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025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丙烯酸酯乳液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包括:准备五台反应釜,记为反应釜A、B、C、D、E;往反应釜A、B、C内加入引发剂以及不同的单体,得到预聚液,往反应釜E内加入溶剂、乳化剂,得到乳化剂溶液;往反应釜D内加入预聚液,加入引发剂、扩链剂、阻聚剂,得到主聚混合液;将主聚混合液加入乳化剂溶液,然后加入增稠剂、抗氧剂、N‑甲基甲酰胺、聚乙二醇,加入pH调节剂将乳液的pH值调节到7.0‑7.2,得到丙烯酸酯乳液。各单体分别进行预聚合,每种单体可以在最佳条进行下进行聚合,可以更好地控制每种单体的聚合速率和分子结构,这些预聚物混合后再进行聚合,可以得到性能更为优良、粒径分布均匀的乳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适用于丙烯酸酯乳液生产,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1、丙烯酸酯乳液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久性、成膜性和低温柔性,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丙烯酸酯乳液加入水泥砂浆后也称为丙烯酸酯乳液水泥砂浆,该砂浆具有防腐、抗氯离子渗透、耐老化和耐蚀性能,适用于海洋、水闸、瀑布、港口工程、公路、桥梁、冶金、化工、工业地坪与民用建筑等钢结构。丙烯酸酯乳液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弹性涂料,用于外墙建筑涂料、室内墙面涂料等,能提供良好的防水、防腐等功能,解决墙体掉灰、裂痕、耐沾污性等问题。

3、现有的生产过程中,一般将所有的原料按照比例一起投入反应釜,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混合反应。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一些原料在反应前期不反应,反应后期才参与反应,导致反应不均匀,影响乳液的质量和稳定性。还可能导致反应速率过快,难以控制,导致乳液的粒径分布不均,影响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指出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一:

4、准备五台不同容量的反应釜,记为反应釜a、b、c、d、e,将五台反应釜清洗干净并通入足量的保护气氛,排挤掉五台反应釜内的空气;

5、步骤二:

6、往反应釜a内加入16~22wt%的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以及0.9~1.5wt%的引发剂,在50~75℃的温度环境下搅拌15~45min,搅拌速度为100~400r/min,得到预聚液a;

7、往反应釜b内加入12~16.5wt%的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以及0.75~0.9wt%的引发剂,在50~75℃的温度环境下搅拌15~45min,搅拌速度为100~400r/min,得到预聚液b;

8、往反应釜c内加入12~16.5wt%的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以及0.75~0.9wt%的引发剂,在50~75℃的温度环境下搅拌15~45min,搅拌速度为100~400r/min,得到预聚液c;

9、往反应釜e内加入28~45wt%的溶剂,对反应釜e进行升温加热,搅拌速度为250~380r/min,温度到达78~80℃时,加入1.2~2wt%的乳化剂,将搅拌速度提升至300~500r/min,混合搅拌15~20min,得到乳化剂溶液;

10、步骤三:

11、往反应釜d内加入全部的预聚液a、预聚液b以及预聚液c,然后加入0.6~1.5wt%的引发剂、1.15~1.35wt%扩链剂,搅拌速度为300~500r/min,温度保持在65~85℃,混合搅拌15~30min后加入0.8~1.5wt%阻聚剂,再次混合搅拌20~30min,得到主聚混合液;

12、步骤四:

13、往反应釜e内加入0.65~1.5wt%的稳定剂,将温度保持在78~85℃,搅拌速度为300~500r/min,将主聚混合液按照一定流量缓慢加入乳化剂溶液中,待主聚混合液滴加完毕,加入0.85~1.2wt%的增稠剂、0.9~1.8wt%的抗氧剂、1~1.5wt%的n-甲基甲酰胺、1.35~1.65wt%的聚乙二醇,料剂全部添加完毕后,将温度调整至65~82℃,进行0.6~1.2h的保温陈化,保温结束后加入1.2~1.5wt%的ph调节剂将乳液的ph值调节到7.0~7.2,得到丙烯酸酯乳液;

14、步骤五:

15、将调整好ph值的丙烯酸酯乳液经过滤器过滤掉固体杂质后进行灌装,对灌装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品装箱,不良品再次添加一定比例的料剂进行再利用或废弃处理。

16、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分别对引发剂、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功能单体进行预热,所述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功能单体的预热温度低于反应釜的预设温度,所述引发剂的预热温度高于反应釜的预设温度。

17、优选的,所述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丙烯酸酯功能单体的总占比为40~55wt%,其中,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三者的比值为4:3:3。

18、优选的,所述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9、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的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20、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以及步骤三中引发剂为过氧化物类或氢化物类引发剂,所述扩链剂为聚醚或丙烯酸酯化聚醚,所述阻聚剂为对叔丁基邻苯二酚。

21、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混合搅拌过程中,利用放射线对主聚混合液进行照射,提升主聚混合液的性能和稳定性。

22、优选的,所述步骤四的保温陈化过程中,反应釜e的搅拌器间歇性运转,以一定的时间间隔用300~500r/min的转速工作5~10min。

23、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的稳定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盐或胶体硅酸,所述增稠剂为羟基乙基纤维素或聚乙烯醇,所述抗氧剂为二丁基羟基甲苯或羟基苯甲酸,所述ph调节剂为氨水。

2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5、1.各类单体分别进行预聚合,每种单体可以在最佳条进行下进行聚合,可以更好地控制每种单体的聚合速率和分子结构,从而获得结构均一、质量稳定的预聚物,这些预聚物混合后再进行聚合,可以得到性能更为优良、粒径分布均匀的乳液,提高了产品品质;

26、2.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单体进行预聚合,可以调整乳液认定性能和应用范围,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灵活性更强;

27、3.乳液中加入了n-甲基甲酰胺以及聚乙二醇,可以提高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在低温条件下不易发生凝聚或分层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分别对引发剂、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功能单体进行预热,所述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功能单体的预热温度低于反应釜的预设温度,所述引发剂的预热温度高于反应釜的预设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功能单体的总占比为40~55wt%,其中,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三者的比值为4: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以及步骤三中引发剂为过氧化物类或氢化物类引发剂,所述扩链剂为聚醚或丙烯酸酯化聚醚,所述阻聚剂为对叔丁基邻苯二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混合搅拌过程中,利用放射线对主聚混合液进行照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的保温陈化过程中,反应釜E的搅拌器间歇性运转,以一定的时间间隔用300~500r/min的转速工作5~1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稳定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盐或胶体硅酸,所述增稠剂为羟基乙基纤维素或聚乙烯醇,所述抗氧剂为二丁基羟基甲苯或羟基苯甲酸,所述pH调节剂为氨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分别对引发剂、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功能单体进行预热,所述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功能单体的预热温度低于反应釜的预设温度,所述引发剂的预热温度高于反应釜的预设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功能单体的总占比为40~55wt%,其中,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三者的比值为4: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粘性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酯内聚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琳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三润助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