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32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凝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其属于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冷凝组件包括外壳和隔板,外壳的内部形成冷凝腔,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隔板设置于外壳内,隔板将冷凝腔分隔出若干条水流通道,水流能够从第一开口进入水流通道并从第二开口流出,部分水流通道沿一弯折路径延伸,部分弯折路径沿最速降线曲线延伸。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上述冷凝组件。最速降线曲线基于最速降线原理设置,能够加快液体的流速,使得水流速度较快,提高热量交换效率,能够节约用水;同时,由于部分水流通道沿弯折路径延伸,增大水流与待冷凝空气的接触面积,在增加流速且提高接触面积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冷凝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衣物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冷凝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具有干燥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分为干燥专用装置和干燥两用干燥装置,上述干燥专用装置只具有干燥功能,上述干燥两用干燥装置还具有衣物的洗涤功能。根据其结构乃至形态,还分为滚筒式装置和橱柜式装置,上述滚筒式装置利用能旋转的滚筒,通过翻转衣物来进行干燥,上述橱柜式装置把衣物挂起来进行干燥。

2、为了实现干燥功能,一般采用干燥装置的干燥管道将热空气供给到滚筒来烘干洗过的衣物。热空气一旦与滚筒内的衣物接触就很有可能变潮湿,且因此变成湿空气。流经滚筒和衣物的湿空气被引至干燥管道上的冷凝组件,冷凝组件包括冷凝管道,为了冷凝湿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向上述冷凝管道的内部供给冷却水。湿空气流动于冷凝管道,并接触上述冷却水使得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干燥的空气再次流入干燥管道和滚筒,如此循环。

3、现有的冷凝管道中,冷凝水大都是由上至下沿直线流下,利用水在重力下下落使得水流具有一定流速,进而与潮湿空气接触。冷凝水由上至下流动,冷凝过程中需要较大水量,且冷凝水的流速较小,与潮湿空气的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将所述冷凝腔分隔出若干个导水部(13),每个所述导水部(13)包括若干条所述水流通道,各个所述导水部(13)间隔设置并形成迂回的水流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外壳(11)的一端为前端,另一端为后端,相邻所述导水部(13)中,一个所述导水部(13)中的水自前向后流动,另一个所述导水部(13)中的水自后向前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自前向后流动的所述导水部(13)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隔板(12)...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将所述冷凝腔分隔出若干个导水部(13),每个所述导水部(13)包括若干条所述水流通道,各个所述导水部(13)间隔设置并形成迂回的水流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外壳(11)的一端为前端,另一端为后端,相邻所述导水部(13)中,一个所述导水部(13)中的水自前向后流动,另一个所述导水部(13)中的水自后向前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自前向后流动的所述导水部(13)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隔板(12)的一端与所述外壳(11)的前端连接,其余所述隔板(12)与所述外壳(11)的前端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自后向前流动的所述导水部(13)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隔板(12)的一端与所述外壳(11)的后端连接,其余所述隔板(12)与所述外壳(11)的后端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水部(13)中的各个所述水流通道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将所述冷凝腔分隔出两个所述导水部(13),每个所述导水部(13)包括三条所述水流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14),所述进水管(14)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进水管(14)内形成第一进水通道,部分所述第一进水通道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理李敬德王国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