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行间中耕深松铲多孔铲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209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6
一种农作物行间中耕深松铲多孔铲座属于农业机械;在纵梁上端部上固装安装柄,在纵梁纵向中心线部位上从前至后依次开设前、中、后通孔,在纵梁前、中、后部位的上、下端面上相互对称的依次固装前、中、后座板,在前座板上开设中心前孔和外侧前孔,中心前孔与前通孔同轴心,外侧前孔位于纵梁右侧外部,在中座板上开设中心中孔和外侧中孔,中心中孔与中通孔同轴心,外侧中孔位于纵梁的左侧外部,在后座板上开设中心后孔和外侧后孔,中心后孔与后通孔同轴心,外侧后孔位于纵梁右侧外部,且与外侧前孔位于同一条纵向中心线上;本座可用于不同尺寸行间距的中耕深松作业,结构新颖、独特、合理、简单,适用范围广,适应能力强,作业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行间距农作物中耕深松作业使用的深松铲铲座。


技术介绍

1、现用的农作物行间中耕深松铲均是利用一个安装孔的铲座直接配装在中耕深松机的机架上,且每一个行间只能安装一个中耕深松铲。近年来,随着农艺技术发展,各种尺寸的农作物大行间距种植方法得以推广应用,上述现用中耕深松铲配置安装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大行距及变行距作物中耕深松使用需要,不仅中耕松土作业扰动面积小,作业效果差,而且作业效率和通用化程度低,适应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耕农作物各种种植行距的中耕深松作业使用实际需要,研发设计一种农作物行间中耕深松铲多孔铲座,达到适应和满足各种行距中耕深松作业使用、通用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及范围广、选择调配安装简易、方便的目的。

2、本技术的基本设计是:在纵梁上端部上固装安装柄,在所述纵梁的同一条纵向中心线前、中、后部位上立向依次分别开设前通孔、中通孔和后通孔,在所述纵梁前、中、后部位的上、下端面上分别相互对称的依次固装前座板、中座板和后座板,在所述前座板上开设中心前孔和外侧前孔,所述中心前孔与前通孔同轴心,外侧前孔位于纵梁的右侧外部,在所述中座板上开设中心中孔和外侧中孔,所述中心中孔与中通孔同轴心,外侧中孔位于纵梁的左侧外部,在所述后座板上开设中心后孔和外侧后孔,所述中心后孔与后通孔同轴心,外侧后孔位于纵梁右侧外部,且与外侧前孔位于同一条纵向中心线上,至此构成一种农作物行间中耕深松铲多孔铲座。

3、本技术通过在纵梁上固装多个座板,可根据农作物行间距尺寸的大小和中耕深松作业的实际需求,将中耕深松铲分别安装在不同座板的孔内,进行多种方案的安装匹配选择,具有结构新颖、独特、合理、简单、适用范围广、适应能力强、通用化程度高、作业效果好的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作物行间中耕深松铲多孔铲座,其特征在于:在纵梁(3)上端部上固装安装柄(4),在所述纵梁(3)的同一条纵向中心线前、中、后部位上立向依次分别开设前通孔(12)、中通孔(13)和后通孔(14),在所述纵梁(3)前、中、后部位的上、下端面上分别相互对称的依次固装前座板(8)、中座板(6)和后座板(2),在所述前座板(8)上开设中心前孔(9)和外侧前孔(10),所述中心前孔(9)与前通孔(12)同轴心,外侧前孔(10)位于纵梁(3)的右侧外部,在所述中座板(6)上开设中心中孔(7)和外侧中孔(5),所述中心中孔(7)与中通孔(13)同轴心,外侧中孔(5)位于纵梁(3)的左侧外部,在所述后座板(2)上开设中心后孔(1)和外侧后孔(11),所述中心后孔(1)与后通孔(14)同轴心,外侧后孔(11)位于纵梁(3)右侧外部,且与外侧前孔(10)位于同一条纵向中心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作物行间中耕深松铲多孔铲座,其特征在于:在纵梁(3)上端部上固装安装柄(4),在所述纵梁(3)的同一条纵向中心线前、中、后部位上立向依次分别开设前通孔(12)、中通孔(13)和后通孔(14),在所述纵梁(3)前、中、后部位的上、下端面上分别相互对称的依次固装前座板(8)、中座板(6)和后座板(2),在所述前座板(8)上开设中心前孔(9)和外侧前孔(10),所述中心前孔(9)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明学邹明君邹鹤
申请(专利权)人:依安县学君农机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