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039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9
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所述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包括主框架,设于所述主框架内的安装架、进水管组、出水管组、进气管组、第一泵组、第二泵组,以及包覆于所述主框架外的壳体,所述主框架内设有多个所述安装架,每一所述安装架上均设有多个燃气模块炉;所述进水管组的一端经过每一燃气模块炉,另一端接通所述第一泵组并穿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出水管组的一端经过每一燃气模块炉,另一端接通所述第二泵组并穿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进气管组的一端经过每一燃气模块炉,另一端穿出至所述壳体外。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解决了燃气模块炉占地面积大、安装流程复杂、不能置于室外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


技术介绍

1、燃气模块炉是一种集中供热的燃气设备,主要用于酒店、学校、医院、办公楼等场所的热水及供暖。由于燃气模块炉单功率较小,所以通常整机内都包含多个模块炉单元。由于模块炉单元都要连接相应的水、电、气管路,导致整机的占地面积大、安装流程复杂。并且不能置于室外工作,需要搭建专用锅炉房,土建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的燃气模块炉占地面积大、安装流程复杂、不能置于室外工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

2、一种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包括主框架,设于所述主框架内的安装架、进水管组、出水管组、进气管组、第一泵组、第二泵组,以及包覆于所述主框架外的壳体,所述主框架内设有多个所述安装架,每一所述安装架上均设有多个燃气模块炉;所述进水管组的一端经过每一燃气模块炉,另一端接通所述第一泵组并穿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出水管组的一端经过每一燃气模块炉,另一端接通所述第二泵组并穿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进气管组的一端经过每一燃气模块炉,另一端穿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的顶部在靠近每一所述安装架的位置设有排烟口,侧面设有供所述进水管组、所述出水管组和所述进气管组穿过的进水口、出水口和进气口。

3、在本技术提供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框架为长方体框架,长度大于高度大于宽度。

4、所述主框架内沿一侧长边等间距的设有六个所述安装架,与之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每一所述安装架均设有四层,每层两个,共八个燃气模块炉;六个所述安装架上总共设有四十八台燃气模块炉。

5、在本技术提供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组的一端设于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的一侧,弯折为“c”形或“s”形,并设有多个进水接头,通过多个所述进水接头一一对应的与每一燃气模块炉连接,另一端接通所述第一泵组并穿出至所述壳体外。

6、所述出水管组的一端设于所述安装架远离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的一侧,弯折为“c”形或“s”形,并设有多个出水接头,通过多个所述出水接头一一对应的与每一燃气模块炉连接,另一端接通所述第二泵组并穿出至所述壳体外。

7、所述进气管组的一端设于所述安装架远离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的一侧,弯折为“c”形或“s”形,并设有多个进气接头,通过多个进气接头一一对应的与每一燃气模块炉连接,另一端穿出至所述壳体外。

8、在本技术提供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均包括两台水泵;所述进水管组和所述出水管组均分叉为两根管道以接通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接通后再合并为同一管道穿出至所述壳体外。

9、在本技术提供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框架内还设有换热器;所述进水管组先接通所述第一泵组,再接通所述换热器的冷流体通道;所述出水管组先接通所述换热器的热流体通道,再接通所述第二泵组。

10、在本技术提供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框架内还设有燃气报警控制器、照明系统和排水系统;所述壳体还设有通风窗、排烟扇和电控箱。

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在现场落位后只需与预留接口对接即可完成安装,大大缩减施工周期,具有安装便捷的优势。可在室外空旷处、屋顶、车库、绿地等任意位置安装,无需建锅炉房,具有节约成本的优势。在提供3万平方米供暖能力的情况下占地面积小于等于20平米,具有占地面积小的优势。在新建无规划锅炉房、临时供暖、项目改造、无锅炉房安装位置、应急供热小区、道路建设工地、桥梁建设工地、流动单位、野外作业等需要供热的情况中均可应用,具有应用领域广的优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设于所述主框架内的安装架、进水管组、出水管组、进气管组、第一泵组、第二泵组,以及包覆于所述主框架外的壳体,所述主框架内设有多个所述安装架,每一所述安装架上均设有多个燃气模块炉;所述进水管组的一端连接每一燃气模块炉,另一端接通所述第一泵组并穿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出水管组的一端连接每一燃气模块炉,另一端接通所述第二泵组并穿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进气管组的一端连接每一燃气模块炉,另一端穿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的顶部在靠近每一所述安装架的位置设有排烟口,侧面设有供所述进水管组、所述出水管组和所述进气管组穿过的进水口、出水口和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为长方体框架,长度大于高度大于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内沿一侧长边等间距的设有六个所述安装架,与之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安装架均设有四层,每层两个,共八个燃气模块炉;六个所述安装架上总共设有四十八台燃气模块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组的一端设于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的一侧,弯折为“C”形或“S”形,并设有多个进水接头,通过多个所述进水接头一一对应的与每一燃气模块炉连接,另一端接通所述第一泵组并穿出至所述壳体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组的一端设于所述安装架远离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的一侧,弯折为“C”形或“S”形,并设有多个出水接头,通过多个所述出水接头一一对应的与每一燃气模块炉连接,另一端接通所述第二泵组并穿出至所述壳体外。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组的一端设于所述安装架远离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的一侧,弯折为“C”形或“S”形,并设有多个进气接头,通过多个进气接头一一对应的与每一燃气模块炉连接,另一端穿出至所述壳体外。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均包括两台水泵;所述进水管组和所述出水管组均分叉为两根管道以接通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接通后再合并为同一管道穿出至所述壳体外。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内还设有换热器;所述进水管组先接通所述第一泵组,再接通所述换热器的冷流体通道;所述出水管组先接通所述换热器的热流体通道,再接通所述第二泵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内还设有燃气报警控制器、照明系统和排水系统;所述壳体还设有通风窗、排烟扇和电控箱。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设于所述主框架内的安装架、进水管组、出水管组、进气管组、第一泵组、第二泵组,以及包覆于所述主框架外的壳体,所述主框架内设有多个所述安装架,每一所述安装架上均设有多个燃气模块炉;所述进水管组的一端连接每一燃气模块炉,另一端接通所述第一泵组并穿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出水管组的一端连接每一燃气模块炉,另一端接通所述第二泵组并穿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进气管组的一端连接每一燃气模块炉,另一端穿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的顶部在靠近每一所述安装架的位置设有排烟口,侧面设有供所述进水管组、所述出水管组和所述进气管组穿过的进水口、出水口和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为长方体框架,长度大于高度大于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内沿一侧长边等间距的设有六个所述安装架,与之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安装架均设有四层,每层两个,共八个燃气模块炉;六个所述安装架上总共设有四十八台燃气模块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模块炉集成供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组的一端设于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第一泵组和所述第二泵组的一侧,弯折为“c”形或“s”形,并设有多个进水接头,通过多个所述进水接头一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治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长能热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