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358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0
本技术涉及人脸抓拍相机技术领域,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包括相机防护壳,所述相机防护壳的背面设置有便于为线材提供活动空间的活动机构,所述相机防护壳的内部设置有抓拍相机主体,所述相机防护壳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便于对抓拍相机主体的抓拍角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滑动底板固定连接在相机防护壳的内腔底部,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滑动底板的内部,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动底板的内部,所述调节柱固定连接在滑块的上表面。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通过在抓拍相机主体底部的滑动顶板内滑动有调节柱和滑块,滑块受丝杆控制,以便于对抓拍相机主体的角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人脸抓拍相机,具体为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


技术介绍

1、人脸抓拍机是一款可以对人脸进行追踪、识别、智能放大的高清监控智能摄像机。

2、专利文件cn210807458u公开了人脸抓拍机,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遮光罩和壳体;遮光罩的部分罩体向下延伸形成沉孔结构,沉孔结构中的沉孔为跑道形状的阶梯孔;壳体设有与沉孔结构的外边缘配合的凹槽,且凹槽的长度大于沉孔结构的外边缘的长度预设尺寸;遮光罩的沉孔结构与凹槽的底部经由第一连接件连接,以使第一连接件的头部沉入阶梯孔中,以及使沉孔结构置入凹槽中,且沉孔结构具备沿凹槽的长度方向滑动预设尺寸的能力。该实施方式实现了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遮光罩的遮光范围,提高了遮光效果”;

3、上述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对相机的抓拍角度进行调节和防止尾端导线防挤压结构,使的该相机在使用过程中,若被拍摄人未完整出现在镜头内,则无法对行人的面部信息进行抓拍采集,且由于现有抓拍相机尾端导线与相机连接完成后直接固定在支架或防护壳内,若相机旋转过程中极易挤压导线导致断裂或损坏,不便于使用,基于现有的技术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具备对相机的抓拍角度进行调节和防止尾端导线防挤压的优点,解决了被拍摄人未完整出现在镜头内,则无法对行人的面部信息进行抓拍采集,相机旋转过程中极易挤压导线导致断裂或损坏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包括相机防护壳,所述相机防护壳的背面设置有便于为线材提供活动空间的活动机构,所述相机防护壳的内部设置有抓拍相机主体,所述相机防护壳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便于对抓拍相机主体的抓拍角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

3、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动底板、丝杆、滑块和调节柱,所述滑动底板固定连接在相机防护壳的内腔底部,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滑动底板的内部,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动底板的内部,所述调节柱固定连接在滑块的上表面。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控制机和滑动顶板,所述控制机固定装配在滑动底板的外侧,所述滑动顶板固定连接在抓拍相机主体的下表面。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机构包括防护背板、活动槽、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置线槽和连接块,所述防护背板固定连接在相机防护壳的背面,所述活动槽贯穿开设在防护背板的内部,所述第一活动板滑动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所述第二活动板滑动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所述置线槽开设在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相对的一侧,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上。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相机防护壳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透镜,所述相机防护壳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抽拉外壳,所述相机防护壳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护顶盖,所述相机防护壳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转轴。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抓拍相机主体固定连接在转轴的顶端,所述抓拍相机主体的镜头设置在透镜后方。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活动板上的连接块与第二活动板上的连接块相卡接。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控制机的一侧,所述控制机与抓拍相机主体电信号连接,所述调节柱滑动连接在滑动顶板的内部。

10、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该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通过在抓拍相机主体检测到被抓拍对象位置靠左时,此时控制机则带动丝杆顺时针转动,将滑块向远离控制机的一侧推动,此时移动的滑块带动调节柱随之移动,在滑动顶板的限位下使抓拍相机主体以转轴为支点进行转动,直至抓拍相机主体可完全对被摄人面部进行捕捉即可,反之控制控制机逆时针旋转即可,该装置便于调节抓拍相机主体的抓拍角度。

12、2、该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通过将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打开将线材从置线槽内穿入与抓拍相机主体连接,然后将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关闭由连接块进行锁定,在抓拍相机主体旋转过程中其尾端的导线也会随之旋转,由于导线设置在置线槽的内部,使的导线旋转时也会带动夹持导线的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随之在活动槽的内部移动,从而有效防止导线固定在相机防护壳内部抓拍相机主体旋转时反复挤压导线导致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包括相机防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防护壳(1)的背面设置有便于为线材提供活动空间的活动机构(2),所述相机防护壳(1)的内部设置有抓拍相机主体(105),所述相机防护壳(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便于对抓拍相机主体(105)的抓拍角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还包括控制机(303)和滑动顶板(306),所述控制机(303)固定装配在滑动底板(301)的外侧,所述滑动顶板(306)固定连接在抓拍相机主体(105)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机构(2)包括防护背板(201)、活动槽(202)、第一活动板(203)、第二活动板(204)、置线槽(205)和连接块(206),所述防护背板(201)固定连接在相机防护壳(1)的背面,所述活动槽(202)贯穿开设在防护背板(201)的内部,所述第一活动板(203)滑动连接在活动槽(202)的内部,所述第二活动板(204)滑动连接在活动槽(202)的内部,所述置线槽(205)开设在第一活动板(203)和第二活动板(204)相对的一侧,所述连接块(206)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动板(203)和第二活动板(20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防护壳(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透镜(101),所述相机防护壳(1)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抽拉外壳(102),所述相机防护壳(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护顶盖(103),所述相机防护壳(1)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0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拍相机主体(105)固定连接在转轴(104)的顶端,所述抓拍相机主体(105)的镜头设置在透镜(101)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203)上的连接块(206)与第二活动板(204)上的连接块(206)相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02)转动连接在控制机(303)的一侧,所述控制机(303)与抓拍相机主体(105)电信号连接,所述调节柱(305)滑动连接在滑动顶板(306)的内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包括相机防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防护壳(1)的背面设置有便于为线材提供活动空间的活动机构(2),所述相机防护壳(1)的内部设置有抓拍相机主体(105),所述相机防护壳(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便于对抓拍相机主体(105)的抓拍角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还包括控制机(303)和滑动顶板(306),所述控制机(303)固定装配在滑动底板(301)的外侧,所述滑动顶板(306)固定连接在抓拍相机主体(105)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人脸抓拍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机构(2)包括防护背板(201)、活动槽(202)、第一活动板(203)、第二活动板(204)、置线槽(205)和连接块(206),所述防护背板(201)固定连接在相机防护壳(1)的背面,所述活动槽(202)贯穿开设在防护背板(201)的内部,所述第一活动板(203)滑动连接在活动槽(202)的内部,所述第二活动板(204)滑动连接在活动槽(202)的内部,所述置线槽(205)开设在第一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段佳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名图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