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010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申请涉及一种减振器总成,包括缸筒、连杆、缓冲块及防尘盖,连杆可伸缩地安装于缸筒上,防尘盖套装于缸筒上,防尘盖包括端盖,连杆穿过端盖并与缓冲块连接,且缓冲块能够在连杆的带动下与端盖抵接并发生变形;端盖上朝向缓冲块的一端面上设有多组第一凸块组,多组第一凸块组沿着端盖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其中,每组第一凸块组均包括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凸块,多个凸块的截面积自远离连杆的方向逐渐增大。本申请提供的减振器总成,能够有效降低缓冲块与端盖接触时的撞击声,且缓冲块不容易侧向移动,防止摩擦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减振器总成


技术介绍

1、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轮胎会受到路面的激励上跳并通过减振器总成限位。减振器总成中的上限位主要由缓冲块与防尘盖的接触来实现,缓冲块受到防尘盖的挤压后变形限位。防尘盖与缓冲块接触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噪声,有缓冲块与防尘盖的撞击声,有缓冲块与防尘盖的摩擦产生的声音等。

2、现有的防尘盖中,通常在朝向缓冲块的一端面设置多个均匀分布且形状一致的凸块,或者设置多个环状凸块。然而,由于防尘盖上的多个凸块的形状相同,导致防尘盖通过多个凸块与缓冲块接触时的接触面积相同,对撞击产生的异响降噪效果有限;而环形凸块之间的沟槽容易积累油渍并难以导出,导致缓冲块与防尘盖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从而产生摩擦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减振器总成。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减振器总成,应用于汽车中,所述减振器总成包括缸筒、连杆、缓冲块及防尘盖,所述连杆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缸筒上,所述防尘盖套装于所述缸筒上,所述防尘盖包括端盖,所述连杆穿过所述端盖并与所述缓冲块连接,且所述缓冲块能够在所述连杆的带动下与所述端盖抵接并发生变形;

4、所述端盖上朝向所述缓冲块的一端面上设有多组第一凸块组,多组所述第一凸块组沿着所述端盖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其中,每组所述第一凸块组均包括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凸块,多个所述凸块的截面积自远离所述连杆的方向逐渐增大。

>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多个凸块的截面积自远离连杆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端盖上的凸块在靠近连杆的位置截面积小,使得端盖通过凸块刚与缓冲块抵接时,凸块和缓冲块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能够有效降低缓冲块与端盖接触时的撞击声,而且,随着缓冲块的变形,缓冲块和端盖之间的接触范围越来越大,设置凸块的截面积在远离连杆的位置增大,这样能够增大缓冲块侧向滑移的摩擦力,使缓冲块不容易侧向移动,防止摩擦噪声。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端盖的周向方向,多组所述第一凸块组等间距地布置在所述端盖上。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第一凸块组中凸块的数量设定为a,其中,a≥9。

8、可以理解的是,在满足a≥9时,每组第一凸块组中凸块的数量较多,有利于增大端盖朝向缓冲块的一端面的粗糙程度,以便于提升摩擦效果。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组所述第一凸块组中凸块在所述端盖的周向方向组合形成有多组第二凸块组,多组所述第二凸块组沿着所述端盖的径向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第二凸块组中凸块的数量设定为b,其中,b≥20。

11、可以理解的是,在满足b≥20时,每组第二凸块组中凸块的数量较多,有利于增大端盖朝向缓冲块的一端面的粗糙程度,以便于提升摩擦效果。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第二凸块组中凸块的截面积相等。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凸块组中凸块等间距排列。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端盖的圆心,多个所述凸块中心对称。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组所述第一凸块组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油通道,所述第一排油通道沿所述端盖的径向方向延伸;

16、及,相邻两组所述第二凸块组之间形成有第二排油通道,所述第二排油通道沿所述端盖的周向方向延伸。

17、可以理解的是,减振器总成在工作时会挥发油雾并附着在端盖上,导致端盖与缓冲块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而通过设置第一排油通道和第二排油通道,以便于端盖上的油渍排出,且在靠近连杆的位置凸块截面积小,配合第一排油通道及第二排油通道的布置,使得油渍不容易滞留在靠近连杆的位置,避免油渍积累过多降低端盖和缓冲块之间的摩擦效果。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背离所述缓冲块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相邻两根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排气通道;所述防尘盖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通道;

19、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数量设定为c,且c≥10。

20、可以理解的是,缓冲块内形成的空腔在与端盖撞击时会发出排气声,造成异响,而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加强筋,使得从缓冲块空腔排出的空气能够通过排气通道排向外界,避免排气异响,且第一加强筋的数量较多,能够提升防尘盖的结构强度。

21、由于上述方案的应用,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22、本申请请求保护的减振器总成,通过设置多个凸块的截面积自远离连杆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端盖上的凸块在靠近连杆的位置截面积小,使得端盖通过凸块刚与缓冲块抵接时,凸块和缓冲块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能够有效降低缓冲块与端盖接触时的撞击声,而且,随着缓冲块的变形,缓冲块和端盖之间的接触范围越来越大,设置凸块的截面积在远离连杆的位置增大,这样能够增大缓冲块侧向滑移的摩擦力,使缓冲块不容易侧向移动,防止摩擦噪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总成,应用于汽车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总成(100)包括缸筒(40)、连杆(30)、缓冲块(20)及防尘盖(10),所述连杆(30)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缸筒(40)上,所述防尘盖(10)套装于所述缸筒(40)上,所述防尘盖(10)包括端盖(11),所述连杆(30)穿过所述端盖(11)并与所述缓冲块(20)连接,且所述缓冲块(20)能够在所述连杆(30)的带动下与所述端盖(11)抵接并发生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端盖(11)的周向方向,多组所述第一凸块组(1111)等间距地布置在所述端盖(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凸块组(1111)中凸块(111)的数量设定为A,其中,A≥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第一凸块组(1111)中凸块(111)在所述端盖(11)的周向方向组合形成有多组第二凸块组(1112),多组所述第二凸块组(1112)沿着所述端盖(11)的径向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二凸块组(1112)中凸块的数量设定为B,其中,B≥2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二凸块组(1112)中凸块(111)的截面积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凸块组(1112)中凸块(111)等间距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端盖(11)的圆心,多个所述凸块(111)中心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第一凸块组(1111)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油通道(112),所述第一排油通道(112)沿所述端盖(11)的径向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1)背离所述缓冲块(2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2),相邻两根所述第一加强筋(12)之间形成排气通道(121);所述防尘盖(10)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孔(131),所述排气孔(131)连通所述排气通道(1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总成,应用于汽车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总成(100)包括缸筒(40)、连杆(30)、缓冲块(20)及防尘盖(10),所述连杆(30)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缸筒(40)上,所述防尘盖(10)套装于所述缸筒(40)上,所述防尘盖(10)包括端盖(11),所述连杆(30)穿过所述端盖(11)并与所述缓冲块(20)连接,且所述缓冲块(20)能够在所述连杆(30)的带动下与所述端盖(11)抵接并发生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端盖(11)的周向方向,多组所述第一凸块组(1111)等间距地布置在所述端盖(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凸块组(1111)中凸块(111)的数量设定为a,其中,a≥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第一凸块组(1111)中凸块(111)在所述端盖(11)的周向方向组合形成有多组第二凸块组(1112),多组所述第二凸块组(1112)沿着所述端盖(11)的径向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春波王晓云刘维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