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技术

技术编号:4126065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今高温气井井筒返排液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等基本物性参数在计算过程中与传统返排液基础物性参数计算差距较大,使得后续在应用气井井筒返排液基础物性参数进行气井的井筒多相流计算和积液模型的计算时与实际存在误差。获取高温气井返排液,借助实验设备模拟返排液所处气井温度,测试高温气井返排液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将计算结果与传统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整合计算误差,得到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评价体系有效性强,多重评价,说服性强,可推广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


技术介绍

1、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各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剧。在天然气的开采方面,天然气的开采也由常规天然气开采转向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开采的地层环境也转向高温气井,面对开采难度的加大,迫切需要更加科学、准确和高效的开采技术。在研究中发现,高温气井的井筒多相流计算,以及井筒积液等模型的计算,均需要获取准确气井返排液的基本物性参数,如返排液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等,然而对于高温气井返排液基础物性参数的计算鲜有报道,传统的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没有考虑高温情况,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

2、因此亟需一种能真实、准确的反应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获取的高温气井返排液,通过实验室设备,将返排液加温至气井真实温度下测定返排液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并对测试结果与传统基础物性参数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整合计算误差,得到一种优选的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从而实现对高温气井的开采过程的改进和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今高温气井井筒返排液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等基本物性参数在计算过程中与传统返排液基础物性参数计算差距较大,特别对于高温气井而言,传统的返排液并未考虑到实际高温情况,导致计算数值与实际实验数据存在差值,使得后续在应用气井井筒返排液基础物性参数进行气井的井筒多相流计算和积液模型的计算时与实际存在误差,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的方法,模拟高温气井下返排液的所处环境,精确测试高温气井返排液的基本物性参数,并与传统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得到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3、s100、通过气井试压数据,获取气井的地层温度t0,恢复气井生产后,获取气井的返排液;s200、利用哈克marsiii旋转流变仪,测试气井返排液在温度梯度10℃下逐渐升温至气井的地层温度t0时对应的粘度变化;

4、s300、通过对获取的气井返排液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测试气井返排液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

5、μ0=-0.0145t2+1.425t+22.276

6、式中,μc为测试气井返排液的粘度,mpa·s;t为测试温度,℃;

7、s400、将拟合得到的测试气井返排液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与传统气井返排液黏度公式进行对比,去除温度低于60℃下的数据,整合计算误差,优选得到高温气井返排液粘度计算公式μa;

8、μa=-0.6132t+96.0455

9、式中,μa为高温气井返排液的粘度,mpa·s;t为气井温度,℃;

10、s500、利用dmahpa高温高压密度仪,测试气井返排液在温度梯度10℃下逐渐升温至气井的地层温度t0时对应的密度变化;

11、s600、通过对获取的气井返排液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测试气井返排液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

12、ρc=-5×10-6t2-9×10-5t+1.0188

13、式中,ρc为测试气井返排液的密度,g/cm3;t为测试温度,℃;

14、s700、将拟合得到的测试气井返排液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与传统气井返排液密度公式进行对比,去除温度低于60℃下的数据,整合计算误差,优选得到高温气井返排液密度计算公式ρa;

15、ρa=-0.0009t+1.0724

16、式中,ρa为高温气井返排液的密度,g/cm3;t为气井温度,℃;

17、s800、利用krussdsa30s界面张力参数一体测量系统,测试气井返排液在温度梯度10℃下逐渐升温至气井的地层温度t0时对应的表面张力变化;

18、s900、通过对获取的气井返排液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测试气井返排液表面张力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

19、σc=0.00085t2-0.2192t+75.93

20、式中,σc为测试气井返排液的表面张力,mn/m;t为测试温度,℃;

21、s100、将拟合得到的测试气井返排液表面张力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与传统气井返排液表面张力公式进行对比,去除温度低于60℃下的数据,整合计算误差,优选得到高温气井返排液表面张力计算公式σa;

22、σa=-12.22ln(t)+118.15

23、式中,σa为气井返排液的表面张力,mn/m;t为返排液温度,℃。

24、进一步所述的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气井返排液黏度公式为

25、μw=exp(1.003-1.479×10-2f+1.982×10-5f2)

26、式中,μw为传统气井返排液黏度mpa·s;f为华氏度,其与摄氏度t的关系可以表示为:f=1.8t+32。

27、进一步所述的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气井返排液密度公式为

28、ρwb=1.083886-5.10546×10-4t-0.306254×10-6t2

29、式中,ρwb为地层水密度,g/cm3;t为气井返排液温度,℃。

30、进一步所述的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气井返排液表面张力为

31、

32、式中,σ为传统气井返排液表面张力,mn/m;t为返排液温度,℃;p为气井地层压力,mpa。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计算方法简捷;(2)计算结果更贴近实际,使结果更具说服性;(3)可推广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气井返排液黏度公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气井返排液密度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气井返排液表面张力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气井返排液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气井返排液黏度公式为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苏琳李晓平谭晓华石佳佳白扬李财绅张航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