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175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9
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钢管和电切片,电切片设置在钢管的一侧,钢管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钢管远离电切片的一侧设置有外套管,外套管沿内部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抽吸管,外套管沿外侧面至内壁处开设有至少2个开槽,开槽的下方沿外套管的内壁面设置有支撑板,通过在进水管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调节块以及具有坡面结构的支撑板,这样使得当需要对进水管的水流大小进行控制时,可以让调节块进行直线滑动,这样可以对位于调节块和支撑板之间的进水管、抽吸管进行接触挤压,通过挤压可以对进水管、抽吸管的流量进行控制,这样就便于让主刀医生能够方便、精准的调整盐水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


技术介绍

1、等离子刀头是一种常用于医疗和美容手术中的设备,利用高频电能使刀片产生等离子效果,以实现电切和电凝的操作。然而,目前的等离子刀头在工作原理上存在一些限制和缺陷。在一些设计中,需要将等离子刀头浸泡在盐水中以产生等离子效果。为此,等离子刀头通常配备一个进水装置,通过外接输液管提供盐水,盐水的流量由输液管上的流量控制器控制,而流量控制器通常位于距离等离子刀头较远的位置。在手术过程中,助手需要听从主刀的口令,通过调整流量控制器的开度来调整水流量大小,然而,这种设计却存在一些缺陷和不便之处。

2、首先,流量控制器位于距离等离子刀头较远的位置,导致主刀在调整水流量时需要依赖助手的操作,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方便性。主刀需要时刻关注手术进程,并与助手保持沟通,以确保水流量能够及时和准确地调整。这增加了手术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成本。

3、其次,等离子刀头的水流量大小通常需要根据手术的进程和需要进行实时调整。由于流量控制器位置的限制,调整水流量的速度和精度可能受到限制,令主刀在手术过程中无法迅速做出必要的调整。这可能会导致手术操作的不稳定性和效果的不一致性,因此,为解决这些缺陷,特提出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让主刀医生能够方便、精准的调整水流量,从而提高手术操作的效果和稳定性。

<p>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包括钢管和电切片,电切片设置在钢管的一侧,钢管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钢管远离电切片的一侧设置有外套管,外套管沿内部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抽吸管,进水管和抽吸管与钢管连通设置,外套管沿外侧面至内壁处开设有至少2个开槽,开槽朝向进水管和抽吸管,开槽的下方沿外套管的内壁面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一侧呈坡面结构,进水管、抽吸管的一部分放置在支撑板的顶部以及坡面结构上,开槽沿内壁面滑动设置有调节块,调节块与进水管、抽吸管相互接触设置。

3、优选的:调节块呈圆轮形结构,调节块的外侧延伸至外套管的外部。

4、优选的:开槽沿内壁前侧面和内壁后侧面直线开设有滑槽,调节块朝向滑槽的一侧沿中心轴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第一连接杆,滑槽沿内部适配且滑动设置有滑块,滑块朝向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与第一连接杆相对,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动槽内壁面转动设置。

5、优选的:第一连接杆的上方左侧处沿调节块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伸入至滑槽中,滑槽沿内壁顶端面分布开设有2-4个定位槽,其中定位槽与开槽相互连通,调节块带动第二连接杆旋转时,可以让第二连接杆转向至定位槽内。

6、优选的:定位槽呈弧形条结构,定位槽与第二连接杆的转动幅度相互匹配。

7、优选的:转动槽的内壁上端左侧处开设有弧条形结构的限位槽,限位槽沿内部上端滑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相连,限位槽沿内部下端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块相连。

8、优选的:进水管的一端与第一通道连通,进水管用于让外部的盐水注入到第一通道中,然后盐水经第一通道喷向电切片,以使电切片产生等离子效果。

9、优选的:抽吸管的一端与第二通道连通,抽吸管用于将术后的积液通过第二通道进行回收吸入。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1、1.相比较现有技术,本方案通过在进水管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调节块以及具有坡面结构的支撑板,这样使得当需要对进水管的水流大小进行控制时,可以让调节块进行直线滑动,这样可以对位于调节块和支撑板之间的进水管、抽吸管进行接触挤压,通过挤压可以对进水管、抽吸管的流量进行控制,这样就便于让主刀医生能够方便、精准的调整盐水流量。

12、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调节块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使得当需要让进水管的出水量保持恒定状态时,可以调节块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进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让第二连接杆从滑槽旋转至定位槽内,这样就可以通过定位槽对第二连接杆进行限位,限位后就可以对调节块起到固定的作用,当调节块被固定后,进水管的出水量也可以得到控制,从而让进水管能够进行稳定且持续的出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包括钢管(1)和电切片(11),所述电切片(11)设置在钢管(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21),所述钢管(1)远离电切片(11)的一侧设置有外套管(4),所述外套管(4)沿内部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3)和抽吸管(31),所述进水管(3)和抽吸管(31)与钢管(1)连通设置,所述外套管(4)沿外侧面至内壁处开设有至少2个开槽(41),所述开槽(41)朝向进水管(3)和抽吸管(31),所述开槽(41)的下方沿外套管(4)的内壁面设置有支撑板(48),所述支撑板(48)的顶部一侧呈坡面结构,所述进水管(3)、抽吸管(31)的一部分放置在支撑板(48)的顶部以及坡面结构上,所述开槽(41)沿内壁面滑动设置有调节块(5),所述调节块(5)与进水管(3)、抽吸管(31)相互接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呈圆轮形结构,调节块(5)的外侧延伸至外套管(4)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41)沿内壁前侧面和内壁后侧面直线开设有滑槽(42),调节块(5)朝向滑槽(42)的一侧沿中心轴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第一连接杆(51),滑槽(42)沿内部适配且滑动设置有滑块(43),滑块(43)朝向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44),转动槽(44)与第一连接杆(51)相对,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与转动槽(44)内壁面转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51)的上方左侧处沿调节块(5)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2)的一端伸入至滑槽(42)中,滑槽(42)沿内壁顶端面分布开设有2-4个定位槽(421),其中定位槽(421)与开槽(41)相互连通,调节块(5)带动第二连接杆(52)旋转时,可以让第二连接杆(52)转向至定位槽(4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421)呈弧形条结构,定位槽(421)与第二连接杆(52)的转动幅度相互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槽(44)的内壁上端左侧处开设有弧条形结构的限位槽(45),限位槽(45)沿内部上端滑动设置有限位块(46),限位块(4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51)相连,限位槽(45)沿内部下端设置有弹簧(47),弹簧(47)的一端与限位块(46)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的一端与第一通道(2)连通,进水管(3)用于让外部的盐水注入到第一通道(2)中,然后盐水经第一通道(2)喷向电切片(11),以使电切片(11)产生等离子效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31)的一端与第二通道(21)连通,抽吸管(31)用于将术后的积液通过第二通道(21)进行回收吸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包括钢管(1)和电切片(11),所述电切片(11)设置在钢管(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21),所述钢管(1)远离电切片(11)的一侧设置有外套管(4),所述外套管(4)沿内部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3)和抽吸管(31),所述进水管(3)和抽吸管(31)与钢管(1)连通设置,所述外套管(4)沿外侧面至内壁处开设有至少2个开槽(41),所述开槽(41)朝向进水管(3)和抽吸管(31),所述开槽(41)的下方沿外套管(4)的内壁面设置有支撑板(48),所述支撑板(48)的顶部一侧呈坡面结构,所述进水管(3)、抽吸管(31)的一部分放置在支撑板(48)的顶部以及坡面结构上,所述开槽(41)沿内壁面滑动设置有调节块(5),所述调节块(5)与进水管(3)、抽吸管(31)相互接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呈圆轮形结构,调节块(5)的外侧延伸至外套管(4)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行调节水流大小的等离子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41)沿内壁前侧面和内壁后侧面直线开设有滑槽(42),调节块(5)朝向滑槽(42)的一侧沿中心轴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第一连接杆(51),滑槽(42)沿内部适配且滑动设置有滑块(43),滑块(43)朝向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44),转动槽(44)与第一连接杆(51)相对,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与转动槽(44)内壁面转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斌杨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