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807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7
本技术提供了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底座,位于支撑底座上的装配组件,连接柔性支架和锚固组件的钢绞线位于所述装配组件上;所述装配组件上形成有弯曲的引导面,且所述引导面上形成有限位腔,所述钢绞线部分置于所述限位腔内,使得钢绞线的受力经装配组件传递给支撑底座,并通过装配组件上的弯曲的引导面将钢绞线的受力进行分散;所述钢绞线具有设定弯曲半径,所述引导面内的弯曲半径大于钢绞线的设定弯曲半径。本技术中,通过增加的装配组件等,使得整个的钢绞线受力能够得到分解,避免了钢绞线受力集中,缩短说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具体为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1、光伏柔性支架中间普遍采用圆钢抱箍将钢绞线压在方钢或工字钢梁(柱)上。有些时候为了减小钢绞线与梁或柱摩擦力还在钢梁(柱)上焊接一到两根垂直于钢绞线的圆钢。还有将一根圆钢对穿焊接在钢柱上,实施时将钢绞线穿过圆钢将力传递到柱上。因实施现场地形变化多致立柱两侧钢绞线与圆管圆心轴、方钢或工字钢梁(柱)固定平面不一致,以上几种做法如不针对性设计生产对应角度的立柱型号,都极易造成钢绞线弯曲半径小于其允许值情况,致使钢绞线应力集中,寿命缩短等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通过增加引导面的和支撑底座,使得钢绞线的应力得以分散,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包括,

4、支撑底座,

5、位于支撑底座上的装配组件,连接柔性支架和锚固组件的钢绞线位于所述装配组件上;

6、所述装配组件上形成有弯曲的引导面,且所述引导面上形成有限位腔,所述钢绞线部分置于所述限位腔内,使得钢绞线的受力经装配组件传递给支撑底座,并通过装配组件上的弯曲的引导面将钢绞线的受力进行分散;

7、所述钢绞线具有设定弯曲半径,所述引导面内的弯曲半径大于钢绞线的设定弯曲半径。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之间形成夹持腔,使得所述钢绞线夹持于所述夹持腔内。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块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半径大于钢绞线的弯曲半径。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块为钢结构,所述钢结构两端固定于所述支撑底座两端,形成所述引导面。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腔形成宽度大于所述钢绞线直径,且深度小于所述钢绞线直径的槽体。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槽体为沟槽结构,所述沟槽结构沿所述曲面的引导面的起点,延伸至所述引导面的终点。

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底座为钢柱结构或混凝土内的预埋件,所述装配组件焊接于所述支撑底座上。

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绞线为两根或两根以上时,两个钢绞线分别经过同一限位腔内的引导面连接于柔性支架和或锚固组件的第一装配点和第二装配点上,

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高处的第一装配点上的钢绞线在引导面处朝上设置,而位于低处的第二装配点上的钢绞线在引导面处朝下设置。

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支架和锚固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5m时,所述装配组件至少为两个。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8、本技术中,通过增加支撑底座等,使得较长的钢绞线得以支撑,同时利用支撑底座等,使得其能够在地形高度等发生变化时,钢绞线的支撑等也可以随之变化,进而满足不同地形中,钢绞线与固定平面的一致性。

19、本技术中,利用装配组件,使得钢绞线的受力,能够传递至支撑底座,同时由于弯曲的存在,进而其能够分解,使得应力均匀分解到每股钢丝,每股钢丝同时承担受力,避免了过多应力集中在钢绞线内少数一两根钢丝时的逐根钢丝超限断开的恶劣后果,保证钢绞线的正常使用寿命,确保支架上所承载的设备安全。

20、本技术中,通过夹持腔以及限位腔等,使得钢绞线具有一定的弯度,且被稳定加持在装配组件内,在设定的范围内进行角度和位置的调整,确保了其合理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之间形成夹持腔,使得所述钢绞线夹持于所述夹持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半径大于钢绞线的弯曲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为钢结构,所述钢结构两端固定于所述支撑底座两端,形成所述引导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腔形成宽度大于所述钢绞线直径,且深度小于所述钢绞线直径的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为沟槽结构,所述沟槽结构沿所述弯曲的引导面的起点,延伸至所述引导面的终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为钢柱结构或混凝土内的预埋件,所述装配组件焊接于所述支撑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为两根或两根以上时,两个钢绞线分别经过同一限位腔内的引导面连接于柔性支架和或锚固组件的第一装配点和第二装配点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高处的第一装配点上的钢绞线在引导面处朝上设置,而位于低处的第二装配点上的钢绞线在引导面处朝下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架和锚固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5m时,所述装配组件至少为两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之间形成夹持腔,使得所述钢绞线夹持于所述夹持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半径大于钢绞线的弯曲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为钢结构,所述钢结构两端固定于所述支撑底座两端,形成所述引导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腔形成宽度大于所述钢绞线直径,且深度小于所述钢绞线直径的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中钢绞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刚王磊杨晨帆王世泽何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