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检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斜仪。
技术介绍
1、目前工程方面土体内部位移变化的监测设备-测斜仪分为便携式测斜仪和固定式测斜仪。
2、现有的便携式测斜仪包括活动探头、专用电缆、读数仪和数据通讯处理软件,活动探头通过专用电缆连接于读数仪,借助电缆进行活动探头的升降,通常活动探头提升时进行数据测量,每半米读取并记录一次数据,每测完整根测斜管后将活动探头旋转180°后反方向再进行一次测量。对于现有的便携式测斜仪,其活动探头的升降和换向操作过程是:通过几十米的电缆手动操作,借助活动探头上设置的与测斜导管内壁的导向槽匹配的导轮组,以实现活动探头沿测斜导管的导向槽的上升或者下降,活动探头需要旋转180°换向时,则将其拉出测斜导管,旋转180°换向后再下放至测斜管内,操作及其繁琐。此外操作者的人为因素产生的测量误差影响大,现有的固定式测斜仪,其传动机构外置于测斜管外部,外形尺寸大,设备安装后妨碍工地其它设备通行,并且无法进行活动探头换向后反方向的测量,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测斜仪,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测斜仪,包括活动探头、升降缆绳,承载筒、固定座、固定柱、测斜转向驱动机构和测斜升降驱动机构,所述活动探头设置与测斜导管内壁的导向槽匹配的导轮组;
4、所述固定座用于卡固于所述测斜导管顶端,其内安装所述测斜转向驱动机构;
5、所述承
6、所述测斜升降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承载筒内的上段;
7、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承载筒下方,用于固定于所述测斜导管的底端,其顶端设置从动轮;
8、所述活动探头位于所述测斜升降驱动机构和固定柱之间;
9、所述升降缆绳的一端绕过所述从动轮后连接于所述活动探头的下端,另一端绕过所述测斜升降驱动机构的转动部后连接于所述活动探头的上端,通过所述测斜升降驱动机构能带动所述升降缆绳移动,使所述活动探头能上下移动;
10、所述承载筒内壁设置用于与所述测斜导管内壁的导向槽上下匹配的导槽,所述活动探头上升至所述承载筒内时,其所述导轮组卡于所述导槽,以使所述活动探头相对于所述承载筒环向定位,在所述活动探头下降至所述承载筒下方时,其所述导轮组能卡于所述测斜导管内壁的导向槽,以使所述活动探头相对于所述测斜导管环向定位。
1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用于卡固于所述测斜导管顶端的固定销。
12、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支撑座,所述承载筒设置轴肩,通过所述轴肩支撑放置于所述支撑座,实现所述承载筒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的下限位;所述承载筒内的上端设置内齿,所述测斜转向驱动机构的转矩输出端通过驱动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承载筒的内齿,以能驱动所述承载筒转动180°。
13、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齿轮组包括安装于所述测斜转向驱动机构的转矩输出端的大齿轮,以及啮合于所述大齿轮和内齿的小齿轮。
14、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测斜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承载筒的基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基座的驱动轮组和动力装置;所述升降缆绳绕过作为所述测斜升降驱动机构的转动部的所述驱动轮组,所述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轮组的转矩输入轴,用于带动所述驱动轮组转动,继而带动所述升降缆绳沿绳长方向移动。
15、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的下端设置上接触头,所述活动探头的上端设置用于接触所述上接触头的下接触头;所述升降缆绳贯穿所述上接触头和下接触头。
16、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探头的下端设置与所述升降缆绳一端连接的下缆绳固定套,所述活动探头的上端设置与所述升降缆绳另一端连接的上缆绳固定套;所述上缆绳固定套位于所述下接触头和所述导轮组之间。
17、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轮组有两个,且分别分布于所述活动探头的上、下段;对于每个所述导轮组,其包括一个位于高位的高导轮和一个位于低位的低导轮,该高导轮和低导轮分布于所述活动探头的相对侧,且它们安装于同一弹簧架;两个所述导轮组的高导轮位于同一侧,低导轮位于同一侧;
18、所述承载筒内具有四条沿环向内壁均匀分布的所述导槽,相对的两条所述导槽分别用于匹配限位和引导所述高导轮和低导轮;所述测斜导管内具有四条所述导向槽,相对的两条所述导向槽分别用于匹配限位和引导所述高导轮和低导轮;
19、所述承载筒的导槽与所述测斜导管的导向槽上下一一匹配对应,使所述导轮组能从所述承载筒的导槽过渡于所述测斜导管的导向槽。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1、1)该测斜仪通过活动探头和导轮组与测斜导管内壁的导向槽匹配,能够在测斜导管内进行准确的斜度测量,导轮组的定位确保了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降低了误差。
22、2)测斜转向驱动机构和测斜升降驱动机构的结合,对承载筒和活动探头进行精确的转向和升降控制,且承载筒的导槽设计与测斜导管的导向槽相对应匹配,使活动探头在上下移动过程中,能在承载筒和测斜导管之间完成过渡而不发生偏转,保障了活动探头在管内180°旋转,这使得在工程施工监测中需要进行正、反测量操作时,不用将活动探头从测斜导管内取出调整方向,而是在测斜导管内便可完成换向操作。
23、3)测斜仪的固定座、承载筒和固定柱的设计使其能够方便地卡固于测斜导管的顶端和底端,确保了稳固的安装,并杜绝了升降缆绳运行中的缠绕,这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移动或松动,从而提高了测斜的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
24、4)测斜升降驱动机构和升降缆绳的组合使得活动探头能够在测斜导管内上下移动,适应不同深度的测斜导管,这种灵活性使测斜仪适用于各种工程施工场景,不用人工在测斜导管外拉扯几十米的电缆线,操作更方便,降低了操作者劳动强度,且便于远程无人自动化测量。
25、5)活动探头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通过导轮组与承载筒的导槽和测斜导管的导向槽的配合,实现了自动的环向定位,这有助于确保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6、总的来说,本测斜仪降低了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了测量效率,杜绝人为操作误差,提高了斜度测量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工程施工中实时掌握监测数据,从而提高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斜仪,包括活动探头(7)和升降缆绳(4),所述活动探头(7)设置与测斜导管(24)内壁的导向槽匹配的导轮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筒(1)、固定座(2)、固定柱(3)、测斜转向驱动机构(5)和测斜升降驱动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设置有用于卡固于所述测斜导管(24)顶端的固定销(8);所述固定座(2)内设置支撑座(10),所述承载筒(1)设置轴肩(12),通过所述轴肩(12)支撑放置于所述支撑座(10),实现所述承载筒(1)相对于所述固定座(2)的下限位;所述承载筒(1)内的上端设置内齿(11),所述测斜转向驱动机构(5)的转矩输出端通过驱动齿轮组(9)传动连接所述承载筒(1)的内齿(11),以能驱动所述承载筒(1)转动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组(9)包括安装于所述测斜转向驱动机构(5)的转矩输出端的大齿轮,以及啮合于所述大齿轮和内齿(11)的小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斜升降驱动机构(6)包括固定于所述承载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5)的下端设置上接触头(14),所述活动探头(7)的上端设置用于接触所述上接触头(14)的下接触头(22);所述升降缆绳(4)贯穿所述上接触头(14)和下接触头(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探头(7)的下端设置与所述升降缆绳(4)一端连接的下缆绳固定套(21),所述活动探头(7)的上端设置与所述升降缆绳(4)另一端连接的上缆绳固定套(23);所述上缆绳固定套(23)位于所述下接触头(22)和所述导轮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组有两个,且分别分布于所述活动探头(7)的上、下段;对于每个所述导轮组,其包括一个位于高位的高导轮(19)和一个位于低位的低导轮(20),该高导轮(19)和低导轮(20)分布于所述活动探头(7)的相对侧,且它们安装于同一弹簧架;两个所述导轮组的高导轮(19)位于同一侧,低导轮(20)位于同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斜仪,包括活动探头(7)和升降缆绳(4),所述活动探头(7)设置与测斜导管(24)内壁的导向槽匹配的导轮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筒(1)、固定座(2)、固定柱(3)、测斜转向驱动机构(5)和测斜升降驱动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设置有用于卡固于所述测斜导管(24)顶端的固定销(8);所述固定座(2)内设置支撑座(10),所述承载筒(1)设置轴肩(12),通过所述轴肩(12)支撑放置于所述支撑座(10),实现所述承载筒(1)相对于所述固定座(2)的下限位;所述承载筒(1)内的上端设置内齿(11),所述测斜转向驱动机构(5)的转矩输出端通过驱动齿轮组(9)传动连接所述承载筒(1)的内齿(11),以能驱动所述承载筒(1)转动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组(9)包括安装于所述测斜转向驱动机构(5)的转矩输出端的大齿轮,以及啮合于所述大齿轮和内齿(11)的小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斜升降驱动机构(6)包括固定于所述承载筒(1)的基座(15),以及安装于所述基座(15)的驱动轮组(17)和动力装置(16);所述升降缆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剑,高红兵,袁玮,刘志强,裴涛涛,杜俊,李红刚,杨有何,张龙,王耀,张博,孟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