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7540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8
本技术公开了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包括传送带设置在传送带上的塑料板主体,所述塑料板主体的上侧设置有对塑料板主体抵触的抵触机构,所述抵触机构包括抵触板,所述抵触板的下侧面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呈线型阵列排布有多组,位于多组转动槽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两侧的输出轴与抵触板的内壁转动连接,且多组转动柱穿过转动槽的槽口,所述转动柱的圆周面与塑料板主体的上侧面接触,且塑料板主体的下侧面与传送带接触,可以用抵触板对塑料板主体进行抵触,从而让塑料板主体在传输时更加稳定,且抵触板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柱从而可以方便塑料板主体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牵引传输装置,具体为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1、塑料板就是用塑料做成板材,塑料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自由改变形体样式,塑料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

2、传统的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在牵引传输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塑料板材自身有一定的重量,当塑料板在传送带上脱离轨道可能会对机械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包括传送带设置在传送带上的塑料板主体,所述塑料板主体的上侧设置有对塑料板主体抵触的抵触机构,所述抵触机构包括抵触板,所述抵触板的下侧面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呈线型阵列排布有多组,位于多组转动槽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两侧的输出轴与抵触板的内壁转动连接,且多组转动柱穿过转动槽的槽口,所述转动柱的圆周面与塑料板主体的上侧面接触,且塑料板主体的下侧面与传送带接触,可以用抵触板对塑料板主体进行抵触,从而让塑料板主体在传输时更加稳定,且抵触板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柱从而可以方便塑料板主体移动。

3、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内部设置有对传送带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且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与传送带转动连接,通过第一转动辊带动传送带转动,从而让传送带带动第二转动辊转动。

4、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对传送带支撑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板,所述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两侧的输出轴分别与支撑板转动连接,通过支撑板可以对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对抵触板张紧的多组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开设在支撑板的内部,所述抵触板的两侧位于方形槽的内部,位于方形槽内部的所述支撑板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开设有圆形槽,位于圆形槽内部的所述支撑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与抵触板固定连接,通过弹簧和滑杆可以让抵触板在接触到不同厚度的塑料板主体时,可以让抵触板对弹簧进行挤压,从而调节抵触板的高度,这样便可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塑料板主体。

6、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对第一弹簧缓冲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侧与抵触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侧与位于方形槽内部的支撑板内壁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弹簧可以对滑杆和第一弹簧起到缓冲的作用。

7、优选的,所述抵触板呈直角梯形且开口朝下设置,通过抵触板呈直角梯形的设置可以更方便的让塑料板主体进入。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侧设置有对支撑板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多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与地面固定,通过固定块和螺栓的配合可以将支撑杆与地面固定。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通过传送带传送塑料板主体的时候,可以用抵触板对塑料板主体进行抵触,从而让塑料板主体在传输时更加稳定,且抵触板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柱可以方便塑料板主体移动。

11、2、通过弹簧和滑杆的作用可以让抵触板在接触到不同厚度的塑料板主体时,可以让抵触板对弹簧进行挤压,从而调节抵触板的高度,这样便可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塑料板主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包括传送带(1)设置在传送带(1)上的塑料板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板主体(4)的上侧设置有对塑料板主体(4)抵触的抵触机构,所述抵触机构包括抵触板(5),所述抵触板(5)的下侧面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呈线型阵列排布有多组,位于多组转动槽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柱(11),所述转动柱(11)两侧的输出轴与抵触板(5)的内壁转动连接,且多组转动柱(11)穿过转动槽的槽口,所述转动柱(11)的圆周面与塑料板主体(4)的上侧面接触,且塑料板主体(4)的下侧面与传送带(1)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的内部设置有对传送带(1)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辊(2)和第二转动辊(3),且第一转动辊(2)和第二转动辊(3)与传送带(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的一侧设置有对传送带(1)支撑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板(6),所述第一转动辊(2)和第二转动辊(3)两侧的输出轴分别与支撑板(6)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的内部设置有对抵触板(5)张紧的多组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方形槽(10),所述方形槽(10)开设在支撑板(6)的内部,所述抵触板(5)的两侧位于方形槽(10)的内部,位于方形槽(10)内部的所述支撑板(6)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开设有圆形槽(12),位于圆形槽(12)内部的所述支撑板(6)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4),所述滑杆(14)与抵触板(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4)的外壁上设置有对第一弹簧(13)缓冲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的一侧与抵触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5)的另一侧与位于方形槽(10)内部的支撑板(6)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板(5)呈直角梯形且开口朝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的下侧设置有对支撑板(6)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多组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与支撑板(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7)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通过螺栓(9)与地面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包括传送带(1)设置在传送带(1)上的塑料板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板主体(4)的上侧设置有对塑料板主体(4)抵触的抵触机构,所述抵触机构包括抵触板(5),所述抵触板(5)的下侧面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呈线型阵列排布有多组,位于多组转动槽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柱(11),所述转动柱(11)两侧的输出轴与抵触板(5)的内壁转动连接,且多组转动柱(11)穿过转动槽的槽口,所述转动柱(11)的圆周面与塑料板主体(4)的上侧面接触,且塑料板主体(4)的下侧面与传送带(1)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的内部设置有对传送带(1)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辊(2)和第二转动辊(3),且第一转动辊(2)和第二转动辊(3)与传送带(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的一侧设置有对传送带(1)支撑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板(6),所述第一转动辊(2)和第二转动辊(3)两侧的输出轴分别与支撑板(6)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板材成型时的牵引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的内部设置有对抵触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清湖杨银通杨炳银
申请(专利权)人:余干县凯隆饰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