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PDMS鞘流微通道的微粒分离芯片、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644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流控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PDMS鞘流微通道的微粒分离芯片、装置及方法,芯片包括:由PDMS材料软光刻而成的基片,所述基片上开设有用于通入样品试剂和缓冲剂的入口区、与所述入口区连接的主通道区及与所述主通道区连接的出口区;所述样本试剂与所述缓冲试剂于所述入口区和所述主通道区连接处交汇,所述出口区用于收集1μm与15μm量级的微粒。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不附加物理场的基础上,对1μm与15μm量级的微粒实现高通量、高纯度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流控,涉及一种基于pdms鞘流微通道的微粒分离芯片、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微流控(microfluidics)指的是使用微管道(尺寸为数十到数百微米)处理或操纵微小流体(体积为纳升到阿升)的系统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是一门涉及化学、流体物理、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新兴交叉学科。

2、现有微流道筛分技术通常需要附加磁场/声场/电场来实现对数十微米量级的循环肿瘤细胞(ctc)与1μm量级的血小板的分离,运行效率低,设备校准复杂,而无需附加物理场的被动式微流道分离技术通常具有通量小、分离纯度低的劣势。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dms鞘流微通道的微粒分离芯片,能够在不附加物理场的基础上,实现1μm与15μm微粒的分离,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pdms鞘流微通道的微粒分离芯片,能够在不附加物理场的基础上,对1μm与15μm量级的微粒实现高通量、高纯度的分离。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PDMS鞘流微通道的微粒分离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DMS鞘流微通道的微粒分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区包括用于通入样品试剂的第一入液导管(21)、用于通入缓冲剂的第二入液导管(22)和第三入液导管(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PDMS鞘流微通道的微粒分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区包括由所述主通道区上壁延伸而出的第二出液导管(32)、由所述主通道区下壁延伸而出的的第三出液导管(33)及由所述主通道区端部延伸而出的第一出液导管(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PDMS鞘流微通道的微粒分离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dms鞘流微通道的微粒分离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dms鞘流微通道的微粒分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区包括用于通入样品试剂的第一入液导管(21)、用于通入缓冲剂的第二入液导管(22)和第三入液导管(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pdms鞘流微通道的微粒分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区包括由所述主通道区上壁延伸而出的第二出液导管(32)、由所述主通道区下壁延伸而出的的第三出液导管(33)及由所述主通道区端部延伸而出的第一出液导管(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pdms鞘流微通道的微粒分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液导管(21)、第二入液导管(22)、第三入液导管(23)、第一出液导管(31)、第二出液导管(32)及第三出液导管(33)均为teflon管。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然方越冉启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