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流道结构、液冷板、液冷板组件和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485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1
本申请涉及液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冷却液流道结构设置于液冷板,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流道组,与进液口连通,进液流道组包括的至少两路进液流道;出液流道组,与出液口连通,出液流道组包括至少两路出液流道,至少两路出液流道中的一组进液流道与至少两路中的一组出液流道分别对应连通。进液流道组中设置至少两路进液流道,相应地在出液流道组中设置至少两路出液流道,相当于在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形成了至少两组相对独立的冷却液流道,保证了冷却液流道结构的布局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冷却液流道结构的换热性能。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液冷板、液冷板组件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液冷,例如涉及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液冷板、液冷板组件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导致电池包的温度过高从而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冷却以防止电池包温度过热。

2、在已公开的实施过程中,对锂离子电池进行的热管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3、相关技术中,液冷板中的冷却液流道通常是通过单一结构的流道进行冷却液的传输,冷却液流道的路径较长且流道结构的分布不均匀,导致液冷板的冷却效率较低,无法保证锂离子电池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

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液冷板、液冷板组件和锂离子电池,冷却液流道结构的布局合理,提升了冷却液流道结构的导热能力和均温性,从而得以对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

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液流道结构设置于液冷板,该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流道组,与进液口连通,进液流道组包括至少两路进液流道;出液流道组,与出液口连通,出液流道组包括至少两路出液流道,至少两路出液流道中的一组进液流道与至少两路中的一组出液流道分别对应连通。

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液冷板,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却液流道嵌入至液冷板本体内,或者冷却液流道由对液冷板本体进行冲压形成。

5、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液冷板组件,该液冷板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液冷板、进液管接头和出液管接头。进液管接头与液冷板中的进液口连通;出液管接头与液冷板中的出液口连通。

6、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模组,上述实施例中的液冷板组件以及导热件。导热件夹设于液冷板组件中的液冷板本体和电池模组之间。

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液流道结构通过在进液流道组中设置至少两路进液流道,相应地在出液流道组中设置至少两路出液流道,相当于在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形成了至少两组相对独立的冷却液流道。提高了冷却液在冷却液流道结构中的流动效率,还进一步保证了冷却液流道结构的布局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冷却液流道结构的换热性能。

8、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液流道结构设置于液冷板,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路进液流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液流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液流道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进液扰流件包括第一进液扰流件,第一进液扰流件设置于第一进液子流道和第二进液子流道的连通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进液扰流件包括第二进液扰流件,第二进液扰流件设置于第二进液流道的弯折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出液口与进液口布置于冷却液流道结构用于与连接管连接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液口、出液口、进液流道组和出液流道组为一体式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出液流道组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液流道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出液流道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出液流道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出液流道还包括:

17.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液冷板本体包括:

19.一种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锂离子电池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液流道结构设置于液冷板,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路进液流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液流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液流道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进液扰流件包括第一进液扰流件,第一进液扰流件设置于第一进液子流道和第二进液子流道的连通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进液扰流件包括第二进液扰流件,第二进液扰流件设置于第二进液流道的弯折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出液口与进液口布置于冷却液流道结构用于与连接管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冬朱逸凡胡亮程斌田春晓何振宇曾繁鹏顾凯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