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ABR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7183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MABR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通过改变MABR膜组件的结构,利用连接管将上下设置的第一集气器和第二集气器的中部连通,第一集气器和第二集气器再通过膜丝件进行供气连通,第二集气器上形成有喷射孔,利用喷射孔喷出的气体带动反应容器内的污水形成循环流动,喷射孔处设置了开口、过渡腔、喷射孔、遮挡部、堵头等结构,只有在达到预定压力时才能够开启,以上设置确保了供氧能力和供氧均衡,曝气效果、污水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mabr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水污染治理标准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传统生化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新的低能耗、模块化水处理技术不断衍生出来,这其中,曝气膜生物反应器mabr(membraneaerated bio-reactor)技术因其具有能耗低、出水水质高、运行安静无味、氧利用率高、寿命长等诸多优点,成为了研究热点,备受人们的关注。

2、目前,根据气体在中空纤维膜中不同的流通方式,mabr的膜组件一般分为闭端式和贯通式两种。闭端式膜组件在理论上其溶氧传递效率可高达100%,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缺陷,例如,随着水汽冷凝和其他气体在膜腔末端的堆积,膜腔内氧气浓度会产生轴向梯度,导致微生物沿膜丝生长不均匀,而水汽的冷凝容易对溶氧传递形成阻力,此外,闭端式膜组件通常采用纯氧进行供气,这会使得成本增加。鉴于以上缺陷的存在,目前实际工程案例多采用贯通式曝气。贯通式是指气体从中空纤维膜组件的一端进入,部分气体穿过中空纤维膜壁扩散进入生物膜中,剩余的气体则从另一端流出,通过尾气排放管进行排放。贯通式曝气能够在较高的溶氧传递速率下实现一定的溶氧传递效率(例如,30%~40%),但大量尾气的排放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氧气的低利用率,且由于气体的流动性较大,容易造成膜内氧气压力分布不均匀,对于低流速河道黑臭水体,其时常会存在供氧能力不足的情况。

3、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abr污水处理系统,以期进一步提高目前的mabr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尤其是对于低温低流速污水的处理。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mabr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污水容器、污水进入管线、第一泵、空气泵、气体供应管线、反应容器、第二泵和循环管线,其中,反应容器内设置有mabr膜组件,mabr膜组件通过气体供应管线与空气泵相连接,反应容器的底部一侧通过污水进入管线与污水容器相连接,反应容器的中部一侧还连接设置有循环管线,循环管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污水进入管线,循环管线上设置有第二泵,污水进入管线上设置有第一泵,循环管线的所述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泵下游的污水进入管线2上,反应容器上还设置有出水口;

4、所述mabr膜组件包括第一集气器、连接管、膜丝件和第二集气器,第一集气器的中部形成有上下贯通设置的第一中部流体通道,第二集气器的中部形成有上下贯通设置的第二中部流体通道,第一集气器与第二集气器的中部通过连接管相连接,连接管的内部连通第一中部流体通道和第二中部流体通道;第一集气器上还形成有第一集气腔,第二集气器上形成有第二集气腔,第一集气腔与第二集气腔之间通过膜丝件相连通,第一集气腔的顶部与气体供应管线相连通,第二集气腔的靠近第二中部流体通道的一侧设置有喷射孔,以允许气体由第二集气腔进入第二中部流体通道中。

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6、1、本技术改变了以往将曝气后剩余的气体直接通过尾气进行排放的方式,通过连接管将上下设置的第一集气器和第二集气器的中部连通,第二集气器上形成有喷射孔,利用喷射孔喷出的气体带动污水形成循环流动,提高污水中的溶解氧以及膜丝件处的曝气效果,进而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

7、2、喷射孔处设置了开口、过渡腔、喷射孔、遮挡部、堵头等结构,使得喷射孔在预定压力下才能够开启,这有助于确保膜丝件处的压力均衡,确保了膜丝件处气体向水中渗透的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ABR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污水容器(1)、污水进入管线(2)、第一泵(3)、空气泵(4)、气体供应管线(5)、反应容器(6)、第二泵(9)和循环管线(10),其中,反应容器(6)内设置有MABR膜组件(7),MABR膜组件(7)通过气体供应管线(5)与空气泵(4)相连接,反应容器(6)的底部一侧通过污水进入管线(2)与污水容器(1)相连接,反应容器(6)的中部一侧还连接设置有循环管线(10),循环管线(10)的另一端连接至污水进入管线(2),循环管线(10)上设置有第二泵(9),污水进入管线(2)上设置有第一泵(3),循环管线(10)的所述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泵(3)下游的污水进入管线(2)上,反应容器(6)上还设置有出水口(8);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ABR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气器(74)在其第二中部流体通道(78)处形成有堵头安装槽,堵头安装槽通过开口(741)连通至第二集气腔(77)内,堵头安装槽内安装有堵头(745),堵头(745)与堵头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形成有过渡腔(742),堵头(745)在面向堵头安装槽的槽底一侧形成有导向槽,导向槽上滑动设置有遮挡部(744),遮挡部(744)的另一端位于过渡腔(742)内,遮挡部(744)与堵头(745)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初始时,弹性件将遮挡部(744)推压压靠在堵头安装槽的槽底并将开口(741)封堵,过渡腔(742)的上方连通设置有喷射孔(743),喷射孔(743)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二中部流体通道(7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MABR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孔(743)采用倾斜向上的方式设置,喷射孔(743)由过渡腔(742)朝向第二中部流体通道(78)的方向上呈逐渐缩口的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abr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污水容器(1)、污水进入管线(2)、第一泵(3)、空气泵(4)、气体供应管线(5)、反应容器(6)、第二泵(9)和循环管线(10),其中,反应容器(6)内设置有mabr膜组件(7),mabr膜组件(7)通过气体供应管线(5)与空气泵(4)相连接,反应容器(6)的底部一侧通过污水进入管线(2)与污水容器(1)相连接,反应容器(6)的中部一侧还连接设置有循环管线(10),循环管线(10)的另一端连接至污水进入管线(2),循环管线(10)上设置有第二泵(9),污水进入管线(2)上设置有第一泵(3),循环管线(10)的所述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泵(3)下游的污水进入管线(2)上,反应容器(6)上还设置有出水口(8);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abr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气器(74)在其第二中部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永建朱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凯亚美环保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