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扣结构、极耳端板与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965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卡扣结构、极耳端板与锂电池。一种卡扣结构,其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2个基座,所述2个基座间形成扣合区域;扣合区域上部设置同时与所述2个基座进行连接配合的扣合板,扣合板中部形成导向孔。一种极耳端板,其包括一种卡扣结构。一种锂电池,其包括一种极耳端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锂电池通过卡扣结构能够较佳地防止电芯极耳安装时不同组电芯极耳间的相互搭接引起短路情况,进而提升了生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卡扣结构、极耳端板与锂电池


技术介绍

1、锂电池电池包进行pack时,需要将多片电芯叠合后并于极耳端板通过各自的极耳依次串接。为节约锂电池位于电池包上部的空间,目前在对相邻电芯的对应极耳进行焊接后会进行折弯处理,此过程不仅操作繁琐且易导致极耳间的短接。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卡扣结构。

2、一种卡扣结构,其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2个基座,所述2个基座间形成扣合区域;扣合区域上部设置同时与所述2个基座进行连接配合的扣合板,扣合板中部形成导向孔。

3、本专利技术中的卡扣结构在使用时,2个基座能够固定于电芯支架处,进而较佳地给扣合板提供了安装条件。扣合板设于扣合区域上部,使得扣合板与电芯支架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对应的电芯极耳的极耳安装区域,进而能够适应对应的电芯极耳间的安装。同时扣合板设于极耳安装区域上方,能够较佳地覆盖极耳安装区域的电芯极耳外周部,从而能够在安装电芯极耳时给电芯极耳提供防护,进而较佳地降低了安装电芯极耳时不对应的电芯极耳间的相互搭接引起短路的概率,继而能够提升生产安全性。

4、其中,导向孔内周壁能够对极耳上夹片外周壁形成限位,进而能够在安装极耳上夹片时对极耳上夹片形成导向,并能够较佳地对极耳上夹片与电芯极耳间的位置进行校正,以驱使极耳上夹片处的通孔与电芯极耳处的穿孔对齐,从而方便后续安装螺钉时螺钉穿过通孔与穿孔,进而节省了安装电芯极耳的时间,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5、其中,电芯极耳在安装时,基座能够在不对应的电芯极耳间形成隔离,进而进一步防止了不对应的电芯极耳间的相互搭接。

6、作为优选,基座侧壁处设置第二扣合部,扣合板的对应侧壁处设置第一扣合部;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相配合地实现扣合板与所述2个基座间的可拆卸配合。

7、通过上述结构,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相配合实现扣合板与基座间的可拆卸配合,进而较佳地方便了扣合板的安装与拆卸,以方便了后续检修锂电池时拆卸扣合板。

8、作为优选,导向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2个基座的间隔方向垂直,任一基座在所述间隔方向的两侧处均设置第二扣合部。

9、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得该卡扣结构能够沿间隔方向连续设置;也即2个相邻基座之间均设置扣合板。而当该卡扣结构连续设置后,电芯极耳能够沿导向孔宽度方向弯折,进而能够使对应的电芯极耳在两相邻基座间安装,进而节省了该卡扣结构的使用成本,且提升了电芯极耳安装后的整齐度。

10、作为优选,扣合板两侧部均向下弯折形成折弯部,第一扣合部设于折弯部外侧壁处。

11、通过上述结构,折弯部的设置在提供第一扣合部安装空间的基础上降低了扣合板的厚度,进而较佳地提升了扣合板的抗形变性能,且节省了扣合板的制作成本。

12、作为优选,第一扣合部包括设于折弯部外侧壁处的卡块,第二扣合部包括设于基座侧壁处的卡槽,卡块和卡槽相配合地实现基座与扣合板间的连接。

13、通过上述结构,扣合板的折弯部逐渐从上方插入扣合区域,折弯部外侧壁处的卡块对基座侧壁进行挤压使得折弯部出现形变,当卡块移动至卡槽处后,折弯部回弹使卡块卡入卡槽内,进而实现了基座与扣合板间的连接。

14、作为优选,卡槽上端面形成第一平面,卡块上端面形成用于与第一平面配合的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配合限制卡块与卡槽间的脱离。

15、通过上述结构,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能够较佳地限制卡块与卡槽间的脱离,故而提升了基座与扣合板间连接后的牢固性。

16、作为优选,第一扣合部还包括设于折弯部外侧壁处的的限位块,限位块设于折弯部上方;第二扣合部还包括设于基座侧壁处的限位槽,限位槽设于卡槽上方且向上延伸至基座上端面处,限位槽下端面和限位块下端面相配合以限制卡块与卡槽间的位置。

17、通过上述结构,限位块下端面与限位槽下端面配合能够较佳地限制卡块位于卡槽内的移动,也即限制卡块与卡槽间的相对位置,故而降低了扣合板与基座间的移动幅度,也即提升了基座与扣合板间连接后的稳定性。

18、作为优选,卡块下端面形成第一倾斜面,限位槽下端面形成用于与第一倾斜面滑动配合的第二倾斜面。

19、通过上述结构,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的配合设置,较佳地给卡块的下移提供了导向,进而较佳地提升了折弯部下移的稳定性。

20、作为优选,扣合板中部设有环形板,环形板由扣合板下端面向下凸起形成,导向孔贯穿扣合板与环形板。

21、通过上述结构,卡块卡入卡槽后,环形板下端面能够压紧在弯折后的电芯极耳处,进而能够降低安装电芯极耳时电芯极耳的移动,进而能够对极耳上夹片与电芯极耳间的位置形成限制,以提升电芯极耳的安装效率。

22、作为优选,导向孔内侧壁从环形板下端面至扣合板上端面逐渐向扣合板外周部倾斜。

23、通过上述结构,导向孔内侧壁倾斜设置,使得导向孔上端部开口处的截面积大于极耳上夹片的截面积,进而方便了极耳上夹片的安装,且倾斜设置的导向孔内侧壁能够较佳地给极耳上夹片的安装提供导向。

24、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极耳端板,其包括电芯支架,电芯支架对应电芯极耳处设置极耳穿孔,极耳穿孔处设置任一上述的一种卡扣结构。

25、作为优选,扣合板与电芯支架之间形成极耳安装区域;极耳安装区域处设有呈上下设置的极耳上夹片与极耳下夹片,导向孔内周壁用于与极耳下夹片外周壁配合;极耳上夹片与极耳下夹片之间形成极耳折弯区域;还包括用于驱使极耳上夹片朝向极耳下夹片移动的螺钉,极耳上夹片处设有用于供螺钉穿过的通孔,极耳下夹片处设有用于与螺钉螺纹配合的螺孔。从而便于安装。

26、作为优选,还包括设于电芯支架上端部的平板,平板处设有用于供基座穿过的第一穿孔,以及对应极耳穿孔设置的对合孔;平板处对应极耳下夹片处设有滑动孔,极耳下夹片下端部处向下凸起形成用于与滑动孔间隙配合的限位部;电芯支架上端面处对应限位部处设有凹槽。

27、通过上述结构,较佳对极耳下夹片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平板与扣合板相互配合,能够较佳地对极耳下夹片、电芯极耳与极耳上夹片间的位置进行校正与定位,进而方便了螺钉的安装,也即提升了安装效率。其中,凹槽能够较佳地给穿出螺孔的螺钉下端部提供安装空间。

28、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其包括锂电池本体,锂电池本体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电芯,以及用于放置所述多个电芯且上端部开口的壳体,壳体上方设有任一上述的一种极耳端板;电芯极耳连接于电芯处,电芯极耳穿出极耳穿孔与对合孔的端部用于在极耳折弯区域处弯折,电芯极耳处设有用于供螺钉穿过的穿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2个基座(110),所述2个基座(110)间形成扣合区域;扣合区域上部设置同时与所述2个基座(110)进行连接配合的扣合板(120),扣合板(120)中部形成导向孔(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座(110)侧壁处设置第二扣合部,扣合板(120)的对应侧壁处设置第一扣合部;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相配合地实现扣合板(120)与所述2个基座(110)间的可拆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向孔(1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2个基座(110)的间隔方向垂直,任一基座(110)在所述间隔方向的两侧处均设置第二扣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扣合板(120)两侧部均向下弯折形成折弯部(130),第一扣合部设于折弯部(130)外侧壁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扣合部包括设于折弯部(130)外侧壁处的卡块(231),第二扣合部包括设于基座(110)侧壁处的卡槽(111),卡块(231)和卡槽(111)相配合地实现基座(110)与扣合板(120)间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卡槽(111)上端面形成第一平面(412),卡块(231)上端面形成用于与第一平面(412)配合的第二平面(231b),第一平面(412)和第二平面(231b)相配合限制卡块(231)与卡槽(111)间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扣合部还包括设于折弯部(130)外侧壁处的限位块(131),限位块(131)设于折弯部(130)上方;第二扣合部还包括设于基座(110)侧壁处的限位槽(112),限位槽(112)设于卡槽(111)上方且向上延伸至基座(110)上端面处,限位槽(112)下端面和限位块(131)下端面相配合以限制卡块(231)与卡槽(111)间的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卡块(231)下端面形成第一倾斜面(231a),限位槽(112)下端面形成用于与第一倾斜面(231a)滑动配合的第二倾斜面(112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扣合板(120)中部设有环形板(321),环形板(321)由扣合板(120)下端面向下凸起形成,导向孔(121)贯穿扣合板(120)与环形板(3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向孔(121)内侧壁从环形板(321)下端面至扣合板(120)上端面逐渐向扣合板(120)外周部倾斜。

11.一种极耳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支架(510),电芯支架(510)对应电芯极耳(821)处设置极耳穿孔(710),极耳穿孔(710)处设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极耳端板,其特征在于:扣合板(120)与电芯支架(510)之间形成极耳安装区域;极耳安装区域处设有呈上下设置的极耳上夹片(730a)与极耳下夹片(730b),导向孔(121)内周壁用于与极耳下夹片(730b)外周壁配合;极耳上夹片(730a)与极耳下夹片(730b)之间形成极耳折弯区域;还包括用于驱使极耳上夹片(730a)朝向极耳下夹片(730b)移动的螺钉(750),极耳上夹片(730a)处设有用于供螺钉(750)穿过的通孔(831),极耳下夹片(730b)处设有用于与螺钉(750)螺纹配合的螺孔(74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极耳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电芯支架(510)上端部的平板(520),平板(520)处设有用于供基座(110)穿过的第一穿孔(1010),以及对应极耳穿孔(710)设置的对合孔(760);平板(520)处对应极耳下夹片(730b)处设有滑动孔(780),极耳下夹片(730b)下端部处向下凸起形成用于与滑动孔(780)间隙配合的限位部(810);电芯支架(510)上端面处对应限位部(810)处设有凹槽(790)。

14.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本体,锂电池本体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电芯(1110),以及用于放置所述多个电芯(1110)且上端部开口的壳体(1120),壳体(1120)上方设有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极耳端板;电芯极耳(821)连接于电芯(1110)处,电芯极耳(821)穿出极耳穿孔(710)与对合孔(760)的端部用于在极耳折弯区域处弯折,电芯极耳(821)处设有用于供螺钉(750)穿过的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2个基座(110),所述2个基座(110)间形成扣合区域;扣合区域上部设置同时与所述2个基座(110)进行连接配合的扣合板(120),扣合板(120)中部形成导向孔(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座(110)侧壁处设置第二扣合部,扣合板(120)的对应侧壁处设置第一扣合部;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相配合地实现扣合板(120)与所述2个基座(110)间的可拆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向孔(1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2个基座(110)的间隔方向垂直,任一基座(110)在所述间隔方向的两侧处均设置第二扣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扣合板(120)两侧部均向下弯折形成折弯部(130),第一扣合部设于折弯部(130)外侧壁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扣合部包括设于折弯部(130)外侧壁处的卡块(231),第二扣合部包括设于基座(110)侧壁处的卡槽(111),卡块(231)和卡槽(111)相配合地实现基座(110)与扣合板(120)间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卡槽(111)上端面形成第一平面(412),卡块(231)上端面形成用于与第一平面(412)配合的第二平面(231b),第一平面(412)和第二平面(231b)相配合限制卡块(231)与卡槽(111)间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扣合部还包括设于折弯部(130)外侧壁处的限位块(131),限位块(131)设于折弯部(130)上方;第二扣合部还包括设于基座(110)侧壁处的限位槽(112),限位槽(112)设于卡槽(111)上方且向上延伸至基座(110)上端面处,限位槽(112)下端面和限位块(131)下端面相配合以限制卡块(231)与卡槽(111)间的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卡块(231)下端面形成第一倾斜面(231a),限位槽(112)下端面形成用于与第一倾斜面(231a)滑动配合的第二倾斜面(112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扣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雄毅肖劼王全新周灿苗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宇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