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尤其涉及一种支撑固定装置、柔性防水屋面和柔性防水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1、光伏屋面系统是一种将光伏组件与屋面结构相结合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这种屋面系统既可以实现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又能够进行光伏发电以节省建筑的用电成本。
2、通常,光伏屋面系统包括屋面以及依次层叠设置于屋面上的柔性防水层、支撑固定装置以及光伏组件,支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杆,屋面包括檩条,安装时,柔性防水层上开设穿孔,支撑杆的一端穿过穿孔与檩条固定连接,光伏组件安装固定于支撑杆上,使得光伏组件可以安装于屋面上。采用这种结构,柔性防水层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光伏组件可以通过支撑固定装置安装于屋面上。但是,由于柔性防水层上设置有穿孔,穿孔处的卷材焊接缝在长期的风吹日晒及恶劣环境中,焊接缝处容易出现老化、脱落及裂开,从而使得水流会穿过穿孔流入屋面内,导致光伏屋面系统发生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固定装置、柔性防水屋面和柔性防水光伏系统,以提高光伏系统的防水能力,避免光伏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固定装置用于设置于柔性防水层和屋面本体之间,包括支撑部和分别位于支撑部两侧的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起部,所述连接部为内凹结构,所述支撑部起支撑作用,用于支撑防水层上面的外部构件,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屋面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柔性防水层粘接或焊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屋面本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一侧板、第一过渡部、上板、第二过渡部、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一过渡部、上板、第二过渡部、第二侧板依次相接,所述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为弧形结构或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固定装置用于设置于柔性防水层和屋面本体之间,包括支撑部和分别位于支撑部两侧的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起部,所述连接部为内凹结构,所述支撑部起支撑作用,用于支撑防水层上面的外部构件,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屋面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柔性防水层粘接或焊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屋面本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一侧板、第一过渡部、上板、第二过渡部、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一过渡部、上板、第二过渡部、第二侧板依次相接,所述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为弧形结构或倾斜结构,所述上板的两端部为圆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过渡部和所述第二过渡部为弧形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过渡部和所述第二过渡部的折弯半径为0.05mm~12mm,所述上板两端的圆弧半径为20mm~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两个末端,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末端连接,所述末端为圆弧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两个倾斜部,两个所述倾斜部分别设置于两个连接部与两个末端之间,所述倾斜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另一端朝所述屋面本体一侧倾斜并与所述末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为3mm~4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两个水平部,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水平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平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部的凸起部位于同一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部为圆弧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宽度为10mm~400mm。
10.一种柔性防水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本体、支撑固定装置以及柔性防水层,所述支撑固定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固定装置,所述支撑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屋面本体和柔性防水层之间,所述支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部和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两侧的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迪,张松,周聪,孔维,孙世谱,毛轩,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