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816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7
本技术公开一种颈部按摩仪,颈部按摩仪包括: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主体件,主体件具有工作侧,主体件设置有抵顶体,抵顶体凸出于工作侧;按摩组件,按摩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和间隔排布的两个按摩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两个按摩头进行机械按摩;驱动装置安装于主体件,两个按摩头设置于主体件并凸出于工作侧,抵顶体位于两个按摩头之间,抵顶体与每个按摩头之间围成夹持空间;两个按摩头用于在运动状态下挤压人体颈部肌肤朝向抵顶体,两个按摩头和抵顶体相互配合在夹持空间内夹持人体颈部肌肤。本技术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按摩仪佩戴的稳定性,提升了机械按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穿戴按摩,特别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颈部按摩仪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人们的使用,人们对颈部按摩仪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例如,在揉捏按摩过程中,由于按摩头与人体进行挤压,佩戴支架相对于颈部可能发生相对移动,如此将导致颈部按摩仪佩戴不稳定,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颈部按摩仪,旨在提高颈部按摩仪佩戴的稳定性和机械按摩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颈部按摩仪,包括:

3、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主体件,所述主体件具有工作侧,所述主体件设置有抵顶体,所述抵顶体凸出于所述工作侧;

4、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和间隔排布的两个按摩头,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两个按摩头进行机械按摩;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主体件,所述两个按摩头设置于所述主体件并凸出于所述工作侧,所述抵顶体位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所述抵顶体与每个所述按摩头之间围成夹持空间;

5、所述两个按摩头用于在运动状态下挤压人体颈部肌肤朝向所述抵顶体,所述两个按摩头和抵顶体相互配合在所述夹持空间内夹持人体颈部肌肤。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顶体位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抵顶体上,所述两个按摩头在运动状态下挤压人体颈部肌肤朝向所述加热元件。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头包括按摩部,所述按摩部距离所述主体件最近的位置,与所述抵顶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5mm~35mm。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按摩头位于张开的极限位置时,在所述颈部按摩仪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按摩头的最远端到所述抵顶体之间的距离l为30mm~110mm。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按摩头位于张开的极限位置时,在所述颈部按摩仪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最远端的距离m为50mm~120mm。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按摩头位于张开的极限位置时,在所述颈部按摩仪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最近端的距离n为30mm~80mm。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按摩头位于张开的极限位置时,在所述颈部按摩仪的高度方向上,所述两个按摩头最底部的连线到所述抵顶体的距离p为30mm-80mm。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两个限位件,所述两个限位件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主体件的一端,另一个设置于所述主体件的另一端;所述两个限位件和所述两个按摩头在停止状态下围成一用于容置人体颈部的圆形区域s,所述抵顶体位于所述圆形区域s的圆周上。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按摩头与圆形区域s的圆心o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α取值于30°~120°。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头为揉捏按摩头,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揉捏按摩头相较于所述主体件摆动;

15、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的距离最小时,所述两个按摩头与圆形区域s的圆心o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β取值于30°~90°;

16、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的距离最大时,所述两个按摩头与圆形区域s的圆心o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γ取值于60°~120°。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头为揉捏按摩头,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揉捏按摩头相较于所述主体件摆动;所述抵顶体位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

18、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的距离最大时,所述按摩头与所述抵顶体,分别与圆形区域s的圆心o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θ取值于55°~75°;

19、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的距离最小时,所述按摩头与所述抵顶体,分别与圆形区域s的圆心o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θ取值于40°~65°。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头为揉捏按摩头,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揉捏按摩头相较于所述主体件摆动;

21、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的距离最大时,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圆形区域s的直径之比为1/3~1。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限位件与圆形区域s的圆心o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δ取值于20°~90°;和/或,所述两个限位件与圆形区域s的圆心o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δ,两个按摩头与邻近该按摩头的限位件,分别与圆形区域s的圆心o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ε1和夹角ε2,夹角δ与夹角ε1和夹角ε2之间满足关系式:

23、δ+ε1+ε2>180°。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头为揉捏按摩头,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揉捏按摩头相较于所述主体件摆动;

25、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的距离最大时,所述按摩头与邻近该按摩头的所述限位件,分别与圆形区域s的圆心o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ε取值于60°~120°。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凸包件,所述限位件邻近所述按摩头的部分为第一部分,远离所述按摩头的部分为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并且所述限位件的厚度在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按摩头关于一对称面a对称设置,该对称面a与该圆形区域s所在平面垂直。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限位件关于一对称面b对称设置,该对称面b与该圆形区域s所在平面垂直。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位于所述两个按摩件之间,所述颈部按摩仪佩戴于人体时,所述抵接件对应于人体的脊椎设置。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按摩头与所述圆形区域s的边界线交接,两个交接位置之间的距离dmax为40mm~100mm。

32、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抵顶体,在停止状态时,由于抵顶体位于两个按摩头之间,使得抵顶体和两个按摩头之间形成两个夹持空间,在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时,可以让用户很舒适地进行颈部按摩仪的佩戴,抵顶体不会干扰到舒适佩戴;而在运动状态时,两个按摩头则会挤压人体颈部肌肤朝向抵顶体,也即实现抵顶体和按摩头夹持挤压颈部肌肤的按摩效果(夹持空间夹持和挤压颈部肌肤),这时两个按摩头和抵顶体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夹持效果,避免颈部按摩仪的松脱,同时提升了机械按摩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体位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抵顶体上,所述两个按摩头在运动状态下挤压人体颈部肌肤朝向所述加热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位于张开的极限位置时,在所述颈部按摩仪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按摩头的最远端到所述抵顶体之间的距离L为30mm~11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位于张开的极限位置时,在所述颈部按摩仪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最远端的距离M为50mm~12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位于张开的极限位置时,在所述颈部按摩仪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最近端的距离N为30mm~8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位于张开的极限位置时,在所述颈部按摩仪的高度方向上,所述两个按摩头最底部的连线到所述抵顶体的距离P为30mm-80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两个限位件,所述两个限位件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主体件的一端,另一个设置于所述主体件的另一端;所述两个限位件和所述两个按摩头在停止状态下围成一用于容置人体颈部的圆形区域S,所述抵顶体位于所述圆形区域S的圆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与圆形区域S的圆心O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α取值于30°~12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为揉捏按摩头,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揉捏按摩头相较于所述主体件摆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为揉捏按摩头,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揉捏按摩头相较于所述主体件摆动;所述抵顶体位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为揉捏按摩头,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揉捏按摩头相较于所述主体件摆动;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的距离最大时,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圆形区域S的直径之比为1/3~1;和/或,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限位件与圆形区域S的圆心O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δ取值于20°~90°;和/或,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为揉捏按摩头,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揉捏按摩头相较于所述主体件摆动;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凸包件,所述限位件邻近所述按摩头的部分为第一部分,远离所述按摩头的部分为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并且所述限位件的厚度在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体位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抵顶体上,所述两个按摩头在运动状态下挤压人体颈部肌肤朝向所述加热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位于张开的极限位置时,在所述颈部按摩仪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按摩头的最远端到所述抵顶体之间的距离l为30mm~11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位于张开的极限位置时,在所述颈部按摩仪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最远端的距离m为50mm~12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位于张开的极限位置时,在所述颈部按摩仪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两个按摩头之间最近端的距离n为30mm~8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按摩头位于张开的极限位置时,在所述颈部按摩仪的高度方向上,所述两个按摩头最底部的连线到所述抵顶体的距离p为30mm-80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两个限位件,所述两个限位件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主体件的一端,另一个设置于所述主体件的另一端;所述两个限位件和所述两个按摩头在停止状态下围成一用于容置人体颈部的圆形区域s,所述抵顶体位于所述圆形区域s的圆周上。

8.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兴东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