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家伟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94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机架、马达、搅拌筒、传动机构及执行机构;所述马达及搅拌筒固设在机架上,所述从传动轴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结构容置于搅拌桶内;其中,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从搅拌筒中心沿径向方向伸出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径向支撑臂、连接杆及搅拌手柄;所述连接杆上端与径向支撑臂连接,下端与搅拌手柄连接;所述搅拌手柄呈一倾斜角度与连接杆下端连接;所述相邻径向支撑臂之间具有相等夹角,所述每一径向支撑臂最前端到搅拌筒中心距离不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混凝土搅拌机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单、搅拌后的混凝土配置均匀、提高了后续的施工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建筑需求不断增多,混凝土是建筑的最基本底料,一般由水泥、水、沙石混合配置成。混合配置好的混凝土可用于制造砖块、建筑方面。因此混凝土的 质量对后续施工影响颇深。目前混凝土搅拌机不仅结构复杂、还搅拌出来的混凝土配置不 均勻,导致制造的砖块质量差,用于建筑方面颇有隐患。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 操作简单、搅拌后的混凝土配置均勻、生产效率高的混凝土搅拌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单、搅拌后的混凝土配 置均勻、提高了后续的施工效率的混凝土搅拌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机 架、马达、搅拌筒、传动机构及执行机构;所述马达及搅拌筒固设在机架上,所述传动机构包 括主传动轴、从传动轴、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及齿轮组件;所述皮带一端通过第一 皮带轮与马达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皮带轮与主传动轴连接;所述皮带缠绕在第一皮带轮 及第二皮带轮上;所述主传动轴以及从传动轴通过一对齿轮组件传动,所述从传动轴与执 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结构容置于搅拌桶内;其中,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从搅拌筒 中心沿径向方向伸出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径向支撑臂、连接杆及搅拌手柄;所述 连接杆上端与径向支撑臂连接,下端与搅拌手柄连接;所述搅拌手柄呈一倾斜角度与连接 杆下端连接;所述相邻径向支撑臂之间具有相等夹角,所述每一径向支撑臂最前端到搅拌 筒中心距离不等。较佳地,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套设在主传动轴 上,从动齿轮套设在从传动轴上;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通过主动齿轮及从动齿 轮的啮合,带动了从传动轴转动,从传动轴又带动了搅拌组件转动,确保了整个动力传动的 可行性。较佳地,所述相邻径向支撑臂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最长径向支撑臂的长度为搅 拌筒半径的4/5 9/10,最短径向支撑臂的长度为搅拌筒半径的3/10 1/3。确保了混凝 土搅拌得更加均勻。较佳地,所述搅拌组件可以为2个或3个或4个。较佳地,所述搅拌筒底部设有卸料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混凝土搅拌机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 单、搅拌后的混凝土配置均勻、提高了后续的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混凝土搅拌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混凝土搅拌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混凝土搅拌机动力传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可知本技术混凝土搅拌装置由1表示机架,2表示马达,3表示第一皮带轮,4表示皮带,5表示第二皮带轮,6表示主传动轴,7表示主动齿轮,8表示从动齿 轮,9表示轴承,10表示盖,11表示搅拌筒,12表示径向支撑臂,13表示连接杆,14表示搅拌 手柄,15表示从传动轴,16表示卸料门,17表示第一马达,19表示第一皮带,20表示第一齿 轮,21表示第二齿轮,22表示第一锥齿轮,23表示第二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混凝土搅拌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机架1、马达2、搅拌筒11、传动机构及执行机构。所述马达2及搅拌筒11固设在机架1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轴6、从 传动轴15、第一皮带轮3、第二皮带轮5、皮带4及齿轮组件。所述皮带4 一端通过第一皮带 轮3与马达2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皮带轮5与主传动轴6连接。所述皮带4缠绕在第一 皮带轮3及第二皮带轮5上。所述主传动轴6以及从传动轴15通过一对齿轮组件传动,所 述从传动轴15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结构容置于搅拌桶11内。具体地,所述执行机 构包括至少两个从搅拌筒11中心沿径向方向伸出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径向支 撑臂12、连接杆13及搅拌手柄14。所述连接杆13上端与径向支撑臂12连接,下端与搅拌 手柄14连接。所述搅拌手柄14呈一倾斜角度与连接杆13下端连接;所述相邻径向支撑臂 12之间具有相等夹角,所述每一径向支撑臂12最前端到搅拌筒11中心距离不等。所述相 邻径向支撑臂12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最长径向支撑臂的长度为搅拌筒11半径的4/5 9/10,最短径向支撑臂的长度为搅拌筒11半径的3/10 1/3。确保了混凝土搅拌得更加均 勻。所述搅拌组件可以为2个或3个或4个。当搅拌组件为2个时,相邻径向支撑臂12之 间的夹角为180度,当搅拌组件为3个时,相邻径向支撑臂12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当搅拌 组件为4个时,相邻径向支撑臂12之间的夹角为90度。较佳者,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主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8,所述主动齿轮7套设在主传 动轴上6,从动齿轮8套设在从传动轴15上;所述主动齿轮7与从动齿轮8相啮合。通过 主动齿轮7及从动齿轮8的啮合,带动了从传动轴15转动,从传动轴15又带动了搅拌组件 转动,确保了整个动力传动的可行性。所述主动齿轮7、从动齿轮8、主传动轴6、轴承9容置于盖10内。所述皮带4带动 第二皮带轮5转动,第二皮带轮5带动主传动轴6转动,此时主传动轴6上的主动齿轮7与 从动齿轮8啮合。所述从动齿轮8带动从传动轴15转动,从传动轴15带动搅拌组件转动。 所述搅拌筒11底部设有卸料门16。所述卸料门16可关闭和开启,当搅拌混凝土时,关闭卸 料门16,当搅拌均勻后,开启卸料门16,搅拌好的混凝土从卸料门16漏出来。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混凝土搅拌机动力传动的另一实施例,动力机构包括 第一马达17,第一皮带19,第一齿轮20,第二齿轮21,第一锥齿轮22及第二锥齿轮23。所述第一齿轮20与第二齿轮21相啮合,第一锥齿轮22与第二锥齿轮23相啮合,第二锥齿轮 23与从传动轴15连接。通过第一齿轮20带动第二齿轮21转动,第二齿轮21带动第一锥 齿轮22转动,第一锥齿轮22带动第二锥齿轮23转动,从传动轴15即可在第二锥齿轮23 的带动下转动,从传动轴15又带动了搅拌组件传动,确保了整个动力传动的可行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混凝土搅拌机的动力传动方式不仅局限于上述所描述 的内容,还可灵活应用其他传动方式,即能实现带动所述搅拌组件转动的动力传动方式均 可应用。本技术混凝土搅拌机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单、搅拌后的混凝土配置均 勻、提高了后续的施工效率。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 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所涵盖的 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机架、马达、搅拌筒、传动机构及执行机构;所述马达及搅拌筒固设在机架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轴、从传动轴、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及齿轮组件;所述皮带一端通过第一皮带轮与马达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皮带轮与主传动轴连接;所述皮带缠绕在第一皮带轮及第二皮带轮上;所述主传动轴以及从传动轴通过一对齿轮组件传动,所述从传动轴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结构容置于搅拌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从搅拌筒中心沿径向方向伸出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径向支撑臂、连接杆及搅拌手柄;所述连接杆上端与径向支撑臂连接,下端与搅拌手柄连接;所述搅拌手柄呈一倾斜角度与连接杆下端连接;所述相邻径向支撑臂之间具有相等夹角,所述每一径向支撑臂最前端到搅拌筒中心距离不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机架、马达、搅拌筒、传动机构及执行机构;所述马达及搅拌筒固设在机架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轴、从传动轴、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及齿轮组件;所述皮带一端通过第一皮带轮与马达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皮带轮与主传动轴连接;所述皮带缠绕在第一皮带轮及第二皮带轮上;所述主传动轴以及从传动轴通过一对齿轮组件传动,所述从传动轴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结构容置于搅拌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从搅拌筒中心沿径向方向伸出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径向支撑臂、连接杆及搅拌手柄;所述连接杆上端与径向支撑臂连接,下端与搅拌手柄连接;所述搅拌手柄呈一倾斜角度与连接杆下端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家伟
申请(专利权)人:冯家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6[中国|海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