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及通道连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551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及通道连接的方法。一种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通过在车站和机械法通道接口处的顶板第一结构梁及拱形结构梁实现对拱形顶板及第二侧墙开洞处的受力转换,中板开洞处通过下沉式边梁与临时内支撑完成受力转换,从而实现空间分层,平面闭合,整体稳定的结构受力体,保证机械法通道借助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后的安全性。拱形顶板、中板预留吊出孔,满足通道贯通后机械法设备吊出的需要,这种接收结构体系的建立避免了在车站外侧设置独立的机械法接收井,降低了对市政道路和市政管线的影响,克服机械法贯通后在拱形无柱车站站内接收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车站工程,特别是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及通道连接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城市地铁建设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由于受交通调流、地面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影响,传统的明挖工法受到极大的限制。机械法工艺具有施工占地少、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不需要搬迁地下管线,不破坏地面道路结构,也不影响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适用于地铁出入口、过街通道等地下通道的建设。

2、机械法出入口通道一般在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施工,始发井与接收井常设置在通道两端,通常接收井设置在车站站内,利用车站主体结构兼做接收井,实现永临结合,减少废弃工程,是一种更加高效、经济、安全的选择。车站结构形式按站台宽度的不同主要有单柱及无柱等不同结构类型;其中,无柱车站空间利用率高、视野通透、空间感较好,利于乘客规划流线,极大提高乘客的舒适感,因而被越来越多地铁车站所采用。但上述的接收井设置方案适用于常规平顶有柱车站,对于无柱拱顶车站,因为在拱顶开洞进行接收,难以保证车站主体结构的安全,使得无柱拱顶车站接收往往站外修建接收井甚至放弃机械法工法,因此有必要对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包括车站主体结构(10)和围护结构(4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主体结构(10)包括第一侧墙(101)、第二侧墙(102)、中板(11)和拱形顶板(20),所述第二侧墙(102)所在侧具有用于与机械法通道(30)连通的接口,所述中板(11)靠近所述接口处预留有中板吊出孔(13),所述拱形顶板(20)靠近所述接口处预留有顶板吊出孔(23),所述中板吊出孔(13)和所述顶板吊出孔(23)在竖向上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梁(24)抵紧对应所述围护结构(40)的一侧的底部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包括车站主体结构(10)和围护结构(4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主体结构(10)包括第一侧墙(101)、第二侧墙(102)、中板(11)和拱形顶板(20),所述第二侧墙(102)所在侧具有用于与机械法通道(30)连通的接口,所述中板(11)靠近所述接口处预留有中板吊出孔(13),所述拱形顶板(20)靠近所述接口处预留有顶板吊出孔(23),所述中板吊出孔(13)和所述顶板吊出孔(23)在竖向上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梁(24)抵紧对应所述围护结构(40)的一侧的底部设有第一导角(242),所述第一导角(242)与所述拱形顶板(20)关于所述第二侧墙(102)对侧的第二导角(201)的对应部分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梁(24)顶部远离所述机械法通道(30)的一侧具有向上的凸梁(2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道连接的拱形无柱地铁车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梁(24)远离所述机械法通道(30)的一侧设有外凸的第一企口(241);所述拱形结构梁(22)接触所述顶板吊出孔(23)的部分底部设有第二企口(221),所述第二企口(221)底面与所述拱形顶板(20)的拱底对齐;所述顶板吊出孔(23)远离所述第二侧墙(102)的一侧设有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飞王健李辉郭申李兴龙李光杰王兰国钟文龙蒋靖东陈洪展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北方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