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组成比例_技高网

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4125620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配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薏仁30~40份、花椒15~25份、益母草20~30份、藿香7~10份、苍术8~10份、白术10~15份、黄芪20~30份,灵芝10~15份,花旗参5~10份和生姜1~5份,通过采用黄芪和灵芝,用于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选用花旗参和生姜,用于除湿排毒、补气养阴和清热生津,并通过采用花椒与益母草,用于除寒痹、利水消肿‑活血化瘀,该中药中的各原料之间配伍相当,显著加强了各原料之间相佐相佑、相互融合的作用,从而达到排毒祛湿、调理气血、改善肌肤暗沉粗糙、活血通脉和减脂减重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配方,特别涉及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现代人普遍生活较优越,顿顿鱼肉不断,但是肉吃得太多,加之运动量较少,导致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人们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而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2、因为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薏仁30~40份、花椒15~25份、益母草20~30份、藿香7~10份、苍术8~10份、白术10~15份、黄芪20~30份,灵芝10~15份,花旗参5~10份和生姜1~5份。

3、优选的,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薏仁30份、花椒15份、益母草20份、藿香710份、苍术8份、白术10份、黄芪20份,灵芝10份,花旗参5和生姜1份。

4、优选的,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薏仁40份、花椒25份、益母草30份、藿香10份、苍术10份、白术15份、黄芪30份,灵芝15份,花旗参10份和生姜5份

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原料的配方有以下的作用:

6、薏仁,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7、花椒则具有主风邪气、湿中、除寒痹、坚齿专利技术目、出汗、利五脏、伤寒、泄精、月肿、通血脉、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解郁结等功效;

8、益母草具有攻善活血调经、治血瘀痛经闭经、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水肿、清热解毒-跌打损伤、瘀带肿痛等功效

9、藿香:具有化湿气,解暑,止呕的功效,可治疗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10、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的功效;

11、白术:健脾益气、调节胃肠运动的功效,可以促进空肠平滑肌收缩运动;

12、黄芪,又名绵芪,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补气、止汗、排脓、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13、灵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

14、花旗参,性凉,味甘、微苦。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喉干。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治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

15、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

16、一种除湿气的中药制备方法,

17、第一步选料步骤,选取上述重量的配比的干燥后的中草药原料;

18、第二步处理步骤,将上述中草药原料切割或粉碎成粒径为2~5mm后充分混合;

19、第三步浸泡步骤,将药物放入砂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30-50分钟;

20、第四步煎煮,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一煎40-50分钟;第二煎适量加水至淹没过药面为准,火候同第一煎,第二煎25分钟;在所述的第四步煎煮过程中,所述的砂锅加盖煎煮。

21、第五步过滤步骤,将煎煮后的药剂进行放置冷却,冷却20-30分钟,接着通过滤网对药剂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药剂进行收集得到成品。

22、切割或粉碎成粒径为2~5mm便于混合,药物体表面积增加,利于达到应有的疗效和药效的发挥,利于达到应有的疗效,浸泡30-50分钟为宜,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其中,炒薏苡仁健脾作用较强,而生白术除湿力量较强,在煎煮过程中加盖煎煮,能减少中药气味易走失,防止药效降低。

23、针对不同的患者症状,开出并抓取不同剂量的中药,由患者自行带回家后进行熬煮,熬煮后进行服用来治疗体内的湿气以及由湿气引气的并发症

2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黄芪和灵芝,用于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选用花旗参和生姜,用于除湿排毒、补气养阴和清热生津,并通过采用花椒与益母草,用于除寒痹、利水消肿-活血化瘀,该中药中的各原料之间配伍相当,显著加强了各原料之间相佐相佑、相互融合的作用,从而达到排毒祛湿、调理气血、改善肌肤暗沉粗糙、活血通脉和减脂减重的功效。与此同时,在各类原料有效配合的作用下,显著促进了肌肤新陈代谢、人体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循环系统的加速循环,从而完成对人类机体自内而外的调理,实现健康发展的趋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薏仁30~40份、花椒15~25份、益母草20~30份、藿香7~10份、苍术8~10份、白术10~15份、黄芪20~30份,灵芝10~15份,花旗参5~10份和生姜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薏仁30份、花椒15份、益母草20份、藿香710份、苍术8份、白术10份、黄芪20份,灵芝10份,花旗参5和生姜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薏仁40份、花椒25份、益母草30份、藿香10份、苍术10份、白术15份、黄芪30份,灵芝15份,花旗参10份和生姜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配方制成的中药为内服药剂。

5.一种除湿气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按照相应比例选取薏仁、花椒、益母草、藿香、苍术、白术、黄芪,灵芝,花旗参和生姜混合后,经溶剂浸泡、煎煮、冷却、滤除残渣,得到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除湿气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除湿气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二步处理步骤时,中草药原料切割尺寸为粒径2~5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除湿气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四步煎煮过程中,通过砂锅进行加盖煎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薏仁30~40份、花椒15~25份、益母草20~30份、藿香7~10份、苍术8~10份、白术10~15份、黄芪20~30份,灵芝10~15份,花旗参5~10份和生姜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薏仁30份、花椒15份、益母草20份、藿香710份、苍术8份、白术10份、黄芪20份,灵芝10份,花旗参5和生姜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气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薏仁40份、花椒25份、益母草30份、藿香10份、苍术10份、白术15份、黄芪30份,灵芝15份,花旗参10份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生白有明
申请(专利权)人:从江草本瑶浴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