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焊接板换热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焊接板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241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4
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焊接板换热器,其包括:壳体,内部形成安装空间;焊板单元,设置多组且均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形成有冷风通道,相邻两组形成热风通道;冷风进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冷风通道的进风侧连通;冷风出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用于排风;热风进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热风通道进风侧连通;热风出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用于排风;扰流板,形成于所述焊板单元上,且一侧凸起,另一侧凹陷。本申请具有增大热交换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焊接板换热器


技术介绍

1、目前,焊接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加热、冷却和蒸发过程中。它具有以下特点:高效换热:采用片式结构,板片之间形成许多流通通道,使流体在板片之间进行多次交替流动,从而实现高效的热量传递。占地面积小:相比于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焊接板式换热器体积小、重量轻,可以更灵活地布置在生产现场。清洁方便:由于焊接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简单,易于拆装和清洗,因此对于易结垢、易污染的流体,更容易维护和保养。

2、现有技术中,焊接板换热器一般包括多组热交换单元组成,每组热交换单元均包括两个相互焊接而成的焊接板,焊接板中部形成有一个纵向通道,两组相邻的热交换单元焊接固定,且形成横向通道,横向通道内流通热气,纵向通道内流通冷气,通过热气和冷气热交换,使得冷气升温,用于其他用途;但是在冷气和热气在通道内滞留时间较短,需要热气和冷气反复进入通道进行热交换,使得热交换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增大热交换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焊接板换热器。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焊接板换热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焊接板换热器,包括:

4、壳体,内部形成安装空间;

5、焊板单元,设置多组且均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形成有冷风通道,相邻两组形成热风通道;

6、冷风进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冷风通道的进风侧连通;

7、冷风出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用于排风;

8、热风进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热风通道进风侧连通;

9、热风出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用于排风;

10、扰流板,形成于所述焊板单元上,且一侧凸起,另一侧凹陷。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气经过热风进管然后流经热风通道从热风出管排出,冷风通过冷风进管途径冷风通道从冷风出管排出,且热风在热风通道内经过扰流板增长滞留时间,与同样在冷风通道内的冷风进行热交换,使得冷风温度上升;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延长冷风和热风的热交换时间,进而增大热交换效率,减少冷风和热风再次进入通道进行热交换的次数,使得单次热量交换增大。

12、可选的,所述焊接单元上还设置有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相向设置且对所述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进行支撑。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对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进行支撑,减少热气和冷气之间的压差对焊板单元造成损坏,同时设置的支撑板增大对热气和冷气的阻碍,进一步延长冷气和热气的通过时长,且通过支撑板和扰流板的设置增大热气和冷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热风的热量向着冷风传递,增大热交换效率。

14、可选的,多个所述扰流板按照弯曲路径排列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扰流板弯曲设置,使得冷风和热风按照弯曲路径流动,增大冷风和热风在通道内的时长,增大热风和冷风的热交换时长,提高热交换效率,降低热量损耗。

16、可选的,所述壳体分为预热区和强热区,所述预热区靠近所述冷风进管;所述热风进管和所述热风出管位于一侧,且所述热风进管与所述强热区的所述热风通道连通,所述热风出管与所述预热区的热风通道连通;所述强热区的所述热风通道和所述预热区的热风通道通过导流筒连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温的热气通过热风进管进入热风通道内,与冷风通道内的冷风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的热风与冷风进管刚进入的冷气进行热交换,使得冷气经过预热进入强热区,使得稳定逐步上升,减少热量的散失,导流筒对热风进行导流,使得强热区和预热区连通,便于热气的流通,参与两次热交换,提高导热效率。

18、可选的,所述导风筒内设置有热回收机构,所述热回收机构包括:

19、余热风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一端延伸至所述冷风进管处,另一端盘曲于所述导风筒内,且与所述冷风出管连接;

20、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冷风进管上,用于对冷风进行导流至所述余热风管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热风进入导流筒内时,导风板将冷风倒入余热风管内,冷风经过余热风管在导风筒内与热气换热,然后经过余热风管回到冷风进管处,然后和冷风混合依次经过预热区和强热区进行热交换升温;设置的热回收机构,对导风筒内的热风再次进行利用,使得导风筒内依然进行热交换,减少热风自由不做功,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热交换效率。

22、可选的,所述余热风管远离所述冷风进管的一端设置有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

23、耐温风管,设置于所述余热风管上且延伸至所述冷风出管处;

24、切换阀,设置于所述余热风管和耐温风管连接处,用于控制余热风管和所述耐温风管或所述冷风进管连通。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特定时段,余热风管内的冷风经过导风筒内的换热,温度上升,当该温度的冷风满足需求时,可通过切换阀进行切换,经过耐温风管进入冷风出管内排出,设置的切换组件,减少满足需求的冷风再次参与加热,减少无效做功,减少热量浪费,提高热交换效率。

26、可选的,所述切换阀为电磁阀,所述余热风管靠近所述切换阀的一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切换阀电连接。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温度传感器对余热风管内的吸热的冷风的温度进行监控,当满足使用需求时,温度传感器控制电磁阀切换,使得余热风管与耐温风管连通,使得经过加热的冷风从冷风出管排出;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对温度实时监测,使得余热风管内的冷气的温度实时获取,便于及时对满足需求的冷风导出,直接使用,提高效率。

28、可选的,所述热风出管内盘曲设置有预热风管,所述预热风管的两端均与所述冷风进管连通。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风出管内的热风温度相对较低,可直接参与冷风的预热,增大热交换时长,充分利用热风对冷风进行加热,在有限的热风行动路径内,对热风的热量充分吸收利用。

30、可选的,所述热风进管内盘曲设置有高热风管,所述高热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冷风进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强热区的所述热风通道连通。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风经过高热风管在热风进管内进行热交换,充分利用热风,并将加热后的冷风再次送入强热区进行加热,对冷风充分进行加热,对热风进行充分的利用,便于冷风的快速发热,提高热交换效率。

32、可选的,所述冷风出管内盘曲设置有加热风管,所述加热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热风进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导风筒连通。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风进管内的热气经过加热风管对冷风出管进行加热,通过再次对冷风再次加热,可使得冷风的温度上升,可通过调节冷风的速度,缩短加热时长,实现快速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3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35、1.热气经过热风进管然后流经热风通道从热风出管排出,冷风通过冷风进管途径冷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板单元(200)上还设置有多个支撑板(500),所述支撑板(500)相向设置且对所述冷风通道(210)和热风通道(220)进行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扰流板(400)按照弯曲路径排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分为预热区(110)和强热区(120),所述预热区(110)靠近所述冷风进管(310);所述热风进管(330)和所述热风出管(340)位于一侧,且所述热风进管(330)与所述强热区(120)的所述热风通道(220)连通,所述热风出管(340)与所述预热区(110)的热风通道(220)连通;所述强热区(120)的所述热风通道(220)和所述预热区(110)的热风通道(220)通过导风筒(60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筒(600)内设置有热回收机构(700),所述热回收机构(70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风管(710)远离所述冷风进管(310)的一端设置有切换组件(730),所述切换组件(730)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732)为电磁阀,所述余热风管(710)靠近所述切换阀(732)的一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33),所述温度传感器(733)与所述切换阀(732)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出管(340)内盘曲设置有预热风管(740),所述预热风管(740)的两端均与所述冷风进管(31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进管(330)内盘曲设置有高热风管(750),所述高热风管(750)的一端与所述冷风进管(3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强热区(120)的所述热风通道(220)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出管(320)内盘曲设置有加热风管(760),所述加热风管(760)的一端与所述热风进管(33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导风筒(600)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板单元(200)上还设置有多个支撑板(500),所述支撑板(500)相向设置且对所述冷风通道(210)和热风通道(220)进行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扰流板(400)按照弯曲路径排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分为预热区(110)和强热区(120),所述预热区(110)靠近所述冷风进管(310);所述热风进管(330)和所述热风出管(340)位于一侧,且所述热风进管(330)与所述强热区(120)的所述热风通道(220)连通,所述热风出管(340)与所述预热区(110)的热风通道(220)连通;所述强热区(120)的所述热风通道(220)和所述预热区(110)的热风通道(220)通过导风筒(60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筒(600)内设置有热回收机构(700),所述热回收机构(700)包括: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新焦竞男房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昱压力容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