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672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6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用于将海缆中的电单元芯线和光单元芯线进行分离设置并定位,所述本体呈圆柱形,所述本体沿着周向包括多块呈扇形的固定块,多块所述固定块呈分离设置,相邻的两个固定块在拼接后形成用于夹持电单元芯线的电单元固定孔或者是用于供光单元芯线穿过的光单元定位孔,所述本体的外侧设有用于对本体进行定型的锚固壳体。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对多股电单元芯线与多股光单元芯线进行分离,同时实现对多股电单元芯线与多股光单元芯线进行固定,以保证海缆使用寿命,减少维护频率的一种海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


技术介绍

1、在电缆与海上平台或者陆地平台安装过程中,需要将电缆进行锚固,以保证电缆与平台的连接稳定性。在电缆完成锚固后,电缆中的多股电单元芯线与多股光单元芯线分根据连接需求在平台上进行相应轨迹的敷设,从而需要对电单元芯线与光单元芯线进行分离。在一些锚固装置中,其芯线分离模块只是采用简单的贯通孔结构,将电单元芯线与光单元芯线穿过贯通孔即可,其中贯通孔的直径大于电单元芯线的直径和光单元芯线的直径,从而造成电单元芯线与光单元芯线在贯通孔内连接不稳定,容易偏移,尤其是在海上浮动平台的使用环境下,贯通孔结构容易与电单元芯线与光单元芯线发生摩擦,从而造成电单元芯线与光单元芯线的损坏,不利于电单元芯线与光单元芯线的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对多股电单元芯线与多股光单元芯线进行分离,同时实现对多股电单元芯线与多股光单元芯线进行固定,以保证电缆使用寿命,减少维护频率的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

2、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用于将电缆中的电单元芯线和光单元芯线进行分离设置并定位,所述本体呈圆柱形,所述本体沿着周向包括多块呈扇形的固定块,多块所述固定块呈分离设置,相邻的两个固定块在拼接后形成用于夹持电单元芯线的电单元固定孔或者是用于供光单元芯线穿过的光单元定位孔,所述本体的外侧设有用于对本体进行定型的锚固壳体。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电单元固定孔的设计实现对电单元芯线进行分离和固定,通过光单元定位孔的设计进行分离和定位,因为光单元芯线直径较小,易弯曲,在常态使用环境下适应性更强,不易磨损,只需要进行初步定位、防止大范围的晃动即可,故而可采用间隙配合安装,而在对电单元芯线的固定过程中,因为需要满足对电单元芯线的固定效果,就需要使电单元固定孔与电单元芯线保持过盈配合的安装,而过盈配合安装则会出现电单元芯线不易安装进电单元固定孔的情况,故而将电单元固定孔的成型由两块分离的固定块进行拼装形成,简化了电单元芯线安装进电单元固定孔的过程,而多块固定块会受到锚固壳体的限制合成一个圆柱形,使得实现多根电单元芯线过盈安装的困难过程转变成了最后一块固定块安装进锚固壳体的困难过程,需要克服的过程减少了,并且也不需要担心电单元芯线的过盈安装造成电单元芯线的损伤,在完成电单元芯线与光单元芯线的分离与固定后,使得电单元芯线在浮动海上平台的使用环境下,也不需要担心电单元芯线与电单元固定孔之间发生摩擦,从而保证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频率。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块的一个侧边设有用于组成电单元固定孔的固定孔组成槽,所述固定块的另一个侧边设有用于组成光单元定位孔的定位孔组成槽,通过所述改进,将电单元芯线和光单元芯线进么充分分离。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块包括上端板、填充层和下端板,所述填充层采用epdm材料制成,上端板与下端板为钢材制成,通过所述改进,上端板与下端板以保证固定块的强度,填充层以保证对电单元芯线和光单元芯线的柔性无伤固定。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端板、填充层与下端板之间通过紧固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紧固螺杆的一端与下端板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紧固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填充层后配合螺母与上端板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改进,实现了上端板、填充层与下端板之间的固定。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紧固螺杆共设有三个,三个所述紧固螺杆分散设置在固定块上,通过所述改进,保证固定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端板上设有安装调节孔,在安装固定块时,填充层的材料可以从安装调节孔挤出,降低填充层之间的挤压效果,保证安装效率,通过所述改进,因为过盈配合的安装,在最后一块固定块进行拼装时,会与其它固定块发生相互挤压的过程,通过安装调节孔的设计,可以给挤压的余量提供一个缓冲空间,便于最后一块固定块的顺利安装,同时在安装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转动螺母增加上端板与下端板之间的距离来缩小挤压余量,便于固定块的安装,而后再通过转动螺母来减少上端板与下端板之间的距离来增加挤压余量以保证固定效果,当减少距离过程中,发现填充层材料从安装调节孔中溢出时,代表已经满足了固定要求。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本体的上端设有限位法兰,所述限位法兰用于与锚固壳体的上端面相低,通过所述改进,对本体进行安装定位,因为锚固壳体的主要作用还有用于固定电缆上的分解出来的铠装钢丝,故而锚固壳体是一个上窄下宽的结构,限位法兰的设计就可以防止本体在锚固壳体上安装时,掉入到锚固壳体内。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锚固壳体呈横向分体式设计,锚固壳体的分体式结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改进,首先分体式的锚固壳体对于固定电缆上的钢装钢丝更方便,可以分步完成,可操作性更强,同时在进行最后一块固定块安装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分离锚固壳体,使固定块更容易嵌入到锚固壳体内侧,而后再通过螺栓使锚固壳体的分体式结构相互靠近并固定,再一次通过安装位置的转换,降低安装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用于将电缆中的电单元芯线(1)和光单元芯线(2)进行分离设置并定位,所述本体呈圆柱形,所述本体沿着周向包括多块呈扇形的固定块(3),多块所述固定块(3)呈分离设置,相邻的两个固定块(3)在拼接后形成用于夹持电单元芯线(1)的电单元固定孔(3.1)或者是用于供光单元芯线(2)穿过的光单元定位孔(3.2),所述本体的外侧设有用于对本体进行定型的锚固壳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的一个侧边设有用于组成电单元固定孔(3.1)的固定孔组成槽(3.1.1),所述固定块(3)的另一个侧边设有用于组成光单元定位孔(3.2)的定位孔组成槽(3.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包括上端板(3.3)、填充层(3.4)和下端板(3.5),所述填充层(3.4)采用EPDM材料制成,上端板(3.3)与下端板(3.5)为钢材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3.3)、填充层(3.4)与下端板(3.5)之间通过紧固螺杆(3.6)固定连接,所述紧固螺杆(3.6)的一端与下端板(3.5)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紧固螺杆(3.6)的另一端穿过填充层(3.4)后配合螺母(3.7)与上端板(3.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杆(3.6)共设有三个,三个所述紧固螺杆(3.6)分散设置在固定块(3)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3.3)上设有安装调节孔(3.8),在安装固定块(3)时,填充层(3.4)的材料可以从安装调节孔(3.8)挤出,降低填充层(3.4)之间的挤压效果,保证安装效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上端设有限位法兰(4),所述限位法兰(4)用于与锚固壳体(5)的上端面相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壳体(5)呈横向分体式设计,锚固壳体(5)的分体式结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用于将电缆中的电单元芯线(1)和光单元芯线(2)进行分离设置并定位,所述本体呈圆柱形,所述本体沿着周向包括多块呈扇形的固定块(3),多块所述固定块(3)呈分离设置,相邻的两个固定块(3)在拼接后形成用于夹持电单元芯线(1)的电单元固定孔(3.1)或者是用于供光单元芯线(2)穿过的光单元定位孔(3.2),所述本体的外侧设有用于对本体进行定型的锚固壳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的一个侧边设有用于组成电单元固定孔(3.1)的固定孔组成槽(3.1.1),所述固定块(3)的另一个侧边设有用于组成光单元定位孔(3.2)的定位孔组成槽(3.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包括上端板(3.3)、填充层(3.4)和下端板(3.5),所述填充层(3.4)采用epdm材料制成,上端板(3.3)与下端板(3.5)为钢材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缆平台锚固分离模块,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宇朱敏捷丁迪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