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5817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根据各气层的产能预测曲线获取各气层的无阻流量上限,根据IPR预测曲线获取各气层的无阻流量下限;根据各气层的无阻流量上限、无阻流量下限,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气层的合层无阻流量;根据合层无阻流量,计算预测井生产时的预测产能范围;另外根据预设管柱的油管内径、预测井的井口油压范围及预测井内介质的参数,计算预测井若采用预设管柱的预测携液流量范围;将预测产能范围与预测井采用预设管柱的预测携液流量范围进行比对,判断预测井是否适合使用多层压采一体化管柱或单层压采一体化管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简单、预测所用参数容易得到,并且预测用时短、成本低、预测数据较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田开发技术中的致密油气藏的产能预测技术,具体涉及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压采一体化”技术采用压采一体化管柱,在压裂后无需更换生产管柱即可直接试气、投产,可降低施工成本、节省作业时间,同时可避免储层伤害。所以为了提高产量或者使产量保持相对稳定,压采一体化已成为气田开发研究的重点技术。该技术可见于申请公布号cn112412404a的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分层压裂用全通径可溶滑套组件多级压裂管柱及其压裂方法”。

2、同时,在设计此类压采一体化管柱时,需要在不试气条件下进行产能预测,此类产能预测方法可见于申请公布号cn111523696 a的专利文献公开的“多层合采致密砂岩气藏的一种快速产能预测方法”,以及申请公布号cn110080745a的专利文献公开的“分层压裂直井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但是此类产能预测方法需要使用复杂的产能模型,要求输入参数多,计算过程复杂繁琐,因此无法满足快速评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可能实施的工艺进行评价指导和优选。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包括步骤:

3、(1)根据静态资料,对预测井的各个气层分别进行产能预测,获取各个气层的产能预测曲线、ipr预测曲线;

4、(2)根据各气层的产能预测曲线获取各气层的无阻流量上限,根据ipr预测曲线获取各气层的无阻流量下限;根据各气层的无阻流量上限、无阻流量下限,采用加权平均法,以各气层的有效厚度为权数,计算预测井各气层的合层无阻流量;

5、(3)将步骤(2)获得的合层无阻流量按设定比例缩小而换算为预测井生产时的预测产能范围;

6、(4)根据预设管柱的油管内径、预测井的井口油压范围及预测井内介质的参数,计算预测井若采用预设管柱的预测携液流量范围,预设管柱为多层压采一体化管柱或单层压采一体化管柱;

7、(5)将步骤(3)获得的预测产能范围与步骤(4)获得的采用预设管柱的预测携液流量范围进行比对,判断预测井是否适合使用多层压采一体化管柱,若所述预测携液流量范围落入所述预测产能范围之内,则判定预测井适合使用预设管柱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并据此实施后续的压采一体化工艺。

8、优选的,所述静态资料包括:气层有效厚度,平均孔隙度,平均含气饱和度,平均渗透率,裂缝半长。

9、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在产能预测曲线中,选择曲线趋势开始平稳的时间点所对应的无阻流量为无阻流量上限。

10、优选的,在ipr预测曲线中选择拟稳定状态下的无阻流量为无阻流量下限。

11、优选的,所述拟稳定状态是井底压力为0时,井底压力为0所对应的无阻流量为无阻流量下限。

12、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取合层无阻流量的1/5-1/4为预测产能范围。

13、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是利用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公式(1)、气流临界流速公式(2),计算预设管柱在不同的井口油压下的携液临界流量qcr,预设管柱为多层压采一体化管柱或单层压采一体化管柱,取携液临界流量qcr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即可获得预测井的预测携液流量;

14、所述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公式(1)为:

15、

16、公式(1)中:qcr——气井携液临界流量,×104m3/d;a——预设管柱的油管面积,m2;p——井口油压,mpa;t——井口流动温度,k;z——气体偏差系数;ucr——气流临界流速,m/s,由后述公式(2)计算;

17、所述气流临界流速公式(2)为:

18、

19、公式(2)中:σ——气水界面张力,n/m,ρ1——液体密度,kg/m3,ρg——气体密度,kg/m3,σ、ρ1、ρg根据井内介质测量及计算获得;g——重力加速度;cd——拽力系数;d——预设管柱的油管内径,m。

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仅基于预测井的一些井况参数及已知的压采一体化管柱产品的实际使用参数,即可通过范围值的比照,对预测井是否适用压采一体化工艺进行快捷、有效的判定。本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简单、预测使用参数容易得到,并且预测用时短、成本低、预测数据较准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资料包括:气层有效厚度,平均孔隙度,平均含气饱和度,平均渗透率,裂缝半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产能预测曲线中,选择曲线趋势开始平稳的时间点所对应的无阻流量为无阻流量上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IPR预测曲线中选择拟稳定状态下的无阻流量为无阻流量下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稳定状态是井底压力为0时,井底压力为0所对应的无阻流量为无阻流量下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取合层无阻流量的1/5-1/4为预测产能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是利用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公式(1)、气流临界流速公式(2),计算预设管柱在不同的井口油压下的携液临界流量qcr,预设管柱为多层压采一体化管柱或单层压采一体化管柱,取携液临界流量qcr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即可获得预测井的预测携液流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资料包括:气层有效厚度,平均孔隙度,平均含气饱和度,平均渗透率,裂缝半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产能预测曲线中,选择曲线趋势开始平稳的时间点所对应的无阻流量为无阻流量上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产能预测实施压采一体化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ipr预测曲线中选择拟稳定状态下的无阻流量为无阻流量下限。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权张会师何鹏李红亮贾永江崔红丹孙香梅江子风乐和美杨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