧,两组所述销轴(52)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扩张板(5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板(53)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扩张板(53)呈半圆锥状,所述扩张板(5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一(54),所述活动管(45)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二(56),所述挡板一(54)、挡板二(56)的数量均为两组且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机架(11)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杆(51),所述挡杆(51)的数量为两组且位于挡板一(54)正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一(54)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55),所述气囊(55)呈扇形结构,所述气囊(55)外表面远离挡板一(54)一侧与挡板二(56)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管(45)内表面嵌入式固定连接有导管(57),所述导管(57)远离活动管(45)一端贯穿至气囊(55)内,所述导管(57)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阀(5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包括机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呈u型结构,所述机架(11)内侧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机架(11)内表面右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架一(16),所述托架一(16)右端与机架(11)内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托架一(16)侧设置有供苗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右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2),所述固定板(15)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架二(17),所述托架二(17)右端与机架(11)内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1)内表面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耳板(18),两组所述耳板(18)之间对称转动连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前后两端贯穿至耳板(18)外侧,所述转轴(14)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车轮(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25)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固定管(25)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接料管(26),所述旋转座(24)下端外表面与固定板(15)上端外表面转动贴合接触,所述旋转座(24)下端外表面开设有槽口(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27)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芯轴(28),所述芯轴(28)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块(29),所述连接块(29)远离芯轴(28)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291),所述托板(291)呈圆形结构且位于槽口(27)内侧,所述托板(291)上端外表面与固定管(25)下端贴合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作物幼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25)内表面开设有滑槽(35),所述滑槽(35)下端贯穿至槽口(27)内侧,所述滑槽(35)内侧滑动连接有滑杆(36),所述滑杆(36)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板(32),所述滑板(32)呈圆环状且与固定管(25)内表面滑动贴合接触,所述滑板(32)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撑杆(37),所述撑杆(37)上端与弧形板(34)下端外表面贴合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峰陈燕红金美玲拓云汤瑞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