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及通道连接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及通道连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5517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及通道连接的方法。一种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通过在车站和机械法通道接口处的顶板第一结构梁及拱形结构梁实现对拱形顶板及第二侧墙开洞处的受力转换,中板开洞处通过下沉式边梁与临时内支撑完成受力转换,从而实现空间分层,平面闭合,整体稳定的结构受力体,保证机械法通道借助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后的安全性。拱形顶板、中板预留吊出孔,满足通道贯通后机械法设备吊出的需要,这种接收结构体系的建立避免了在车站外侧设置独立的机械法接收井,降低了对市政道路和市政管线的影响,克服机械法贯通后在拱形无柱车站站内接收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车站工程,特别是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及通道连接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城市地铁建设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由于受交通调流、地面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影响,传统的明挖工法受到极大的限制。机械法工艺具有施工占地少、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不需要搬迁地下管线,不破坏地面道路结构,也不影响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适用于地铁出入口、过街通道等地下通道的建设。

2、机械法出入口通道一般在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施工,始发井与接收井常设置在通道两端,通常接收井设置在车站站内,利用车站主体结构兼做接收井,实现永临结合,减少废弃工程,是一种更加高效、经济、安全的选择。车站结构形式按站台宽度的不同主要有单柱及无柱等不同结构类型;其中,无柱车站空间利用率高、视野通透、空间感较好,利于乘客规划流线,极大提高乘客的舒适感,因而被越来越多地铁车站所采用。但上述的接收井设置方案适用于常规平顶有柱车站,对于无柱拱顶车站,因为在拱顶开洞进行接收,难以保证车站主体结构的安全,使得无柱拱顶车站接收往往站外修建接收井甚至放弃机械法工法,因此有必要对一种拱形无柱地铁车站与机械法通道连接方法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接收井设置方案需要在车站主体结构的顶板开洞,能够适用于平顶有柱车站,而对于无柱拱顶车站,在拱顶开洞进行接收,存在难以保证车站主体结构的安全的问题,提供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及通道连接的方法,以有效降低对市政道路和市政管线的影响,克服机械法通道贯通后在拱形无柱车站站内接收的安全难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包括车站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所述车站主体结构包括第一侧墙、第二侧墙、中板和拱形顶板,所述第二侧墙所在侧具有用于与机械法通道连通的接口,所述中板靠近所述接口处预留有中板吊出孔,所述拱形顶板靠近所述接口处预留有顶板吊出孔,所述中板吊出孔和所述顶板吊出孔在竖向上对应;

4、所述接口处具有第一结构梁和边柱,所述边柱沿所述机械法通道轴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机械法通道的横向两侧外,所述第一结构梁沿所述机械法通道轴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机械法通道的竖向上方,所述第一结构梁锚固于所述边柱,所述第一结构梁从内侧抵紧所述第二侧墙所在侧的围护结构,所述第一结构梁位于所述顶板吊出孔靠近所抵紧的围护结构的一侧;

5、所述顶板吊出孔关于所述机械法通道的横向两侧设有拱形结构梁,所述拱形结构梁沿所述机械法通道轴向的两侧抵紧对应侧的围护结构,所述拱形结构梁与所述边柱和第一结构梁锚固;

6、所述中板吊出孔靠近所述第二侧墙的一侧设有下沉式边梁,所述下沉式边梁位于所述接口的底部,所述下沉式边梁远离所述机械法通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墙的内侧对齐,所述下沉式边梁的顶面低于所述中板的顶面,所述下沉式边梁能够对对应侧的所述围护结构形成支撑;

7、所述中板下方设有临时内撑,所述临时内撑位于所述中板吊出孔在所述机械法通道的横向的两侧,所述临时内撑一侧顶紧于所述下沉式边梁、另一侧顶紧于对侧的所述第一侧墙。

8、本方案中,第二侧墙所在侧具有用于与机械法通道连通的接口,第一侧墙是车站主体的正常墙体,即第二侧墙会预设让机械法通道通过的通道,故第二侧墙设置通道的部分的高度是低于第一侧墙的。顶板吊出孔是将机械法设备吊出的孔,在机械法设备对机械法通道完全贯通后,机械法设备会进入到车站内,而在中板靠近所述接口处预留有中板吊出孔,所述中板吊出孔和所述顶板吊出孔在竖向对应,是为了便于设置将机械法设备吊出的设备,也是为了避免因该部分存在中板而影响机械法通道的贯通。

9、本方案中,在设置了顶板吊出孔和中板吊出孔来保证机械法施工的情况下,会使得车站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受到影响,通过第一结构梁、边柱、拱形结构梁、下沉式边梁和临时内撑的设置,第一结构梁、边柱、拱形结构梁、下沉式边梁和临时内撑的设置位置是避开机械法通道的轴向投影位置的,不会对机械法通道的贯通造成影响的,且顶板吊出孔浇筑前,第一结构梁支撑水平向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顶板吊出孔两侧的拱形结构梁,所述拱形结构梁两端抵紧围护结构并兼做拱形顶板处支撑,拱形结构梁受力均匀、结构稳定、承受荷载能力强;中板接收孔外侧设置下沉式边梁,支撑水平向荷载,作为中板处的支撑,并设置临时内撑;使得能够保证机械法通道贯通时的车站主体结构安全;且顶板吊出孔浇筑及覆土后,第一结构梁支撑接口处上部所传来的竖向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第二侧墙和边柱,能够保证车站主体结构完全施工完成后的使用安全性。

10、通过在车站和机械法通道接口处的顶板第一结构梁及拱形结构梁实现对拱形顶板及第二侧墙开洞处的受力转换,中板开洞处通过下沉式边梁与临时内支撑完成受力转换,从而实现空间分层,平面闭合,整体稳定的结构受力体,保证机械法通道借助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后的安全性。拱形顶板、中板预留吊出孔,满足通道贯通后机械法设备吊出的需要,这种接收结构体系的建立避免了在车站外侧设置独立的机械法接收井,降低了对市政道路和市政管线的影响,克服机械法贯通后在拱形无柱车站站内接收的难题。

11、优选的,所述第一结构梁抵紧对应所述围护结构的一侧的底部设有第一导角,所述第一导角与所述拱形顶板关于所述第二侧墙对侧的第二导角的对应部分对称,使得两侧能够受力更加平衡,提高机械法通道施工时车站主体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提高施工完成后车站主体结构的使用安全性。

12、优选的,所述第一结构梁顶部远离所述机械法通道的一侧具有向上的凸梁,凸梁主要在顶板吊出孔浇筑及覆土后,作为后浇顶板的“支座”并支撑上部竖向荷载;异形结构梁上部的凸梁能够提高竖向承载力,承受竖向荷载作用和变形而不发生破坏,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第一结构梁远离所述机械法通道的一侧设有外凸的第一企口;所述拱形结构梁接触所述顶板吊出孔的部分底部设有第二企口,所述第二企口底面与所述拱形顶板的拱底对齐;所述顶板吊出孔远离所述第二侧墙的一侧设有顶板孔边梁,所述顶板孔边梁靠近所述顶板吊出孔一侧底部设有第三企口,通过设置第一企口、第二企口和第三企口,使得在后期浇筑后浇顶板更加方便,且与后期浇筑的后浇顶板的结合性更好,对后浇顶板支撑性更好,能够更好的保证拱形顶板的最终质量。

14、优选的,所述拱形结构梁的圆曲线与所述拱形顶板的圆曲线同心,受力效果更好,对两侧的支撑平衡性更好,提高车站主体结构的最终质量。

15、优选的,所述中板吊出孔远离所述第二侧墙的一侧设有中板孔边梁,所述中板孔边梁靠近所述中板吊出孔一侧底部设有第四企口,能够使得在后期浇筑后浇中板更加方便,且与后期浇筑的后浇中板的结合性更好,对后浇中板支撑性更好。

16、优选的,所述临时内撑通过预埋钢板架设,便于安装和拆卸。

17、优选的,当所述第二侧墙与对应侧的所述围护结构之间具有间隙时,所述第二侧墙与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包括车站主体结构(10)和围护结构(4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主体结构(10)包括第一侧墙(101)、第二侧墙(102)、中板(11)和拱形顶板(20),所述第二侧墙(102)所在侧具有用于与机械法通道(30)连通的接口,所述中板(11)靠近所述接口处预留有中板吊出孔(13),所述拱形顶板(20)靠近所述接口处预留有顶板吊出孔(23),所述中板吊出孔(13)和所述顶板吊出孔(23)在竖向上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梁(24)抵紧对应所述围护结构(40)的一侧的底部设有第一导角(242),所述第一导角(242)与所述拱形顶板(20)关于所述第二侧墙(102)对侧的第二导角(201)的对应部分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梁(24)顶部远离所述机械法通道(30)的一侧具有向上的凸梁(2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梁(24)远离所述机械法通道(30)的一侧设有外凸的第一企口(241);所述拱形结构梁(22)接触所述顶板吊出孔(23)的部分底部设有第二企口(221),所述第二企口(221)底面与所述拱形顶板(20)的拱底对齐;所述顶板吊出孔(23)远离所述第二侧墙(102)的一侧设有顶板孔边梁(21),所述顶板孔边梁(21)靠近所述顶板吊出孔(23)一侧底部设有第三企口(2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结构梁(22)的圆曲线与所述拱形顶板(20)的圆曲线同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吊出孔(13)远离所述第二侧墙(102)的一侧设有中板孔边梁(12),所述中板孔边梁(12)靠近所述中板吊出孔(13)一侧底部设有第四企口(121)。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内撑(17)通过预埋钢板(18)架设。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侧墙(102)与对应侧的所述围护结构(40)之间具有间隙时,所述第二侧墙(102)与对应侧的所述围护结构(40)之间的间隙具有肥槽回填(16),所述下沉式边梁(14)抵紧所述肥槽回填(16),所述肥槽回填(16)的顶部高度平齐所述下沉式边梁(14)的顶部高度。

9.一种用于通道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作为接收井,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下向上逐层施工车站主体结构(10)的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包括车站主体结构(10)和围护结构(4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主体结构(10)包括第一侧墙(101)、第二侧墙(102)、中板(11)和拱形顶板(20),所述第二侧墙(102)所在侧具有用于与机械法通道(30)连通的接口,所述中板(11)靠近所述接口处预留有中板吊出孔(13),所述拱形顶板(20)靠近所述接口处预留有顶板吊出孔(23),所述中板吊出孔(13)和所述顶板吊出孔(23)在竖向上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梁(24)抵紧对应所述围护结构(40)的一侧的底部设有第一导角(242),所述第一导角(242)与所述拱形顶板(20)关于所述第二侧墙(102)对侧的第二导角(201)的对应部分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梁(24)顶部远离所述机械法通道(30)的一侧具有向上的凸梁(2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梁(24)远离所述机械法通道(30)的一侧设有外凸的第一企口(241);所述拱形结构梁(22)接触所述顶板吊出孔(23)的部分底部设有第二企口(221),所述第二企口(221)底面与所述拱形顶板(20)的拱底对齐;所述顶板吊出孔(23)远离所述第二侧墙(102)的一侧设有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飞王健李辉郭申李兴龙李光杰王兰国钟文龙蒋靖东陈洪展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北方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