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婕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825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无菌单本体以及设置在无菌单本体上的限位袖筒;无菌单本体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两连接通孔,限位袖筒的两端分别与无菌单本体的两连接通孔连通,形成供人体手臂通过的无菌通道;限位袖筒的尾端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至肩部,限位袖筒的上表面开设有供PICC管置入的穿刺区域,用于暴露待穿刺的人体外周手臂静脉位置;限位袖筒上设有用于将穿刺区域固定在人体手臂上的定位组件;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穿戴效率,穿刺区域在手术过程中位置稳定,确保穿刺区域暴露的手术区域始终处于无菌环境下,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PICC管置入的安全性,增强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


技术介绍

1、picc置管术全称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利用导管插入外周手臂静脉,使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如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可避免药物与手臂静脉直接接触,从而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是可以长期留置、安全使用的输液路径。

2、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3、目前,在picc置管时,必须遵守最大无菌屏障要求,需要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并戴无菌手套,患者的手部通过多片治疗巾包饶在穿刺区域四周,暴露出待穿刺区域,通过胶布或胶贴等固定,操作繁琐,浪费时间,而且,患者因活动或者出汗、出油可能使胶布或胶贴失去粘性,造成治疗巾脱落,污染穿刺区域,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环境,造成患者的穿刺点发生感染,严重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多片治疗巾组合包饶患者手部的穿刺区域四周,再通过胶布或胶贴等固定,操作繁琐,浪费时间,而且,患者因活动或者出汗、出油可能使胶布或胶贴失去粘性,造成治疗巾脱落,污染穿刺区域,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环境,造成患者的穿刺点发生感染,严重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包括无菌单本体以及设置在无菌单本体上的限位袖筒;所述无菌单本体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两连接通孔,所述限位袖筒的两端分别与无菌单本体的两连接通孔连通,形成供人体手臂通过的无菌通道;所述限位袖筒的尾端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至肩部,所述限位袖筒的上表面开设有供picc管置入的穿刺区域,用于暴露待穿刺的人体外周手臂静脉位置;所述限位袖筒上设有用于将穿刺区域固定在人体手臂上的定位组件。

4、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环形闭合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沿限位袖筒的周向延伸,所述限位袖筒靠近穿刺区域的部分至少设置一条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不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

5、优选地,所述限位袖筒的两端分别设有收口结构;

6、优选地,所述无菌单本体的平面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7、优选地,所述无菌单本体的平面形状为方形,所述限位袖筒的内径为40cm-45cm,所述限位袖筒的尾端与无菌单本体的上边缘之间的竖直间距为55cm-65cm,所述限位袖筒的尾端与无菌单本体靠近限位袖筒尾端的一侧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为55cm-65cm;

8、优选地,所述穿刺区域的平面形状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9、优选地,所述穿刺区域的平面形状为方形,所述穿刺区域长度为30cm,宽度为25cm;

10、优选地,所述弹性带与穿刺区域之间的水平间距为10cm。

11、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2、1.本技术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多片治疗巾组合包饶患者手部的穿刺区域四周,再通过胶布或胶贴等固定,操作繁琐,浪费时间,而且,患者因活动或者出汗、出油可能使胶布或胶贴失去粘性,造成治疗巾脱落,污染穿刺区域,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环境,造成患者的穿刺点发生感染,严重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无菌单本体以及设置在无菌单本体上的限位袖筒;无菌单本体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两连接通孔,限位袖筒的两端分别与无菌单本体的两连接通孔连通,形成供人体手臂通过的无菌通道,限位袖筒的尾端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至肩部,限位袖筒的上表面开设有供picc管置入的穿刺区域,用于暴露待穿刺的人体的外周手臂静脉位置,限位袖筒上设有用于将穿刺区域固定在人体手臂上的定位组件。在穿戴时,只需将患者的手臂从限位袖筒的尾端插入,然后从限位袖筒前端穿出即可,大大节省了术前准备时间,提高穿戴效率,而且,限位袖筒上的定位组件,可以在调整完穿刺区域在患者手臂上的位置后,使待穿刺的外周手臂静脉位置完全暴露在穿刺区域内,保证穿刺区域在手术过程中位置稳定,确保穿刺区域暴露的手术区域始终处于无菌环境下,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picc管置入的安全性。

13、2.通过在限位袖筒靠近穿刺区域的部分至少设置一条弹性带,弹性带使限位袖筒的内径收缩,使穿刺区域稳定地固定在患者手臂上,确保待穿刺的外周手臂静脉位置完全暴露在穿刺区域内,不需要额外使用胶布或胶贴等粘贴,连接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增强实用性。

14、3.限位袖筒的两端分别设有收口结构,与弹性带相配合,避免限位袖筒发生跑偏,有效地将限位袖筒固定在患者手臂上,保证穿刺区域在手术过程中位置稳定,确保穿刺区域暴露的手术区域始终处于无菌环境下,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picc管置入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其特征在于,包括无菌单本体以及设置在无菌单本体上的限位袖筒;所述无菌单本体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两连接通孔,所述限位袖筒的两端分别与无菌单本体的两连接通孔连通,形成供人体手臂通过的无菌通道;所述限位袖筒的尾端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至肩部,所述限位袖筒的上表面开设有供PICC管置入的穿刺区域,用于暴露待穿刺的人体的外周手臂静脉位置,用于暴露待穿刺的人体外周手臂静脉位置;所述限位袖筒上设有用于将穿刺区域固定在人体手臂上的定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环形闭合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沿限位袖筒的周向延伸,所述限位袖筒靠近穿刺区域的部分至少设置一条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不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袖筒的两端分别设有收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单本体的平面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单本体的平面形状为方形,所述限位袖筒的内径为40cm-45cm,所述限位袖筒的尾端与无菌单本体的上边缘之间的竖直间距为55cm-65cm,所述限位袖筒的尾端与无菌单本体靠近限位袖筒尾端的一侧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为55cm-6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区域的平面形状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区域的平面形状为方形,所述穿刺区域长度为30cm,宽度为25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与穿刺区域之间的水平间距为10c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其特征在于,包括无菌单本体以及设置在无菌单本体上的限位袖筒;所述无菌单本体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两连接通孔,所述限位袖筒的两端分别与无菌单本体的两连接通孔连通,形成供人体手臂通过的无菌通道;所述限位袖筒的尾端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至肩部,所述限位袖筒的上表面开设有供picc管置入的穿刺区域,用于暴露待穿刺的人体的外周手臂静脉位置,用于暴露待穿刺的人体外周手臂静脉位置;所述限位袖筒上设有用于将穿刺区域固定在人体手臂上的定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环形闭合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沿限位袖筒的周向延伸,所述限位袖筒靠近穿刺区域的部分至少设置一条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不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置入picc管专用无菌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袖筒的两端分别设有收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婕
申请(专利权)人:闫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