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古建筑土墙扶正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古建筑土墙扶正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6621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土墙扶正装置及其方法,属于古建筑修缮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扶正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侧边均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扶正机构包括侧边板,所述侧边板位于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且所述侧边板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侧边板设置有两个。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装置进行便携移动,并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数值了解土墙墙体局部受力情况,便于对土墙墙体整体稳定性的了解,避免局部压力过大造成的土墙墙体损坏,且可以对老墙的土墙墙体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古建筑修缮,特别涉及一种古建筑土墙扶正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1、在中国一些古城墙或古建筑墙体结构中,一些墙体为外侧砌砖内部填充碎砖块的夹心墙结构,此类墙地基较浅,且由于年久失修都会出现倾斜、歪闪、扭曲和鼓胀现象,而这些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拆除重建的话会降低相对应的建筑群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因此需要进行扶正修缮。

2、古城墙大都是土墙,土墙的扶正难度较大,需要使用特定的扶正装置与扶正方法进行扶正,但现有的扶正装置无法检测土墙在扶正时的压力,且扶正时无法对土墙的地基进行加固,容易造成土墙坍塌,且传统旧墙修缮施工采取沿旧墙边缘下挖,注入树脂后填充鹅卵石加固的方法,容易损坏土墙地基,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土墙扶正装置及其方法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古建筑土墙扶正装置及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扶正装置无法检测土墙在扶正时的压力,且扶正时无法对土墙的地基进行加固,容易造成土墙坍塌,且传统旧墙修缮施工采取沿旧墙边缘下挖,注入树脂后填充鹅卵石加固的方法,容易损坏土墙地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古建筑土墙扶正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扶正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侧边均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扶正机构包括侧边板,所述侧边板位于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且所述侧边板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侧边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边板之间设置有扶正板,所述扶正板的底部与侧边板转动连接,所述侧边板远离支撑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侧边固定板,每个所述侧边固定板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组件。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位于第二安装板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侧,所述背板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配重块。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位于扶正板远离侧边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块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安装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液压推杆;

6、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位于扶正板远离侧边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块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二安装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液压推杆;

7、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位于扶正板远离侧边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块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第三连接块与第一安装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三液压推杆。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液压推杆、第二液压推杆和第三液压推杆均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第一液压推杆、第二液压推杆和第三液压推杆同步运行。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加固块,所述加固块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两侧均有设置,所述加固块的中部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土墙的加固地基连接,每个所述加固块的侧面均设置有移动组件。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安装仓,所述安装仓与第一安装板或第二安装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仓的内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安装仓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螺纹槽并延伸至安装仓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移动轮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与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转动盘。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边固定板靠近扶正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扶正板固定连接,所述侧边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均设置有支撑件。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且所述支撑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扶正板与螺纹孔对应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螺纹环槽,所述螺纹环槽的中部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远离扶正板的一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定位杆位于支撑件的内部,所述支撑件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靠近定位杆的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压力传感器接触,所述支撑件远离扶正板的一端设置有接触件,所述接触件呈圆盘形设置,且所述接触件的圆周侧壁设置有凹槽。

13、一种古建筑土墙扶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一,对原始地基基础加固,在老墙的土墙墙体两侧挖注浆孔道,使用注浆设备对所述注浆孔内浇注浆液,所述浆液为水泥浆水灰比例为1:0.5,在每立方浆液中掺入5%的水玻璃和10%的树脂,注浆过程分为两次,两次注浆时间间隔为4~6h;

15、步骤二,对老墙的土墙墙体进行加固,在墙体地面标高以下安装加固地基,在内侧墙体上凿出横向安装槽,将加固地基通过钢筋安装在横向安装槽上;

16、步骤三,将扶正装置取出,然后旋转转动盘,使转动盘带动连接杆和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使移动轮伸出安装仓,从而对扶正装置整体进行支撑,使装置可以进行便携移动,移动到老墙的土墙墙体处时,通过将支撑件与螺纹孔进行匹配连接,从而使定位杆位于支撑件的内部,使挡块与压力传感器接触,同时通过弹簧对接触件进行缓冲,弹簧的弹力通过支撑件在螺纹孔内部的螺纹圈数决定,然后通过加固块与固定螺栓将扶正装置安装在加固地基表面,同时通过第一液压推杆、第二液压推杆和第三液压推杆同步运行,带动扶正板在侧边板之间进行转动,使接触件与土墙墙体进行接触,从而使扶正板适应墙体倾斜的角度;

17、步骤四,对土墙墙体进行注浆,在土墙墙体上间隔设置注浆孔洞,通过所述注浆孔洞对土墙墙体由上而下进行第一次注浆,第一次注浆为无压力注浆;第一次注浆成型后25~35h后进行扶正,通过第一液压推杆、第二液压推杆和第三液压推杆的同步运行带动扶正板进行转动,使转动板带动侧边固定板以及接触件对墙体进行第一次扶正,使土墙墙体与接触件进行接触,从而使接触件内部的弹簧与挡块挤压压力传感器,通过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可实时显示该处固定杆所受土墙墙体的挤压力,施工者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数值了解土墙墙体局部受力情况,便于对土墙墙体整体稳定性的了解;第一次扶正完成后,对土墙墙体由上而下进行第二次注浆,第二次注浆压力为0.6mpa,第二次注浆成型后25~35h后进行第二次扶正;第二次扶正完成后,对土墙墙体由上而下进行第三次注浆,第三次注浆压力为0.6mpa,第三次注浆成型后25~35h后进行第三次扶正;测量墙体垂直度,如果未达到要求则继续重复注浆和扶正,如果达到要求则对土墙墙体进行最终补浆,注浆压力为1mpa,且每次扶正时对土墙墙体的倾角调节不超过3°;

18、步骤五,扶正完毕后,待注浆冷却后,对扶正装置进行拆除,然后对老墙的土墙墙体进行抹灰找平即可。

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上述方案中

21、一、旋转转动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机构(1),所述安装机构(1)包括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所述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之间设置有连接件(15),所述第一安装板(11)的上方设置有扶正机构(4),所述第二安装板(12)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机构(2),所述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的侧边均设置有固定机构(3),所述扶正机构(4)包括侧边板(41),所述侧边板(41)位于第一安装板(11)的上表面,且所述侧边板(41)与第一安装板(11)固定连接,所述侧边板(4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边板(41)之间设置有扶正板(42),所述扶正板(42)的底部与侧边板(41)转动连接,所述侧边板(41)远离支撑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侧边固定板(43),每个所述侧边固定板(43)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1)还包括背板(13),所述背板(13)位于第二安装板(12)远离第一安装板(11)的一侧,所述背板(13)远离第二安装板(12)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配重块(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块(22),所述第一连接块(22)位于扶正板(42)远离侧边固定板(43)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块(22)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22)与第二安装板(1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液压推杆(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推杆(21)、第二液压推杆(23)和第三液压推杆(25)均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第一液压推杆(21)、第二液压推杆(23)和第三液压推杆(25)同步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加固块(31),所述加固块(31)在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的两侧均有设置,所述加固块(31)的中部开设有穿孔(32),所述穿孔(32)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土墙的加固地基连接,每个所述加固块(31)的侧面均设置有移动组件(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33)包括安装仓(3301),所述安装仓(3301)与第一安装板(11)或第二安装板(1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仓(3301)的内部设置有移动轮(3306),所述安装仓(330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3303),所述螺纹槽(3303)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3302),所述螺纹杆(3302)穿过螺纹槽(3303)并延伸至安装仓(3301)的内部,所述螺纹杆(3302)的底部与移动轮(3306)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3302)与螺纹槽(3303)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330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杆(3304),所述连接杆(3304)的顶部设置有转动盘(33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固定板(43)靠近扶正板(4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44),所述连接板(44)与扶正板(42)固定连接,所述侧边固定板(4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48),每个所述螺纹孔(48)的内部均设置有支撑件(4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9)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且所述支撑件(49)与螺纹孔(48)螺纹连接,所述支撑件(49)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扶正板(42)与螺纹孔(48)对应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螺纹环槽(45),所述螺纹环槽(45)的中部设置有定位杆(46),所述定位杆(46)远离扶正板(42)的一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7),所述定位杆(46)位于支撑件(49)的内部,所述支撑件(49)内部设置有弹簧(411),所述弹簧(411)靠近定位杆(46)的一端设置有挡块(412),所述挡块(412)与压力传感器(47)接触,所述支撑件(49)远离扶正板(42)的一端设置有接触件(410),所述接触件(410)呈圆盘形设置,且所述接触件(410)的圆周侧壁设置有凹槽。

9.一种古建筑土墙扶正方法,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一种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机构(1),所述安装机构(1)包括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所述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之间设置有连接件(15),所述第一安装板(11)的上方设置有扶正机构(4),所述第二安装板(12)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机构(2),所述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的侧边均设置有固定机构(3),所述扶正机构(4)包括侧边板(41),所述侧边板(41)位于第一安装板(11)的上表面,且所述侧边板(41)与第一安装板(11)固定连接,所述侧边板(4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边板(41)之间设置有扶正板(42),所述扶正板(42)的底部与侧边板(41)转动连接,所述侧边板(41)远离支撑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侧边固定板(43),每个所述侧边固定板(43)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1)还包括背板(13),所述背板(13)位于第二安装板(12)远离第一安装板(11)的一侧,所述背板(13)远离第二安装板(12)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配重块(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块(22),所述第一连接块(22)位于扶正板(42)远离侧边固定板(43)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块(22)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22)与第二安装板(1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液压推杆(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推杆(21)、第二液压推杆(23)和第三液压推杆(25)均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第一液压推杆(21)、第二液压推杆(23)和第三液压推杆(25)同步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墙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加固块(31),所述加固块(31)在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的两侧均有设置,所述加固块(31)的中部开设有穿孔(32),所述穿孔(32)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土墙的加固地基连接,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万欣范志阳朱幼箕余帅贤洪正得黄瑞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春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