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大容量电池及外壳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大容量电池及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041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容量电池及外壳。克服现有大容量电池共享管路组件难以组装的问题。大容量电池包括外壳及多个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依次并联,排布在外壳内腔;各个单体电池内腔包括电解液区和气体区;外壳底部设有电解液共享腔室;电解液共享腔室与各个单体电池内腔电解液区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多个单体电池置于底部具有电解液共享腔室的一个外壳内部,电解液共享腔室无需插接,在单体电池排布方向,无需考虑插接同轴问题,对加工精度以及装配精度要求较低;同时无需专用工装,装配过程较为简单,大大降低了此类具有共享体系大容量电池的加工难度及加工成本,可实现批量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容量电池及外壳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多通过并联或串联多个单体电池使其成为大容量电池(也可称之为电池模组或电池组)。

2、现有的一种大容量电池,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由若干单体电池并联形成的电池组主体和位于电池组主体底部的共享管路组件;共享管路组件,用于将若干单体电池的内腔全部贯通,以使电池组中所有单体电池均处于一个电解液体系下。该电池组通过共享管路组件能够加强电池组内各个单体电池电解液的均一性,提高循环寿命,还能通过该共享管路组件为电池组补充电解液,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电池组的使用安全性。

3、但是,此类共享管路组件由多段子管路01以及中间连接管02相互间过盈配合直接进行密封插接形成;此时多段子管路01一一设置在单体电池下盖板03上,子管路沿单体电池1排布方向延伸,且与下盖板03一体挤压成型,并与下盖板03开孔相通。

4、装配时,将子管路01的两端作为与中间连接管02的连接端,两个单体电池连接时,两个单体电池上的子管路一端分别挤入中间连接管02的两端中。

5、该共享管路组件在插接过程中要求各个子管路01以及中间连接管02同轴,才能实现有效连接,但是,由于以下原因使得各个子管路以及中间连接管02的同轴度难以保证:

6、1)子管路与下盖板为一体件,若各个一体件上,子管路在下盖板的位置略有偏差,或各个子管路自身尺寸略有偏差,则会导致,插接时,各个子管路的同轴度出现偏差;

7、2)将上述一体件与筒体焊接时,会因为焊接过程的差异,有可能会出现子管路相对于筒体的位置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进而导致插接时,各个子管路同轴度出现偏差;

8、3)该方案,在插接时,需要利用专用工装,由于工装使用不当,或者因施工人员操作问题,稍有不慎,就会使得各个子管路的同轴度出现偏差;

9、另外,在插接时,各个子管路之间的偏差会随着插接数量的增多而加大,导致插接数量越多,各个子管路之间的同轴度越难以保证;导致装配过程中,成品率随着插接数量的增多而降低。

10、综上,该方案因相邻两个单体电池的子管路很难同轴所以在插接时,可能会导致子管路相对于下盖板发生位移,或导致下盖板相对于筒体发生位移,进而导致电池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克服现有大容量电池共享管路组件难以组装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大容量电池,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外壳及多个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依次并联,排布在外壳内腔;各个单体电池内腔包括电解液区和气体区;

4、上述外壳底部设有电解液共享腔室;

5、上述电解液共享腔室与各个单体电池内腔电解液区连通。

6、进一步地,上述外壳顶部开设能够使各个单体电池极柱伸出的第三通孔;各个单体电池极柱伸出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对应的外壳区域与单体电池壳体固定密封。

7、进一步地,上述外壳包括u形壳体、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

8、电解液共享腔室设置在u形壳体底部;

9、上述第一盖板和第三盖板分别覆盖在u形壳体两个相对的敞口端;

10、上述第二盖板上开设能够使各个单体电池极柱伸出的第三通孔;第二盖板覆盖在u形壳体顶部敞口端,并与该敞口端密封连接;各个单体电池极柱伸出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对应的外壳区域与单体电池壳体固定密封。

11、进一步地,各个单体电池的壳体底部开设贯通其内腔的第一通孔;

12、上述电解液共享腔室为设置在u形壳体底部的第一通道;

13、上述第一通道与第一通孔贯通。

14、进一步地,上述u形壳体底部向远离u形壳体顶部的方向凸起形成第一通道。

15、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该大容量电池的散热性能,位于第一通道两侧的u形壳体底部外表面区域设有散热翅片。

16、进一步地,上述u形壳体与第二盖板为一体件。

17、进一步地,上述u形壳体与第二盖板采用铝挤压工艺一体成型。

18、进一步地,在u形壳体底部和各个单体电池底部之间设有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高度需要满足:利用第二支撑筋支撑各个单体电池后,需确保各个单体电池的极柱伸出开设在第二盖板上的第三通孔。

19、进一步地,上述第三通孔周边区域设有薄弱部。

20、进一步地,还可以采用在u形壳体底部内表面设至少两个沿单体电池排布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筋,两个第一支撑筋与位于两第一支撑筋之间的u形壳体底部区域构成第一通道。

21、进一步地,所述u形壳体与第二盖板为一体件。

22、进一步地,所述u形壳体与第二盖板采用铝挤压工艺一体成型。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孔周边区域设有薄弱部。

24、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设有隔板。

25、进一步地,隔板为工字形隔板,工字形隔板的竖梁与两个单体电池相邻的位于yz平面的侧壁接触,工字形隔板的一个横梁与所述两个单体电池位于xz平面的侧壁接触,工字形隔板的另一个横梁与所述两个单体电池位于xz平面的另一侧壁接触。

26、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盖板上设有气体腔室;

27、气体腔室覆盖各个单体电池顶部泄爆部,当任一单体电池泄爆部被内腔烟气冲破时,该单体电池内腔的气体区和气体腔室内腔连通;

28、或,各个单体电池壳体顶部开设贯通单体电池内腔的第五通孔,气体腔室覆盖第五通孔,气体腔室内腔通过第五通孔与各个单体电池内腔的气体区连通。

29、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盖板向远离u形壳体底部的方向凸起形成第二通道,作为气体腔室。

30、为了进一步地降低该大容量电池的制作成本以及提高密封性能,上述u形壳体与第二盖板为一体件。

31、进一步地,上述u形壳体与第二盖板采用挤压工艺一体成型。

32、进一步地,在u形壳体底部和各个单体电池底部之间设有支撑筋,上述支撑筋的高度需要满足:利用支撑筋支撑各个单体电池后,需确保各个单体电池的极柱伸出开设在第二盖板上的第三通孔。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若电解液共享腔室采用“u形壳体底部向远离u形壳体顶部的方向凸起形成第一通道”结构形式时,所述的支撑筋为第二支撑筋,若电解液共享腔室采用“u形壳体底部内表面设至少两个沿单体电池排布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筋,两个第一支撑筋与位于两个第一支撑筋之间的u形壳体底部区域构成第一通道”结构形式时,所述的支撑筋为第一支撑筋。

33、进一步地,上述第三通孔周边区域设有薄弱部。

34、进一步地,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设有隔板。

35、进一步地,采用工字形隔板,工字形隔板的竖梁与两个单体电池相邻的位于yz平面的侧壁接触,工字形隔板的一个横梁与上述两个单体电池位于xz平面的侧壁接触,工字形隔板的另一个横梁与上述两个单体电池位于xz平面的另一侧壁接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多个单体电池(1),多个单体电池(1)依次并联,排布在外壳内腔;各个单体电池(1)内腔包括电解液区和气体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顶部开设能够使各个单体电池(1)极柱伸出的第三通孔(12);各个单体电池(1)极柱伸出第三通孔(12)且第三通孔(12)对应的外壳区域与单体电池壳体固定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U形壳体(2)、第一盖板(3)、第三盖板(4)和第二盖板(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各个单体电池(1)的壳体底部开设贯通其内腔的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壳体(2)底部向远离U形壳体(2)顶部的方向凸起形成第一通道(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通道(8)两侧的U形壳体底部(6)外表面区域设有散热翅片(9)。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壳体(2)与第二盖板(5)为一体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壳体(2)与第二盖板(5)采用铝挤压工艺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在U形壳体(2)底部和各个单体电池(1)底部之间设有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高度需要满足:利用第二支撑筋支撑各个单体电池(1)后,需确保各个单体电池(1)的极柱伸出开设在第二盖板(5)上的第三通孔(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12)周边区域设有薄弱部(15)。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U形壳体(2)底部内表面设至少两个沿单体电池排布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筋(10),两个第一支撑筋(10)与位于两个第一支撑筋(10)之间的U形壳体(2)底部区域构成第一通道(8)。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壳体(2)与第二盖板(5)为一体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壳体(2)与第二盖板(5)采用铝挤压工艺一体成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12)周边区域设有薄弱部(15)。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之间设有隔板(16)。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6)为工字形隔板,工字形隔板的竖梁(17)与两个单体电池(1)相邻的位于yz平面的侧壁接触,工字形隔板的一个横梁(18)与所述两个单体电池(1)位于xz平面的侧壁接触,工字形隔板的另一个横梁(18)与所述两个单体电池(1)位于xz平面的另一侧壁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5)上设有气体腔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5)向远离U形壳体(2)底部的方向凸起形成第二通道(13),作为气体腔室。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壳体(2)与第二盖板(5)为一体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壳体(2)与第二盖板(5)采用铝挤压工艺一体成型。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在U形壳体(2)底部和各个单体电池(1)底部之间设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的高度需要满足:利用支撑筋支撑各个单体电池(1)后,需确保各个单体电池(1)的极柱伸出开设在第二盖板(5)上的第三通孔(12)。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12)周边区域设有薄弱部(15)。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之间设有隔板(16)。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6)为工字形隔板,工字形隔板的竖梁(17)与两个单体电池(1)相邻的位于yz平面的侧壁接触,工字形隔板的一个横梁(18)与所述两个单体电池(1)位于xz平面的侧壁接触,工字形隔板的另一个横梁(18)与所述两个单体电池(1)位于xz平面的另一侧壁接触。

2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热连接件,所述传热连接件为细长构件,该细长构件用于和各个单体电池的正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多个单体电池(1),多个单体电池(1)依次并联,排布在外壳内腔;各个单体电池(1)内腔包括电解液区和气体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顶部开设能够使各个单体电池(1)极柱伸出的第三通孔(12);各个单体电池(1)极柱伸出第三通孔(12)且第三通孔(12)对应的外壳区域与单体电池壳体固定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u形壳体(2)、第一盖板(3)、第三盖板(4)和第二盖板(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各个单体电池(1)的壳体底部开设贯通其内腔的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壳体(2)底部向远离u形壳体(2)顶部的方向凸起形成第一通道(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通道(8)两侧的u形壳体底部(6)外表面区域设有散热翅片(9)。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壳体(2)与第二盖板(5)为一体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壳体(2)与第二盖板(5)采用铝挤压工艺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在u形壳体(2)底部和各个单体电池(1)底部之间设有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高度需要满足:利用第二支撑筋支撑各个单体电池(1)后,需确保各个单体电池(1)的极柱伸出开设在第二盖板(5)上的第三通孔(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12)周边区域设有薄弱部(15)。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u形壳体(2)底部内表面设至少两个沿单体电池排布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筋(10),两个第一支撑筋(10)与位于两个第一支撑筋(10)之间的u形壳体(2)底部区域构成第一通道(8)。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壳体(2)与第二盖板(5)为一体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壳体(2)与第二盖板(5)采用铝挤压工艺一体成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12)周边区域设有薄弱部(15)。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之间设有隔板(16)。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政军陈孟奇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双澳储能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