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油泥处理回收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油泥处理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7940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包括水洗单元、固液分离单元、油水分离单元、热解单元和油气分离单元,所述水洗单元用于将油泥中的油相水洗出并形成油、水、泥三相混合液,所述固液分离单元用于将三相混合液中的泥相分离出并形成油、水两相混合液,所述油水分离单元与所述固液分离单元连通,以接收所述固液分离单元排出的两相混合液,所述油水分离单元用于将两相混合液中的油相分离出,所述热解单元用于热解油泥渣并生成热解渣和热解油气,所述油气分离单元与所述热解单元连通,以接收所述热解单元排出热解油气,所述油气分离单元用于将热解油气中的油相分离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回收的油相具有油品收率和热值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泥回收,具体涉及一种油泥处理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1、油泥是在油田钻井开采、运输、炼制及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固体废弃物,油泥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因此油泥需要进行有效而及时地处理,避免对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油泥一般采用热解法进行处理,将油泥热解成热解渣、热解液和热解气,从而达到油泥的资源化利用。相关技术中,油泥在热解时,通常经过一次热解就将油泥的油相进行回收,但是油泥中的油相在热解时易分解为热解气和热解碳,使得油相回收不彻底,导致从油泥中回收的热解油存在油品收率和热值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油品收率和热值高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包括水洗单元、固液分离单元、油水分离单元、热解单元和油气分离单元,所述水洗单元用于将油泥中的油相水洗出并形成油、水、泥三相混合液;所述固液分离单元与所述水洗单元连通,以接收所述水洗单元排出的三相混合液,所述固液分离单元用于将三相混合液中的泥相分离出并形成油、水两相混合液;所述油水分离单元与所述固液分离单元连通,以接收所述固液分离单元排出的两相混合液,所述油水分离单元用于将两相混合液中的油相分离出;所述热解单元分别与所述水洗单元和所述固液分离单元连通,以接收所述水洗单元在水洗时产生的油泥渣以及所述固液分离单元在分离时产生的油泥渣,所述热解单元用于热解油泥渣并生成热解渣和热解油气;所述油气分离单元与所述热解单元连通,以接收所述热解单元排出热解油气,所述油气分离单元用于将热解油气中的油相分离出。

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还包括脱水单元和干化单元,所述脱水单元分别与所述水洗单元和所述固液分离单元连通,以接收所述水洗单元和所述固液分离单元产生的油泥渣,所述脱水单元用于对油泥渣进行脱水;所述干化单元分别与所述脱水单元和所述热解单元连通,用于将所述脱水单元脱水后的油泥渣干燥后输送至所述热解单元。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脱水单元与所述固液分离单元之间设有第一管路,用于将所述脱水单元脱水油泥渣产生的油水混合液输送至所述固液分离单元;和/或所述油水分离单元与所述水洗单元设有第二管路,用于将所述油水分离单元分理处的水相输送至所述水洗单元。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解单元与所述油气分离单元之间设有第三管路,用于将所述油气分离单元产生的热解气输送至所述热解单元内作为热源进行燃烧,以热解所述热解单元内的油泥渣。

6、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还包括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分别与所述干化单元和所述热解单元连通,所述热解单元内热解气燃烧产生的热烟气输送至所述空气预热器内预热空气,预热空气后的热烟气进入所述干化单元内用于干化油泥渣,所述空气预热器预热后的空气进入所述热解单元内与热解气进行燃烧。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洗单元包括水洗槽和第一筒体,所述水洗槽具有直线段、倒锥段和排渣管,所述倒锥段设在所述直线段的下方,所述排渣管设在所述倒锥段上并与所述倒锥段连通,所述倒锥段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进烟口,所述第一进烟口与所述干化单元连通,以接收所述干化单元干化油泥渣后的热烟气;

8、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水洗槽内,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过泥孔,所述第一筒体用于水洗油泥,以将水洗油泥时产生的油泥渣经所述过泥孔排出,所述第一筒体排出的油泥渣经所述排渣管排出所述水洗槽。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在所述水洗槽内,所述过泥孔的孔径为5mm-8mm。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渣管设在所述倒锥段的底端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排渣管的管壁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进烟口,所述第二进烟口与所述干化单元连通,以接收所述干化单元干化油泥渣后的热烟气,所述第二进烟口的出烟方向与所述排渣管的轴向成夹角且斜向上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液分离单元包括旋流分离器,所述旋流分离器具有进料口、第三进烟口、液相出口和固相出口,所述第三进烟口和所述固相出口设在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所述第三进烟口与所述干化单元连通,以接收所述干化单元干化油泥渣后的热烟气,所述固相出口用于排出所述旋流分离器分离出的油泥渣,所述液相出口设在所述旋流分离器的顶部用于排出所述旋流分离器分离出的油水混合液。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化单元包括干燥箱和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在所述干燥箱内用于输送油泥渣,所述干燥箱具有油泥渣进口、油泥渣出口、第四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第四进烟口与所述热解单元连通,所述出烟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烟口、所述第二进烟口和所述第三进烟口连通。

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对油泥中的油相进行二次分离,并且油水分离单元与油气分离单元两者产生的油相进行混合后产生的产品,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所回收的最终油相产品。经过测试,最终油相产品的油品回收率为38%-47%,油品的热值在16mj/kg-18mj/kg,远高于相关技术中,油泥热解的油品收率25%-38%和油品的热值12mj/kg-16mj/kg。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回收的油相具有油品收率和热值高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单元(6)与所述固液分离单元(2)之间设有第一管路(8),用于将所述脱水单元(6)脱水油泥渣产生的油水混合液输送至所述固液分离单元(2);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单元(4)与所述油气分离单元(5)之间设有第三管路(10),用于将所述油气分离单元(5)产生的热解气输送至所述热解单元(4)内作为热源进行燃烧,以热解所述热解单元(4)内的油泥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预热器(11),所述空气预热器(11)分别与所述干化单元(7)和所述热解单元(4)连通,所述热解单元(4)内热解气燃烧产生的热烟气输送至所述空气预热器(11)内预热空气,预热空气后的热烟气进入所述干化单元(7)内用于干化油泥渣,所述空气预热器(11)预热后的空气进入所述热解单元(4)内与热解气进行燃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洗单元(1)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0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在所述水洗槽(101)内,所述过泥孔(1021)的孔径为5mm-8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管(1013)设在所述倒锥段(1012)的底端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排渣管(1013)的管壁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进烟口(10131),所述第二进烟口(10131)与所述干化单元(7)连通,以接收所述干化单元(7)干化油泥渣后的热烟气,所述第二进烟口(10131)的出烟方向与所述排渣管(1013)的轴向成夹角且斜向上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单元(2)包括旋流分离器(201),所述旋流分离器(201)具有进料口(2011)、第三进烟口(2012)、液相出口(2013)和固相出口(2014),所述第三进烟口(2012)和所述固相出口(2014)设在所述旋流分离器(201)的底部,所述第三进烟口(2012)与所述干化单元(7)连通,以接收所述干化单元(7)干化油泥渣后的热烟气,所述固相出口(2014)用于排出所述旋流分离器(201)分离出的油泥渣,所述液相出口(2013)设在所述旋流分离器(201)的顶部用于排出所述旋流分离器(201)分离出的油水混合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化单元(7)包括干燥箱(701)和输送带(702),所述输送带(702)设在所述干燥箱(701)内用于输送油泥渣,所述干燥箱(701)具有油泥渣进口(7011)、油泥渣出口(7012)、第四进烟口(7013)和出烟口(7014),所述第四进烟口(7013)与所述热解单元(4)连通,所述出烟口(7014)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烟口(10121)、所述第二进烟口(10131)和所述第三进烟口(2012)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单元(6)与所述固液分离单元(2)之间设有第一管路(8),用于将所述脱水单元(6)脱水油泥渣产生的油水混合液输送至所述固液分离单元(2);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单元(4)与所述油气分离单元(5)之间设有第三管路(10),用于将所述油气分离单元(5)产生的热解气输送至所述热解单元(4)内作为热源进行燃烧,以热解所述热解单元(4)内的油泥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预热器(11),所述空气预热器(11)分别与所述干化单元(7)和所述热解单元(4)连通,所述热解单元(4)内热解气燃烧产生的热烟气输送至所述空气预热器(11)内预热空气,预热空气后的热烟气进入所述干化单元(7)内用于干化油泥渣,所述空气预热器(11)预热后的空气进入所述热解单元(4)内与热解气进行燃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洗单元(1)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0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在所述水洗槽(101)内,所述过泥孔(1021)的孔径为5mm-8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泥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管(1013)设在所述倒锥段(10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昱喆徐建华李楠张继瑞葛志超李金朋张塽周群博茹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烟台八角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