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388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涉及电源防反技术领域,包括单台电源输出电压线路的V1和双台并联电源输出电压线路的V2,通过利用同封装内两颗BJT的VBE参数一致性较好的三极管,来确保本防反线路不会出现类似于之前的防反线路无法及时关断防反MOS的风险,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反馈电阻RF的阻值,来调整防反线路的导通防反程度,整体上在不增加成本及难度的情况下,可提升电源防反功能表现以及一致性,从而避免PN三极管VBE和VBC的导通压降差异过大时,会导致防反线路无法及时关断,异常电源引起正常电源发生保护而导致设备宕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防反,具体为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


技术介绍

1、服务器等重要设备通常需要更高的可靠性,需要避免因电源突发故障或断电而导致设备宕机,所以常用多台电源并联冗余供电,要求在某台电源突发故障断电时,其他备份电源必须立即承接设备所需供电;所以此类冗余电源需要具备防反功能:即在本电源因故无输出或低输出时,本电源不能从并联的其他正常电源拉电流从而影响其他电源和设备的正常工作。

2、目前业界常用防反方案是通过npn三极管q1的vbe和q2的vbc的正向导通压降差异来控制防反mos管的导通,从而实现防反功能。但是因为从bjt的原理上来看,与vbc相比,vbe导通压降会更大,而且不同批次生产产品的压降差异会不同;所以该防反方案存在一定风险,当vbe和vbc的导通压降差异过大时,会导致防反线路无法及时关断,最终异常电源将导致正常电源发生保护而导致设备宕机。

3、针对以上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pn三极管vbe和vbc的导通压降差异过大时,会导致防反线路无法及时关断,异常电源引起正常电源发生保护而导致设备宕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包括单台电源输出电压线路的v1和双台并联电源输出电压线路的v2,v1和v2相连接,所述v1和v2连接线路上串联有mos管q3,v2的节点t2连接三极管q2的e极,三极管q2的c极连接单电源vd1,三极管q2的c极和单电源vd1间的连接线路上依次串联有电阻r8、电阻r2和电阻r1,三极管q2的b极串联电阻r7后连接于电阻r8和电阻r2间的线路上,v1的节点t1串联电容器c1后连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间的节点t9上,电容器c1和节点t9间的节点t10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1的c极,三极管q1的b极串联电阻r6后连接于电阻r2和电阻r7间的线路上,三极管q1的e极连接于v1和v2间线路的节点t4上,且mos管q3的g极串联电阻r4后连接于电阻r3和三极管q1的c极间连接线路的节点t8上。

3、进一步地,所述v1和v2连接线路间的节点t1和节点t2间依次串联有有极性电容器ce1和电阻r9,有极性电容器ce1的正极连接节点t1,电阻r9的引脚信号接地。

4、进一步地,所述节点t1和节点t4间的线路上设置有节点t3,节点t3连接电容器c2的一端,电容器c2的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3和节点t8间连接线路的节点t7上。

5、进一步地,所述节点t4和mos管q3的s极间的线路上设置有节点t5,节点t5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4和mos管q3的g极线路间的节点t6上。

6、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封装在同一个封装结构内。

7、进一步地,所述节点t4和三极管q1的e极间的连接线路上串联有负反馈电阻rf。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通过利用同封装内两颗bjt的vbe参数一致性较好的三极管,来确保本防反线路不会出现类似于之前的防反线路无法及时关断防反mos的风险。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反馈电阻rf的阻值,来调整防反线路的导通防反程度,整体上在不增加成本及难度的情况下,可提升电源防反功能表现以及一致性,从而避免pn三极管vbe和vbc的导通压降差异过大时,会导致防反线路无法及时关断,异常电源引起正常电源发生保护而导致设备宕机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包括单台电源输出电压线路的V1和双台并联电源输出电压线路的V2,V1和V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V1和V2连接线路上串联有MOS管Q3,V2的节点T2连接三极管Q2的E极,三极管Q2的C极连接单电源VD1,三极管Q2的C极和单电源VD1间的连接线路上依次串联有电阻R8、电阻R2和电阻R1,三极管Q2的B极串联电阻R7后连接于电阻R8和电阻R2间的线路上,V1的节点T1串联电容器C1后连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间的节点T9上,电容器C1和节点T9间的节点T10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1的C极,三极管Q1的B极串联电阻R6后连接于电阻R2和电阻R7间的线路上,三极管Q1的E极连接于V1和V2间线路的节点T4上,且MOS管Q3的G极串联电阻R4后连接于电阻R3和三极管Q1的C极间连接线路的节点T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V1和V2连接线路间的节点T1和节点T2间依次串联有有极性电容器CE1和电阻R9,有极性电容器CE1的正极连接节点T1,电阻R9的引脚信号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T1和节点T4间的线路上设置有节点T3,节点T3连接电容器C2的一端,电容器C2的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3和节点T8间连接线路的节点T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T4和MOS管Q3的S极间的线路上设置有节点T5,节点T5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4和MOS管Q3的G极线路间的节点T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封装在同一个封装结构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T4和三极管Q1的E极间的连接线路上串联有负反馈电阻RF。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包括单台电源输出电压线路的v1和双台并联电源输出电压线路的v2,v1和v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v1和v2连接线路上串联有mos管q3,v2的节点t2连接三极管q2的e极,三极管q2的c极连接单电源vd1,三极管q2的c极和单电源vd1间的连接线路上依次串联有电阻r8、电阻r2和电阻r1,三极管q2的b极串联电阻r7后连接于电阻r8和电阻r2间的线路上,v1的节点t1串联电容器c1后连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间的节点t9上,电容器c1和节点t9间的节点t10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1的c极,三极管q1的b极串联电阻r6后连接于电阻r2和电阻r7间的线路上,三极管q1的e极连接于v1和v2间线路的节点t4上,且mos管q3的g极串联电阻r4后连接于电阻r3和三极管q1的c极间连接线路的节点t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灵活调整导通防反程度的防反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v1和v2连接线路间的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俊涛唐卫
申请(专利权)人:亚瑞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