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578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8
本技术涉及等静压石墨产品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该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包括烧罐本体,自上而下设置于烧罐本体内的多组分隔组件;相邻两组分隔组件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生坯的容纳空间;分隔组件包括自上而下间隔设置的隔板和衬板;衬板连接于烧罐本体的内壁。该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能够抑制坯品在焙烧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的膨胀和收缩,从而减少开裂,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等静压石墨产品生产,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


技术介绍

1、等静压生坯制品在焙烧过程中涉及到烧罐的使用,即将等静压石墨生坯(以下简称生坯)装入烧罐内,填充填充料一起进行焙烧工序。

2、目前,行业内各家企业根据自己的产品规格使用的烧罐规格大小、高度各有不同,所用的烧罐主要为直筒圆形或方形。生坯在焙烧装罐过程中可能会有叠装方式,即将多块生坯产品分为多层装入一个烧罐中进行焙烧,生坯产品间使用填充料隔开,起到保护变形和传递热量的功能。

3、在焙烧过程中,热量大多通过烧罐壁以水平方向向内传递到填充料,然后通过填充料再传递到生坯产品内。众所周知,焙烧发生开裂的本质原因是坯品产生了不均匀的膨胀和收缩,不受控制的应力积聚和释放超过了制品本身结构强度。

4、因此,抑制膨胀和收缩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焙烧合格率,还能较大幅度的提升焙烧坯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该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能够抑制坯品在焙烧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的膨胀和收缩,从而减少开裂,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优选的解决方案是:

3、一种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包括烧罐本体,自上而下设置于烧罐本体内的多组分隔组件;相邻两组分隔组件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生坯的容纳空间;分隔组件包括自上而下间隔设置的隔板和衬板;衬板连接于烧罐本体的内壁。

4、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生坯距离上方隔板的最大距离与距离下方隔板的最大距离的比例为4:3。

5、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生坯距离上方隔板的最大距离与距离内壁的最小距离的比例为2:1;生坯距离上方隔板的最大距离与距离上方衬板的最小距离的比例为4:1。

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于烧罐本体底部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连接于内壁;第一底板作为最下方的隔板。

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底板所在的容纳空间内的生坯,到第二底板的最大距离与到第一底板的最大距离的比为5:2。

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隔板包括填充料支撑板和稳固板;填充料支撑板具有用于承接填充料的填充料支撑面;填充料支撑面垂直于烧罐本体的轴心线;稳固板的一端与填充料支撑板连接,另一端朝向下方的容纳空间延伸。

9、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衬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具有用于承接填充料的承接面;承接面垂直于烧罐本体的轴心线;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朝向上方的容纳空间延伸;稳固板围设于第二连接板。

1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稳固板与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40mm;稳固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40mm;填充料支撑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40mm;稳固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40mm。

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的有益效果是:

12、本技术提供的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包括烧罐本体,以及自上而下设置于烧罐本体内的多组分隔组件。根据上述分隔组件的结构设计,以及与烧罐本体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的设计,得到的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可实现:

13、(1)改造后,分隔组件提高了热传递效率,减小产品侧面与上下端面的温差,并使每一层的生坯产品单独形成独立空间,使热膨胀受限,整体提高产品合格率17%以上,同时,焙烧坯的机械性能提升5%以上;

14、(2)合格率提高后,与改进前生产出相同数量的产品相比: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15、(3)投入成本小,只需在现有烧罐基础上加以改造(不论方罐或圆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烧罐本体,自上而下设置于所述烧罐本体内的多组分隔组件;相邻两组所述分隔组件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生坯的容纳空间;所述分隔组件包括自上而下间隔设置的隔板和衬板;所述衬板连接于所述烧罐本体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坯距离上方所述隔板的最大距离与距离下方所述隔板的最大距离的比例为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坯距离上方所述隔板的最大距离与距离所述内壁的最小距离的比例为2:1;所述生坯距离上方所述隔板的最大距离与距离上方所述衬板的最小距离的比例为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于所述烧罐本体底部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连接于所述内壁;所述第一底板作为最下方的所述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所在的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所述生坯,到所述第二底板的最大距离与到所述第一底板的最大距离的比为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填充料支撑板和稳固板;所述填充料支撑板具有用于承接所述填充料的填充料支撑面;所述填充料支撑面垂直于所述烧罐本体的轴心线;所述稳固板的一端与所述填充料支撑板连接,另一端朝向下方的所述容纳空间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用于承接所述填充料的承接面;所述承接面垂直于所述烧罐本体的轴心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朝向上方的所述容纳空间延伸;所述稳固板围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板与所述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40mm;所述稳固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40mm;所述填充料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40mm;所述稳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4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烧罐本体,自上而下设置于所述烧罐本体内的多组分隔组件;相邻两组所述分隔组件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生坯的容纳空间;所述分隔组件包括自上而下间隔设置的隔板和衬板;所述衬板连接于所述烧罐本体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坯距离上方所述隔板的最大距离与距离下方所述隔板的最大距离的比例为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坯距离上方所述隔板的最大距离与距离所述内壁的最小距离的比例为2:1;所述生坯距离上方所述隔板的最大距离与距离上方所述衬板的最小距离的比例为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于所述烧罐本体底部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连接于所述内壁;所述第一底板作为最下方的所述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静压生坯焙烧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所在的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所述生坯,到所述第二底板的最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卿宏姜涛杨华丰张桂禄周涛何发浩黄雪冰张桐铭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士达特种炭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