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836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框架、限位组件和对接组件;防护框架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并列分布,防护框架的内侧镶嵌安装有防护网,两组防护框架的相对侧壁处均开设有多组垂直阵列分布的套孔,套孔内活动套设有防护杆。该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利用防护框架对电梯井道前侧进行拦截遮挡,再利用对接组件与电梯井道入口处两侧墙体进行对接,相较于对比案例中直接卡接夹持于电梯井道入口处两侧墙体的防护结构,在受到冲击时,防护框架和防护杆接受冲击而非对接组件,有效降低对接组件受损而出现意外情况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1、公开号为cn219622327u的一种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包括相互销接的下部防护架和上部防护架,下部防护架的底部安装有下部固定装置,上部防护架的顶部安装有上部固定装置,下部固定装置和上部固定装置均包括第一传动室,第一传动室的内部设有第一双向丝杆,第一双向丝杆外侧的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可快速的牢固的固定在井道口的两侧墙壁之间,有效起到防护作用,以免人员发生坠落事故。

2、上述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仅利用夹具将防护架固定在井道口的两侧墙壁之间,夹具结构较为单薄,防护架在受到较强冲击时单依靠夹具的固定方式效果有限,可能出现意外断裂、坠落的情况,实际防护性有限;且部分电梯井道较宽,该结构防护部件结构固定,难以适用不同规格井道的防护要求,灵活性较差;为此,现提出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能够解决部分电梯井道防护结构防护性和灵活性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框架、限位组件和对接组件;

3、防护框架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并列分布,防护框架的内侧镶嵌安装有防护网,两组防护框架的相对侧壁处均开设有多组垂直阵列分布的套孔,套孔内活动套设有防护杆;

4、限位组件设于防护框架和防护杆之间,限位组件用于对防护杆进行限位固定;对接组件设于两组防护框架的后侧,对接组件用于与将防护框架与电梯井处两侧墙壁卡接。

5、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孔和限位螺栓,防护杆的外壁处开设有多组水平阵列分布的限位孔,防护框架的前侧开设有与套孔垂直贯穿的螺纹孔,防护框架前侧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可与防护杆上限位孔对接的限位螺栓。

6、优选的,所述对接组件包括对接板、固定板和丝杆,两组防护框架的后侧均设置有一组呈竖直分布的对接板和固定板,两组固定板位于两组对接板之间,固定板固定安装于防护框架的后侧,防护框架的后侧开设有呈水平分布的滑槽,对接板通过滑槽滑动安装于防护框架上,固定板上开设有水平贯穿的螺纹孔,固定板上的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丝杆,丝杆的端部与对接板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外壁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对接组件还包括橡胶垫片,对接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外壁处粘贴固定有橡胶垫片,橡胶垫片远离对接板的侧壁处开设有多组竖直分布的开槽,提升摩擦力,进而提升对接稳定性。

8、优选的,两组所述防护框架之间设置有多组垂直阵列分布的橡胶带,橡胶带的两端分别与两组防护框架的相邻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框架的前侧底部外壁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呈水平分布的支撑座,支撑座的底部与防护框架的底部齐平,防护框架远离橡胶带的侧边处开设有把手槽。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该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通过防护框架、防护网、对接组件和支撑座的配合设计,利用防护框架对电梯井道前侧进行拦截遮挡,再利用对接组件与电梯井道入口处两侧墙体进行对接,相较于对比案例中直接卡接夹持于电梯井道入口处两侧墙体的防护结构,在受到冲击时,防护框架和防护杆接受冲击而非对接组件,有效降低对接组件受损而出现意外情况的风险。

11、(2)、该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通过防护框架、防护网、防护杆和限位组件的配合设计,可进行伸缩调节,且不影响防护结构完整性,能够满足不同规格电梯井道的安装及防护要求,拓宽了该结构的适用范围和场景,实用性和灵活性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孔(41)和限位螺栓(42),防护杆(3)的外壁处开设有多组水平阵列分布的限位孔(41),防护框架(1)的前侧开设有与套孔垂直贯穿的螺纹孔,防护框架(1)前侧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可与防护杆(3)上限位孔(41)对接的限位螺栓(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组件(5)包括对接板(51)、固定板(52)和丝杆(53),两组防护框架(1)的后侧均设置有一组呈竖直分布的对接板(51)和固定板(52),两组固定板(52)位于两组对接板(51)之间,固定板(52)固定安装于防护框架(1)的后侧,防护框架(1)的后侧开设有呈水平分布的滑槽,对接板(51)通过滑槽滑动安装于防护框架(1)上,固定板(52)上开设有水平贯穿的螺纹孔,固定板(52)上的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丝杆(53),丝杆(53)的端部与对接板(51)靠近固定板(52)的一侧外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组件(5)还包括橡胶垫片(54),对接板(51)远离固定板(52)的一侧外壁处粘贴固定有橡胶垫片(54),橡胶垫片(54)远离对接板(51)的侧壁处开设有多组竖直分布的开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防护框架(1)之间设置有多组垂直阵列分布的橡胶带(6),橡胶带(6)的两端分别与两组防护框架(1)的相邻侧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架(1)的前侧底部外壁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呈水平分布的支撑座(7),支撑座(7)的底部与防护框架(1)的底部齐平,防护框架(1)远离橡胶带(6)的侧边处开设有把手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孔(41)和限位螺栓(42),防护杆(3)的外壁处开设有多组水平阵列分布的限位孔(41),防护框架(1)的前侧开设有与套孔垂直贯穿的螺纹孔,防护框架(1)前侧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可与防护杆(3)上限位孔(41)对接的限位螺栓(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应急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组件(5)包括对接板(51)、固定板(52)和丝杆(53),两组防护框架(1)的后侧均设置有一组呈竖直分布的对接板(51)和固定板(52),两组固定板(52)位于两组对接板(51)之间,固定板(52)固定安装于防护框架(1)的后侧,防护框架(1)的后侧开设有呈水平分布的滑槽,对接板(51)通过滑槽滑动安装于防护框架(1)上,固定板(52)上开设有水平贯穿的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逸斌成传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高亿智能建筑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